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 甲和丙
2. 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C. 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答案】1. C
【解析】
1. 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湿地的调节功能减弱,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变化幅度增大,分别对应图中的乙和丁,C对。湿地破坏前,调节功能强,气温、流量变化幅度小,甲、丙是破坏前的曲线,A、B、D错。
2.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是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B对。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冻土分布广,土壤侵蚀少,A错。三江平原蒸发量小,气候湿润,不需要大量引水灌溉,C错。区域以种植业为主,环境污染不是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D错。
点睛:湿地破坏后,湿地的调节功能减弱,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变化幅度增大。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是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造成。平原地区,土壤侵蚀少。气温低蒸发量小,灌溉用水量少。是我国商品粮基地,种植业为主,环境污染少。
3. 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
B. 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 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D. 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答案】D
【解析】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主要是半湿润地区,在东北地区有湿润区分布,A错误。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主要为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外流河,B错。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在西部为高寒气候区,C错。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对。
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气候干旱
5. 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 退耕还林还草
C. 建设生态保护区
【答案】4. A
【解析】
4. ①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A对。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是人为原因,B、C错。水资源减少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合理利用造成,D错。
5. ②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草原牧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A对。该地为半干旱区,降水少,不适宜发展种植业,B、D错。建设生态保护区,利于保护环境,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下图为1957~2008年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为长江作用,反之为鄱阳湖作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4~6月鄱阳湖作用的总频次远大于长江
B. 鄱阳湖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长江的补给状况
C. 7~9月长江作用的总频次远大于鄱阳湖
D. 鄱阳湖萎缩将增大长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7. 长江作用和鄱阳湖作用在5~8月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含沙量的大小
C. 流域植被覆盖率
【答案】6. B
【解析】
6. 读图,根据图例,4~6月鄱阳湖作用的总频次远大于长江,A正确。鄱阳湖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鄱阳湖支流的补给状况,B不正确,选B。7~9月长江作用的总频次远大于鄱阳湖,C正确。鄱阳湖萎缩,调蓄洪水能力降低,将增大长江下游的防洪压力,D正确。
7. 长江作用和鄱阳湖作用在5~8月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夏季风的进退,受夏季风影响时降水多,长江作用频次高,受副高控制时降水少,长江作用频次少,D对。含沙量的大小、水利工程、流域植被覆盖率不是作用频次变化的主要原因,A、B、C错。
点睛:图示为长江、鄱阳湖作用频次分布状况,鄱阳湖面积受长江径流影响,但主要补给来源于鄱阳湖水系的各支流。长江作用和鄱阳湖作用在5~8月发生变化与长江、鄱阳湖的水量直接相关,水量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夏季风的进退。
下图示意某湿地公园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湿地与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湿地旅游能有效促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B. 旅游不会对湿地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C. 湿地旅游保护了生态环境,但阻碍了经济发展
D. 湿地开发旅游资源能保护生物和遗传的多样性
9. 湿地的功能或用途主要是
A. 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C. 径流的调节系统
【答案】8. D
【解析】
8. 湿地旅游属于第三产业,能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不能促进区域工业化发展,A错。旅游活动增加会破坏湿地资源、环境,对湿地产生负面影响,B错。湿地旅游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C错。湿地开发旅游资源能保护生物和遗传的多样性,D正确,选D。
9. 湿地的功能或用途主要是径流的调节系统,减少洪涝灾害,C对。湿地开垦为耕地,会导致湿地功能减退或丧失,A错。湿地包括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是咸水资源,C错。湿地扩大为城区,导致湿地功能丧失,D错。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 热带雨林带
11. 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 ②③
【答案】10. C
【解析】
10. 非洲热带荒漠带两侧是热带草原带,气候干旱,草原区不合理的开垦、放牧等农业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C对。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水分条件好,荒漠化程度较轻,A、D错。热带荒漠带以荒漠为主,不是荒漠化问题,B错。
11. 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人口增长,开垦耕地多,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①对。荒漠化区主要位于草原区,过度砍伐问题少,②错。过度放牧,导致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③对。图中过度放牧面积远大于过度开垦的面积,过度放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④错。B对,A、C、D错。
12. 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镜头朝正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照片。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
A. 东北风
C. 东南风
【答案】C
【解析】沙丘是一种风力沉积地貌,沙丘的缓坡为风吹来的方向;据图可知,沙丘的东南坡较缓,说明风是从东南方向吹来,故C项正确。
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图为上海市与浙江省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从上海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是
A. 文体用品与皮革
14. 关于图中信息,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 随着产业的转移,利于两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B. 2015年各产业的竞争力,浙江均优于上海
C. 图中各产业更容易由上海转移到浙江
D. 1990年各产业的竞争力,上海均优于浙江
【答案】13. B
【解析】
14. 随着产业的转移,利于两地产业结构的优化,A合理,选A。2015年文体、通讯产业的竞争力,浙江劣于上海,B不合理。图中竞争力相似的产业不容易由上海转移到浙江,C不合理。1990年家具、皮革产业的竞争力,上海劣于浙江,D不合理。
点睛:竞争力系数增长幅度大,说明该产业的竞争力强。浙江的皮革与机械产业竞争力系数增幅远大于上海。竞争力增长幅度相当的产业,迁移趋势不明显。产业的转移,有利于两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cm3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读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线工程水质比东线工程好
C. 可以缓解太行山区缺水问题
1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丹江口以上河段通航能力增强
C. 汉江下游的水质问题引起关注
【答案】15. A
【解析】
15. 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调水,区域内工业活动少,污染少,水质比东线工程好,A对。沿途可以利用地势自流输水,运营成本小,B错。主要输往北京,不能缓解太行山区缺水问题,C错。调的水没有流入黄河,不能增加黄河下游的径流量,D错。
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力促高端制造业回归、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爬坡困难期,不少工厂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工业2.0时代,仅有少部分可算踏入电子信息化的工业3.0时代。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作出的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下面可行的做法是:
A. 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
C. 产品创新提高附加值
18. 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部分工业从2.0跨越式发展到4.0,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A. 产品滞销
C. 就业压力减小
【答案】17. C
【解析】
17.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要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可行的做法是产品创新提高附加值,C对。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不能提升产品质量,A、B、D错。
18. 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部分工业从2.0跨越式发展到4.0,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数量需求减少,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B对。产品技术水平高,销量大,A错。需要劳动力减少,就业压力增大,C错。高技术产业,环境污染减轻,D错。
第II卷(综合题 共34 分)
1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说明伊基托斯与利马年降水总量的差异及原因。
(2)简述地形对秘鲁东水西调工程的影响及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伊基托斯因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年降水总量大。利马因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近岸有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因此年降水总量小。
(2)需要开凿隧洞,或修建提水工程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伊基托斯因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年降水总量大。利马因安第斯山脉阻挡,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近岸有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因此年降水总量小。
(2)有高山阻隔,增加东水西调工程难度,增加建设成本。需要在安第斯山脉开凿隧洞,或修建提水工程,工程量大。
考点: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及原因,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富士康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企业。公司成立于1974年2月,专注于电子代工服务(EMS),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2005年超越新加坡的伟创力(Flextronics)成为世界上最大的EMS厂商。
材料一 富士康主要选址城市与路径。
材料二 2010年三大产业比重及人均GDP。
(1)从劳动力与基础设施的角度对比2015年富士康在贵阳与昆山的不同。
(2)简述富士康进入中国大陆后不断迁移新址的原因, 并评价其对新址城市的有利影响。
【答案】(1)贵阳的劳动力丰富(或廉价),昆山的劳动力缺乏(或较贵);贵阳的基础设施差,昆山的基础设施好。
(2)迁移原因:原址地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或中西部劳动力成本较低);扩大影响力,占领市场;政策。对新址城市有利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解析】整体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总是由经济发达区转移向经济欠发达区,转移到廉价劳动力丰富地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工资水平高。内陆地区经济落后,工资水平低。我国吸引产业迁入的措施是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优惠政策。富士康的频繁迁移新址,有利于扩大影响力,占领中国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1)贵阳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丰富廉价,基础设施差。江苏省是沿海省,江苏昆山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价格高,基础设施好。
(2)由于原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而中西部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向中西部的新址迁移。不断迁移新址,有利于扩大影响力,占领市场。我国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优惠条件。产业迁入,对新址城市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 ,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2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条水系。
材料三
(1)结合材料,说明洞庭湖年输沙量的特征。
(2)试分析2015年洞庭湖出现罕见冬汛的原因。
(3)简述洞庭湖成为候鸟天堂的自然条件。
(4)分析此次冬汛对候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入湖泥沙总量大于出湖泥沙总量;入湖泥沙主要来自长江。
(2)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异常天气增多(受厄尔尼诺影响);冬季南方暖湿气流输送的水汽增多,导致洞庭湖流域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四大支流普遍涨水;长江干流水位上涨顶托湖水下泄;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抬高湖床,从而出现罕见的冬汛。
(3)(冬季)气候温暖;冬季水位低,多浅滩湿地;生物类型多样,数量大,食物丰富。
(4)洞庭湖水位上涨,淹没洲滩;候鸟觅食区减少,食物不足,生存受到威胁。
措施:通过减少上游河流水库入湖水量,控制湖区水位;人工投放鸟食;加强对该地区生存环境的监测。
【解析】(1)根据表格中输沙量数值及百分比,洞庭湖年输沙量的特征是入湖泥沙总量大于出湖泥沙总量,入湖泥沙主要来自长江,占82﹪。
(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异常天气增多。受厄尔尼诺影响,205年冬季南方暖湿气流输送的水汽增多,导致洞庭湖流域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四大支流普遍涨水,长江干流水位上涨顶托湖水下泄,导致湖泊水位上涨。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抬高湖床,湖泊容量减小,调蓄能力减弱,从而出现罕见的冬汛。
(3)洞庭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暖。冬季是枯水期,湖区水位低,多浅滩湿地,便于鸟类栖息。湖泊湿地的生物类型多样,数量大,食物丰富。
(4)此次洞庭湖水位上涨,淹没洲滩,鸟类栖息区域面积减少。水位变深,候鸟觅食区减少,食物不足,生存受到威胁。主要措施是增加上游水库蓄水量,减少上游河流水库入湖水量,控制湖区水位。人工投放鸟食,保证鸟类食物充足。加强对该地区生存环境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