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图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如乙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左图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A. 防止人为践踏
C. 阻挡雨水杂物
2.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A. 热岛问题
3.右图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A. 厦门市
今年暑假,某同学外出旅游,在途中休息时,用手机拍到一张路边的凸面镜图片。左图为拍照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等高距为10米),右图为手机拍摄到的凸面镜里的景观图(面包车在镜中自左向右行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 甲
5.凸面镜中面包车正驶向(
A. 东南方向
6.6.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河流补给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雨水
C. ③是地下水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A. 均为地中海气候
C. 沿岸渔业资源贫乏
9.10.近年来,墨西卡利芯片制造业获得较快发展,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原料丰富,便于就近加工
③原有科技基础雄厚
A. ①③
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下左图示意研究范围,右图为研究区2001—2010年间NPP的变化。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洞庭湖平原
13.14.200l-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的主要原因为(
A. 植被类型的变化
C. 雾霾天数的变化
15.16.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为(
A. 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7.材料一、2015年12月,中老铁路老挝段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扩大老挝与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的陆路连接和合作基础。
材料二、老挝首都万象位于万象平原,隔着湄公河与泰国相望。在一年中的某个时段,湄公河的大半个河床的浅滩显露出来,中间仅剩下一条小小的溪流,人们可以涉水走到泰国。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由市区可以如此方便地到达邻国,这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读中老铁路示意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角度分析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判断在万象可涉水进入泰国的季节,并分析人们可以涉水过河的原因
(3)简述中老铁路修建的意义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湖淀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下图所示),该湖经历了地质时期万年以来的演变而形成。由于众多河流入淀之势,犹如“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现在看来,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到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推测白洋淀由古湖淀范围缩小到现代湖淀范围的自然演变原因。
(2)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
(3)现如今,为促进白洋淀流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从①生态、②经济、③社会三方面任选其一,提出“针对该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参考答案
1.A
2.D
3.A
【来源】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地理试题
【解析】
1.读图可知,路缘石狭窄且明显高于路面,是为了防止人为践踏种植池。故A正确。
2.读图可知,图乙中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下渗。故D正确。
3.题中四城市,厦门市为我国南方城市,降雨量更大,且降水频率更高,更易发生大范围积水。故A正确。
4.C
5.A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4.凸面镜主要解决地形通视阻碍问题,应位于道路经过山脊线下部时,道路的外侧,以便通过凸面镜折射,观察山脊另一侧路况。甲处为道路经过山脊线下部的道路内侧,无法观察对面路况;乙处位于相对地形平坦的鞍部,丁处位于山谷处,均无通视障碍,不需要安装凸面镜。
5.依据上题,凸面镜设置在丙处。从凸面镜镜中可知,车辆位于道路内侧,故根据车辆靠右行驶的原则,面包车从图中自西向东经过丙处,驶向东南方向。
6.C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根据图示不同水源补给的大小和时间的差异分析,图示②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故判断为夏季降水;①主要在春季形成补给,故判断为春季的积雪融水;而③补给终年较稳定,故判断为地下水补给。
点睛: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河流水体的主要补给类型并结合不同补给水源的补给量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即可。注意比较不同补给类型的差异。
7.8.D
9.10.B
【来源】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7.8.读图,图示区域沿海为地中海气候内陆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A错。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北多南少,B错。沿岸有寒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C错。科罗拉多河流经高山区,落差大,水量小,航运价值不高,D对。
9.10.墨西卡利位于墨西哥境内,与美国交界附近,近年来芯片制造业获得较快发展,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墨西哥的土地价格、工资水平低,②对。芯片制造业不是原料指向型产业,原料不是主要因素,①错。墨西哥原有科技基础较差,③错。靠近美国西部“硅谷”,交通便利,便于产品运输,④对。B对,A、C、D错。
11.12.B
13.14.D
15.16.A
【来源】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地理试题(十)(带解析)
【解析】
11.12.材料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常绿阔叶林最大。洞庭湖平原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地区,属于常绿阔叶林带;山东丘陵、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地区,属于落叶阔叶林带,故排除C、D。洞庭湖平原植被类型以农田植被为主,排除A。故B正确。
13.14.气温、降水条件的变化,导致植物生长状况的差异,从而导致生产力的差异,故D正确。区域植被类型短时间内没有变化,故A错误。土壤肥力不会出现明显年际变化,故B错误。雾霾天数的变化对植物生产力影响小,故C错误。
15.16.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导致植被覆盖率提高,故A正确。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退耕还湖导致植被减少,故B、C错误。围湖造田会导致生态问题,做法本身错误,故D错误。
17.(1)途径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等地质灾害;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广布,修建难度大;地形起伏大,多大山大河,桥隧比大;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沿途生态环境脆弱。
(2) 冬季,原因:该区为平原地形,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河床较高;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
(3)中老铁路的修建,将极大地带动老挝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地运输效率和水平;为老挝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将为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有利于促进泛亚铁路中线的构建。
【来源】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以中老铁路老挝段为背景,考查交通建设的地理意义,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铁路修建地区途径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等地质灾害;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广布,修建难度大;地形起伏大,多大山大河,桥隧比大;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沿途生态环境脆弱。
(2)结合题干信息,可判断该季节为冬季;人们可以涉水过河的原因主要从河流的水位高低和河床的高低等方面分析。
(3)考查铁路建设的意义,主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从社会效益方面分析,提高当地运输效率和水平;为老挝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中老铁路的修建,将极大地带动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将为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8.(1)气候向暖干转变,区域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前洪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及入淀河流携带物质增多(湖泊面积缩小)。
(2)具有抵御水旱,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温湿状况)及美化环境;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
(3)①生态:合理规划流域用水,确保生态用水量;严格管理入淀水质,防止湖水水污染;开展湖泊治理,提高湖泊水质(枯水期进行生态补水,加强上游区域的育林护林)等。
②经济: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增施有机肥)防治水污染;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工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利用数量);控制水产、旅游业规模(节约用水、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等。
③社会:加强法规宣传,确保有法可依;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加强执法管理,确保违法必纠(加强节水技术使用,可适度调水,提倡绿色与共享发展)等。
【来源】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2018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包括气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从气候来看,气候向暖干转变,区域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山前洪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及入淀河流携带物质增多,导致湖淀面积缩小。
(2)白洋淀湿地是内陆湖泊湿地,它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主要从湿地的生态效益角度考虑。主要考虑对气候、水文及生物多样性保持方面。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具有调蓄洪峰,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调节空气湿度、降低夏季气温)及美化环境;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
(3)白洋淀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要分别从生态、经济、社会角度分析,任选其一即可。从生态来看,主要从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质角度分析。具体包括合理规划流域用水,确保生态用水量;严格管理入淀水质,防止湖水水污染;开展湖泊治理,提高湖泊水质(枯水期进行生态补水,加强上游区域的育林护林)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能够可持续的为经济发展服务角度分析。分别从农业、工业等方面考虑。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增施有机肥)防治水污染;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工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利用数量);控制水产、旅游业规模(节约用水、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等。
从社会效益角度看,应当从水资源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到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法律法规的的执行等方面入手,另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水和调水等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推广也可以。如加强法规宣传,确保有法可依;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加强执法管理,确保违法必纠(加强节水技术使用,可适度调水,提倡绿色与共享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