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2.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A. ①③
3.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A. ①②③
【答案】1. D
【解析】
1. 读图,根据地形和河流分布状况分析可知,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以内流河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因为地形为盆地,水系呈向心状。乙位于海南岛,以外流河为主,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因为海南岛地势中高周低,所以水系呈放射状。故选D。
2. 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为季风气候,两地夏季都热量充足,①对;塔里木盆地和海南岛都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劳动力价格较低,②对;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都比较低,③、④错。故选B。
3. A、B两地都在山区,对外联系不便,制约了两地的经济发展,①、③对;B地位于海南岛,终年高温,夏季多雨,水源丰沛,②、⑤错;两地经济欠发达,生产方式落后,④对。故选C。
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将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划分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A. 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 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 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5. 关于生态功能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态功能区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 生态功能区是独立的空间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 生态功能区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
D. 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答案】4. A
【解析】试题分析:
5. 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故排除A、D。而且不同的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故排除C。但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B正确。
【考点定位】区域划分的目的及区域特征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对土地资源进行“天上看”和“网上管”,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7. 从国情出发,我国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①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
A. ①②
【答案】6. A
【解析】试题分析:
7. 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①对。指导城市交通运输不是主要目的,②错。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③对。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是手段,不是目的,④错。C对,A、B、D错。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主要目的。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C. 旱涝灾害
9.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C. 过度放牧
10. 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①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
②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
③打坝淤地
④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
A. ①②
C. ①④
【答案】8. D
【解析】
8. 该地位于我国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河流上游用水增加,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绿洲消失,荒漠面积扩大,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9. 根据图示和材料叙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可以看出上游地区用水量增大,导致下游地区水资源减少。所以本题应该选择B选项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
10. 防治荒漠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植被自然恢复速度慢,难度大,不可行,设置草方格沙障可行,在流动沙地上喷洒化学胶结物质,容易引起其他环节问题,不可行,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田间节水等可行。
【点睛】环境问题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11.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云贵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荒漠化都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的结果。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依据资料推断
A. 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B. 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 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D. 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13. 雨林植被遭受破坏后,流域内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较大,主要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C. 降水变率增大
【答案】12. C
【解析】
12. 根据材料,油棕产业威胁到红猩猩的生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A错。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导致雨林生态恶化,B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C对。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可以相互协调,实现共同发展,D错。选C。
13. 雨林植被遭受破坏后,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导致流域内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较大。选B。
【点睛】
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非洲的刚果盆地是地球上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区之一,目前该地雨林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森林砍伐可能导致刚果盆地气温上升0.7℃,将使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加剧50%。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 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 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C.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15. 近年来,对该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
A. ①②③
16. 地处刚果盆地的国家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
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A. ①②③④⑤
【答案】14. C
【解析】试题分析:
14. 由于人口的增加过快,为了增加粮食的产量维持生存,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故C项正确;其他说法是直接或者间接原因,均不是根本原因,故A、B、D项排除。
15. 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会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的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植被的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故C项正确;土地盐碱化是农业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降水稀少的沙漠气候区或大陆性气候区,故⑤错误;植被的破坏,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故③错误。
16. 只砍伐名贵木材,会导致名贵木材数量锐减,从而树种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故④错误;若严禁砍伐树木,会导致树木更新速度缓慢,影响当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故⑤错误;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说法正确。
【考点定位】热带雨林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名师点睛】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五个能源基地中
A. 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 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主
C. 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
D. 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18. 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A. 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 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
C. 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
D. 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答案】17. A
【解析】试题分析:
17. 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A对。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东输为发展方向,而不是出口,B错。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水力发电、输电建设为重,C错。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近,生产技术水平高,D错。故选A。
18. 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A错。新疆水资源短缺,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工业,B错。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C对。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合理发展畜牧业,D错。
【考点定位】能源基地建设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20. 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C. 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9. C
【解析】试题分析:
19. 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选C项。
20. 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变煤炭输出为电力输出,延长了煤炭开采的产业链,提高了煤炭加工的附加值,降低了运输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减轻了运输带来的交通压力。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定位】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工业的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包括4小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着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甲)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乙)。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答案】(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
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2)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且劳动力丰富。
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
【解析】整体分析:第(1)题考查城市分布的异同,间接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第(2)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1)读图可知,喀什、深圳两地区城市分布的共同点是多沿铁路线分布。二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城市的分布不同,喀什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深圳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2)深圳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国家政策,侨乡,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从资源,地理位置,政策等方面分析。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便于接受产业转移;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处在对外开放前沿,国家政策倾斜;是我国著名侨乡,侨胞回家乡发展的意愿强等优势。喀什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矿产资源丰富,发展的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南亚和西亚的枢纽位置,国家政策扶持等优势。
2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上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2)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答案】(1)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土地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1)看图可知,甲地位于西南地区,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2)可以根据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主要从减少植被破坏,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措施合理即可。
【点睛】
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
2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简述红树林的主要生态作用。
(2)如何使当地村民的生活得以改善,又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做到保护性开发红树林,请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防风护岸(防止海浪侵蚀海岸)、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
(2)发展红树林旅游业;红树林休闲观光;退塘种植红树林树种;带动农庄旅馆等服务性行业;红树林生态科普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解析】整体分析:第(1)题考查红树林的生态功能,第(2)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
(1)红树林的生态功能有:作为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抗风消浪,维护岸堤。净化海水。改良土壤,促淤造陆。美化海岸景观,开发生态旅游。
(2)当地村民在保护区内大规模毁林养虾,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我们通过可以发展旅游业及服务业来达到提高经济收入且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目的。
24.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新疆是中国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到2020年,新疆将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图中内容分析新疆成为我国重要能源战略基地的条件。
(2)新疆在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1)新疆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丰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也十分丰富;邻近中亚和俄罗斯,有利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输入。
(2)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外运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缺少资金和技术;本地区能源需求量小。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疆能源战略基地开发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新疆能源战略基地的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因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因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所以风能也十分丰富。且邻近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和俄罗斯。
(2)新疆在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可从市场、交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新疆经济欠发达,本地能源需求量小、缺少资金和技术。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外运能力不足。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点睛】
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区域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