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蓝月亮”应属于( )
A. 行星
2. “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 太阳
【答案】1. C
【解析】
1. 图中“蓝月亮”绕着行星公转,应属于卫星,D对。行星绕着恒星公转,A错。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B错。彗星有长长的彗尾,绕恒星公转,C错。
2. 图示“蓝月亮”和行星组成行星与卫星天体系统,一起绕着恒星公转,上面的光照可能来自恒星,A对。该外星天体不一定属于太阳系,D错。地球是行星,本身不发光,B、C错。
点睛:绕着行星公转,是卫星。行星绕着恒星公转,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该外星天体是计算机模拟出的,不一定属于太阳系。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赤道地区大约是极地地区的( )
A. 2倍多
4.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既有纬度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
B. 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是因为降水稀少,晴天多
C. 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辐射强
D. 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答案】3. A
【解析】试题分析:
3. 读图,横轴表示纬度,纵轴表示年总辐射量,根据图示数值,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赤道地区大约是极地地区的 2倍多,A对,B、C、D错。
4.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既有纬度因素,还有其他因素。 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较高,但晴天多,云量少,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A错。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是因为降水稀少,晴天多,B对。 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阳光是斜射,太阳辐射弱,C错。四川盆地因地形闭塞,云雾多,太阳辐射较弱,D错。
【考点定位】读图能力,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主要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利用图文信息,分析选项,找出答案。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天气、大气环流等。根据题目条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 黑子和耀斑
C. 耀斑和太阳风
6. 下列关于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 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 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A. ①②
【答案】5. C
【解析】试题分析:
5. 图中太阳表面异常增亮的部分为耀斑,太阳表面催生并向火星挺进的气体为太阳风,故C项正确。
6. 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减少太阳活动对航天器的影响,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动,①对。要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防止紫外线伤害,晒伤皮肤,②对。关闭所有通信设施是不现实的,③错。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备也不现实,④错。D对。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7.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答案】D
【解析】地理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通过经度判断东西,选择D。
下图为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①地的地方时是( )
A. 18点
9. ②地和③地先进入新的一天及其所在时区是( )
A. ② 东十二区
C. ③ 东十二区
【答案】8. C
【解析】
8.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因此该半球为北极上空俯视图,①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故选C。
9. 本题主要考查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十二区分别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侧和东侧,所以东十二区日期要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当我们从东十二西区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十二区时,日期要减一天;反之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加一天。但东西十二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所以东十二和西十二日期不同但钟点相同。读图分析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②地和③地先进入新的一天的是③,位于东十二区。故答案选C项。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图中标明的四点中,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 a
11. 当地球处于a、b之间时,下列有关全球昼夜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
B. 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
C. 南半球白昼变长,但昼短于夜
D. 南半球黑夜变长,但昼长于夜
【答案】10. A
【解析】
10.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说明地球公转示意图是南极俯视图,公转方向为顺时针。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和太阳光照射情况,可以判断a点为夏至日,c点为冬至日,b点为秋分日,d点为春分日。公转速度最慢时为7月初,夏至日(a点)时最接近。
1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地球公转处于a、b之间时即北半球由夏至日向秋分日转变,北半球白昼变短,南半球白昼变长,但昼短于夜。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 ①
13. 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
A. 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 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 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答案】12.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 地理意义。学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2. ①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称分布,有直射现象,所以该地位于赤道。②地有太阳直射,且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北方向,该地位于南回归线。③地有太阳直射,且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该地位于北回归线。 ④地无太阳直射,却有极夜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天空,该地位于北寒带。根据我国国土跨越的纬度状况,赤道没有穿过我国,我国没有寒带,所以C正确,
13. 根据上题分析结果,②地位于南回归线,当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是12月22日左右,北半球的我国气候寒冷;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接近近日点附近);其他三地都位于直射点以北,正午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同,都位于正南天空。12月22日后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选择D。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面小题。
14.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 甲地
15. 四地最可能位于热带的是( )
A. 甲地
【答案】14. D
【解析】试题分析:
14. 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四地中甲、乙、丙三地昼长均昼短夜长,在北半球;丁地昼长夜短,在南半球。选D正确。
15.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四地中丙地距赤道最近,应位于热带。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16. 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 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因而形成了四季更替,所以D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 ④③②①⑥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18. 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 花岗岩
【答案】17. A
【解析】试题分析:
17. 根据岩层的特点,沉积岩层下面的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其它岩层中,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读图,图中岩层④形成的最早,C、D错。然后形成了③②①岩层,⑥岩层将④③②①都切断,形成较晚。⑤将⑥岩层也切断,形成最晚,所以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⑥⑤,A对。
18. 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受高温、高压影响,容易形成变质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C对。花岗岩、玄武岩是岩浆岩,A、D错。页岩是沉积岩,B错。
【考点定位】岩层的形成顺序,岩石类型及成因。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 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C. 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20. 图中长腰山是( )
A.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答案】19. D
【解析】
19. 据图可知,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故选D。
20. 据图,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弯曲的,应为向斜构造,地貌名称是向斜山。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岭。故选B。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岩石风化
C. 流水侵蚀
22. 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
A. 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C. 空气干燥,降水少
【答案】21. D
【解析】试题分析:
21. 扎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而成,砾卵石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作用产物,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体现了沉积过程,则主要地质作用是河湖沉积,故选D。
22. 土林是流水侵蚀地貌,保存完整,说明外力作用较弱。暴雨和光照强不利于保存,一般空气干燥、降水少则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保存。故选A。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与地貌
23. 下图各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的气压变化的是( )
A. 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锋天气系统与天气。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意思,“天雨初晴,北风寒彻”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由于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则气温变化是由高到低,气压变化必然是逐渐升高,所以②曲线符合。故答案选B项。
24. 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下图中( )
A. a减弱【答案】C
【解析】晴天晚上多霜,主要是由于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气温骤降,易形成霜冻。故选C项。
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 甲
26. 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 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C. 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答案】25. B
【解析】试题分析:
2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等压线最密集,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盛,最易发生沙尘暴。
26. 受冷锋的影响,丙地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现象。
考点:天气系统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 水的社会循环( )
A. 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C. 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
28. 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
A. 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 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 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 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
【答案】27. D
【解析】
27. 水的社会循环是在自然循环的基础上,使自然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变得复杂了,没有自然循环范围大,A错;是对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影响,使水的自然循环环节增加,速度变慢,B错;海陆间循环才能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C错;通过人类活动,会形成水污染,当然是负面影响,D对。故答案选D项。
28. 潜在回用水源来源于用户和污水处理厂的一部分,用户中一部分送到污水处理厂,可见不是降水、地下水、地表水,A错;不是从供水厂来的,B错;应当是污水处理厂的清洁水,不是中心,D错,C对。故答案选C项。
通州行政副中心率先在北京建设海绵城市试点。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两种水循环模式中
A. “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C. “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30. 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为
A. 降水
【答案】29. D
【解析】
29. 本题考查城市水循环。读图可知,“快排”模式减少了下渗,减少了城市地下水储量,增加了地表径流,导致城市的可用水量减少,破坏了原自然水文环境,A、B错误;“海绵城市”
30. 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其中人类对地表径流婚介影响最大,故答案选B项。
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二、判断题(正确的的写A,错误的写B。每题1分,共10分)
31. 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
【答案】错误
【解析】太阳是一个热的气体球,其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巨大的能量,并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
32. 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为自身适宜的条件和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
【答案】正确
【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为自身适宜的条件和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原因包括: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照和温度范围;外部条件主要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方面的条件:太阳光照比较稳定、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和安全。
33. 同纬度地球自转线速度一定相同。( )
【答案】错误
【解析】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和海拔高度。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是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海拔不同,线速度也会明显不同。
34. 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西向东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
【答案】错误
【解析】晨昏线是不动的,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相对的晨昏线就朝地球的反方向运动。在侧视图中晨昏线移动方向是自东向西;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晨昏线移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晨昏线移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因此该题是错误的。
35. 国庆节之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
【答案】正确
【解析】国庆节为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之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因此说法正确。
36. 同一日期,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地区都在同一纬线上。( )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同一日期,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相同的同一日期地球上总有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以直射纬线南北对称分布。
37. 软流层是岩石圈的下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的内部圈层。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故为岩石圈的下界,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38. 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变成沉积岩。( )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和化石。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和“文字”。
39. 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在地质时期,黄土由于风力的搬运堆积,而成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原因,是流水的侵蚀。
40. 在平直河段,判断河流侵蚀主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弯曲河段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 )
【答案】错误
【解析】水流在流经弯道时,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使得凹岸不断被冲刷、凸岸不断发生淤积,增加了河道的弯曲程度,在弯曲河段主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而在平直河段,判断河流侵蚀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因此本题错误。
三、综合题(30分)
41. 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其阴影部分表示黑夜,C点位于昏线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这一天是南半球的_________(节气),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白昼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
(4)此时,英国处于( )
A.刚刚日落
C.已经日出2小时以上D.喝下午茶的时间
(5)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逆时针
(2)冬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23°26′N,45°W
(3)C A>B>C A
(4)D (5)赤道及其以南地区 整个北半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逆时针;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顺时针。根据C点位于昏线上说明此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所以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逆时针。
(2)考查二分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由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推出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经线平分昼半球,根据北半球西经度数顺时针增加的规律得出直射经
线是
(4)考查时间换算问题。由(1)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45°W,说明45°W为12时,英国位于0°经线,说明英国的时间为15时,为下午,接近喝下午茶的时间,故答案选D项。
(5)本题考查地球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达全年最小值。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整个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4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气象台预报:今天(2016年11月1日)起,一股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强冷空气将从新疆北部开始,自西北向东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预计11月4日凌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气温将降至0℃以下。下图为“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2016年11月1~4日间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
(1)甲、乙两地中受高压系统控制的是__________地,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
(2)M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与N地相比,M地的风力__________(大 / 小),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该天气系统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说出不同季节P天气系统可能给北京带来的气象灾害。(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甲;
(2)西北;
(3)冷锋;
(4)春季——寒潮(倒春寒)、沙尘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综合判读,天气系统与天气。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不难判断出甲地为高压中心,乙地为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所以高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
(3)根据图中的符号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所以当冷锋移至北京时,北京将出现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
(4)冷锋过境会导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会经历大风、雨雪天气。春季会出现寒潮、倒春寒,或者沙尘暴;夏季时,会出现暴雨,进而引发城市内涝;冬季时会导致暴雪、大风、冰冻灾害、寒潮。
4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2)甲、乙、丙三处中,可能在
(3)水循环①②③④⑤环节中,给我国带来丰富降水的东南季风属于
(4)丙处适合造水库吗?
(5)从水循环的环节来看,③为
【答案】(1)背斜
(2)甲
(3)③
(4)不适合
(5)水汽输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研究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
(2)此题考查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甲处为背斜,因此可以找到石油和天然气;泉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只有在断层处,因为有裂隙发育,泉水可能沿着缝隙出来,因此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丙位置。
(3)读图分析可知,②为蒸发,①为水汽输送,①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给我国带来丰富降水的东南季风属于水汽输送。塑造河口三角洲地貌的是地表径流。
(4)丙处为断层,地质条件不稳定,因此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避免滑坡、坍塌、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5)读图分析可知,②为蒸发,①为水汽输送,①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
点睛: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找水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
利用断层找水。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2)找矿
①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②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
(3)工程建设
①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
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避开向斜。
②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断层。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