下图为手机软件 Yahoo weather 的截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 北半球、东半球
C. 北半球、西半球
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
B.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 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
D. 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较长的时段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 温室效应
4.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
下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5.6.造成该周北京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 低气压
7.8.该天气系统可能给北京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A. 滑坡
9.10.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
①大风加重污染
A. ①②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11.下列四类外力,为塑造桂林山水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A. 冰川侵蚀
12.漓江水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 地下径流
13.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下图示意某河流的“V”型河谷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图示意的“V”型河谷,最常见于河流的
A. 入海口段
15.作用于“V”型河谷的力主要是流水的
A. 下蚀和溯源侵蚀
第3l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8月6日7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三区)开幕,闭幕式于北京时问8月22日7时开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里约奥运开幕时刻,当地区时为2016年8月
A. 5日20时
17.里约奥运会举行期间,北半球各地
A. 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C. 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 ——重熔再生
C. ③ ——变质作用
19.主要由图中②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 长江三角洲
20.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的基本特点是
A. 冬春多
21.针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应采取的措施是
A. 修建水库
22.22.读所给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 ①处气压比②处高,②比乙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从M到N反映的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4.形成上述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 土壤
如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26.图中与人造烟幕防雷箱冻的原理相吻合的是
A. ①
下图为由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27.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A. A位置
28.当地球运动到右图中的哪个位置时,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A. A位置
29.当地球运动到右图中的哪个位置时,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
A. A位置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31.中低纬海区的洋流
A.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寒流自北向南流
32.33.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著名渔场是
A. 甲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A. 4个
35.在二分日,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A. 5个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6.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名称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该地地表形态的变化表现在:先是______使地面褶皱隆起,外力作用以_______为主,使该褶皱的顶部缺失;后是地壳___或相邻地区抬升,外力作用以______为主,使该褶皱构造上部覆盖新的岩层。
(3)如果该地修一条与剖面垂直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B两地中的___________地。
(4)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________,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________。
37.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昼夜情况是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___移动。
(3)甲点在赤道,乙点在40°N,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___点,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
(4)甲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日落时间____点。
(5)此时深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
38.下图为“某日某时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气压状况看A为________中心,此时,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
(2)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此季节丙地盛行________风(风向),该地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该图所示季节南亚盛行________季风,成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上图中甲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常年盛行风向是___________,该自然带若分布在大陆东部,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下图①②③中的______(填序号)。
(4)下图①②③中,代表乙地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9.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所在的气压带是
(2)C所在的气压带是
(3)D所在的风带是
(4)在E点的近地面,来自南北方向的两种风相遇,结果是来自
参考答案
1.D
2.B
【来源】【百强校】2016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一模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显示,此时德州的时间为9:00,北京采用的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由此可知120°E地方时为9:00,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165°E,为西半球;显示太阳7:09日出,17:38日落,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即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综上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德州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7:09和17:36,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所以B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C
4.C
【来源】2013届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
3.读右图可知,图1为白天沙石中温度高于水体,图2表示在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体.形成的原因是沙石比热容较小,故白天温度增幅较快增幅较大,温度高于水体;而夜晚则降幅较快降幅较大,温度低于水体。故为比热容的差异,即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选C。
4.图C中表示的为白天,陆地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海洋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高空有陆地吹向海洋,表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海陆风,与图中实验原理相同,C正确。其余三幅图,A图表示水循环,B图表示暖锋,D图表示地形雨,故ABD错误;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含义及造成的影响即可,属于基础题。
5.6.D
7.8.C
9.10.B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5.6.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有所下降,据此可判断为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故选D。
7.8.冷锋天气系统可能给北京造成寒潮天气,滑坡、洪涝、
9.10.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天气系统,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低温造成冻害,降雪影响交通,故选B。
11.C
12.D
13.B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6-2017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11.桂林山水是在石灰岩地区,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地貌,故选C。
12.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故选D。
13.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四大圈层之间实现了物质与能量的转换,通过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联系起来,形成了统一整体,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
14.C
15.A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6-2017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14.本题主要考查流水作用。“V”型河谷是流水侵蚀作用的表现,一般在河流上游河段,而河流中下游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地形,河口地区,在流水沉积及海浪的相互作用下,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故选C。
15.“V”型河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是由流水下蚀和溯源侵蚀形成的,河道较窄,河流侧蚀作用使得河道变宽,而堆积作用主要形成沉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貌,不会形成峡谷地貌,故选A。
16.A
17.D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6-2017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16.本题主要考查区时计算。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8月6日7时,里约热内卢为西三区,比北京时间晚11小时,计算可得,开幕时当地区时为5日20时,故选A。
17.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举行期间为8月6日至2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3月21日到9月23日位于北半球,9月23日到第二年3月21日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向南移动,从12月22日到6月22日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故选D.
18.C
19.A
【来源】【全国百强校】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8.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岩浆经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根据图中的物质和箭头分析,图中的①是冷却凝固,故A错误;沉积岩的形成主要是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根据图中的物质和箭头分析,②是外力作用,故B错误;变质岩主要是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根据图中的物质和箭头分析,③是变质作用,故C正确;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成为新的岩浆.根据图中的物质和箭头分析,图中的 ④是重熔再生,故D错误。故该题选C正确。
19.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点睛: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地壳的物质循环,此题难度一般。熟悉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区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解题的关键。
20.C
【来源】黑龙江省伊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解析】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产生丰沛降水,所以我国夏秋季节水资源丰富,而冬春较少,故选C。
21.C
【来源】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地理试题
【解析】修建水库可以调节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的现象,缓解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主要为跨流域调水,故选C。
22.A
【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等压面向下凹,说明该地为低压,气流上升,会出现阴雨天气,A对。甲地等压线向上凸,气压高,冬季由于海洋降温速度慢,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形成低压,B错。①处等压线向下凹,②处等压线向上凸,①处气压比②处低,且②位于乙地垂直正上方,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所以②比乙低,C错。由于乙地等压面向下凹,说明该地为低压,是由于气温高,气流上升所致,D错。故选A。
23.A
24.D
【来源】黑龙江省伊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解析】
23.读图可知,图中M为热带草原带,N为热带荒漠带,随着纬度升高,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
24.读图可知,图中M为热带草原带,N为热带荒漠带,随着纬度升高,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故选D。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25.D
26.C
【来源】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5.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中各箭头的特点可知,①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即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④,D对,ABC错。故选D。
26.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上题分析可知,①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即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人造烟幕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与③相吻合,C对,ABD错。故选C。
点睛:
27.A
28.C
29.A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word】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27.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时较快,近日点在1月初,远日点在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读右图可知,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根据右倾右冬判断,地轴向右倾斜,公转到公转位置的右侧时为冬至日),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距离7月初最近,最接近远日点,故选A。
28.扬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读图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根据右倾右冬判断,地轴向右倾斜,公转到公转位置的右侧时为冬至日),故选C。
29.北京和广州均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的纬度高于广州,夏至日昼长长,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根据右倾右冬判断,地轴向右倾斜,公转到公转位置的右侧时为冬至日),故选A。
30.31.B
32.33.A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1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30.31.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A错。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有暖流分布,B对。南半球寒流自南向北流,C错。南半球暖流自北向南流,D错。
32.33.图示为太平洋,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著名渔场是甲,是日本北海道渔场,A对。丙是单一寒流形成的世界著名大渔场,C错。乙、丁处没有世界大渔场,B、D错。
34.D
35.B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word】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34.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可知图中与B点角速度相同的点有ACDEF,而线速度相同的只有C点,故选D。
35.地方时为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所以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图中BEA位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DCF与B在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故选B。
36.(1)背斜
(2)水平挤压
(3)A
(4)平坦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据图可知,
(2)据图可知,该地先是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褶皱隆起,后侵蚀作用使该褶皱的顶部缺失,后地壳下沉,堆积作用使该褶皱构造上部覆盖新的岩层。
(3)背斜部位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适合修建隧道,即A处。
(4)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平坦,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37.(1)夏至
(2)23°26´N(北回归线)
(3)乙
(4)12
(5)昼长夜短(昼最长,也最短)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word】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北半球夏至日节气。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图中为夏至日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得,甲正午太阳高度为66.5°,而乙正午太阳高度为73.5°,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为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甲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昼长为12小时。地方时6点日出,18点日落。
(5)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δ,其中δ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38.(1)低压
(2)7月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①
【来源】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地理试题
【解析】(1)读图可知,A处气压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为低压中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得副高只保留在海洋上。
(2)读图可知,此时亚洲大陆受低压控制,为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所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夏季以7月为代表。丙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该地为季风气旋,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地区夏季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盛行西南季风。
(3)读图可知,甲位于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对应图中③。
(4)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对应①。
39.(1)赤道低气压带
(2)副热带高气压带
(3)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
(4)南
【来源】西藏林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1)读图可知,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C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D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
(4)读图可知,E位于北纬60°附近,受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极锋,来自南方的西风暖而轻,抬升而形成。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3)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4)一般地,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 °纬线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纬线附近;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纬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