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10月20日,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11月初抵达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的弗里曼特尔港口,进行给养补充。结合下面的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雪龙”号考察船从启航地开始到结束在北半球的航程中,沿途所见到的陆上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3.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地貌。扎达土林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两列巨大山脉之间的扎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组成。读图,形成扎达土林物质的地质作用是( )
A. 风力沉积
B. 河湖沉积
C. 冰川沉积
D. 岩石风化
4.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地表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产生的最大蒸发量。下图示意某地1~30年间相关统计资料。从水平衡角度来看,该地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两条不同年份全年相对流量曲线图。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 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 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 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6.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读“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与贝加尔湖结冰相关性不大的因素是( )
A. 距冬季风的源地
B. 纬度位置
C. 地势高低
D. 海陆位置
7.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B. 利用太阳能发电是西藏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C. 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
D. 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8.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图a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3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b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C.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10.河床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会逐渐变成沉积岩,这类沉积岩往往以砂岩为主,砂岩的抗侵蚀能力与其颗粒有关,颗粒越小,抗侵蚀能力越强。下图为某河床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在经过多年外力侵蚀作用以后的形状。下列关于甲、乙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岩层比乙岩层颗粒大,甲层在沉积时处在枯水期
B. 甲岩层比乙岩层颗粒大,甲层在沉积时处在丰水期
C. 乙岩层比甲岩层颗粒大,甲层在沉积时处在丰水期
D. 乙岩层比甲岩层颗粒大,甲层在沉积时处在枯水期
11.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4日19时49分,近距离飞过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天体的人类探测器。冥王星第一张高清照也随之发布。与图文材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视野”号探测器现已飞离太阳系
B. 冥王星是八大行星之一
C. 图中包含两级天体系统
D. 冥王星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特征完全相同
A. 区域性
B. 开放性
C. 整体性
D. 差异性
13.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
B. 针阔叶混交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1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 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 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 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 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15.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
A. 1 800~1 900
B. 1 900~2 000
C. 2 000~2 100
D. 2 100~2 200
16.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斜线部分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17.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 ②火星 ③天王星 ④金星 ⑤木星 ⑥土星 ⑦海王星
A. ②⑥
B. ④⑤
C. ③⑦
D. ①④
18.“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 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 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 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19.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A.耀斑爆发
C.太阳风
20.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
C.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
(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22.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带与风带形成和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均填字母)地区冷热不均,造成它们冷热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C气压带空气均以________运动为主,在它们的控制下,降水量________。
(3)P地全年受A控制,Q地全年受B控制。P、Q两地区比较,水资源丰富的是________,太阳能丰富的是____________。
23.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下图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1)近地面气温与气压之间的关系如何?
(2)同一地区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的关系如何?
(3)气流是否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24.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
(2)图中表示的节气是________,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最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河道右岸淤积较严重的是________。
(4)这天,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地方时是12点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B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C地此时正值日出还是日落?________。
(6)此日后3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
D.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
参考答案
1.A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我国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从上海到赤道地区的航程,“雪龙”号所见到的陆上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南北方向的更替,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答案选A.
点睛: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两基础
(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2.A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麓的自然带作为基带与当地纬度的自然带一致的,该山的山麓自然带基本上沿着等高线延伸,因此决定该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应为纬度位置,例如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故A正确。
点睛: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3.B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主要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形态。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地貌,故A、D项错误;土林位于盆地,多河湖,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组成,这些物质属于河湖沉积物,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而成,故B项正确;该地区为冰川分布,故C项错误。故答案选B项。
4.A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由图可知缺水最严重应为月最大蒸发量与月降水量差值最大的月份,由图中柱状图数值,计算可知,3、4、5月份差值最大,故为春季,应选A。
点睛:水资源短缺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5.C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根据图示,①流量曲线的季节变化小于②,若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而若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故答案选C项。
6.C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贝加尔湖纬度高,温度低;冬季,距离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而且该地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受大陆影响较大,温度降低快,因此温度较低;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判断,结冰原因不是海拔高。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1、径流量多少: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大多数河流是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2、径流季节变化:河流流经地的气候特征.
3、有无结冰期:同上.
4、含沙量:植被覆盖率,河流径流量,河流流速.
5、水能:落差,径流量.
7.D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区,太阳能丰富,但世界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A错;西藏太阳能丰富,但利用太阳能发电还不是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B错;利用太阳能发电,受季节、天气等影响连续性差,投资大,收益较小,占地广,储能难,C错;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正确。选D正确。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8.D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由材料可知,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
9.A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M气压带位于回归线附近且气流向周围分散,说明是副热带高压带;根据该气压带南北两侧的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由此可以推断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故答案选A。
10.D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沉积物特点及原因。根据材料,岩层颗粒越小,抗侵蚀能力越强。读图,甲岩层比乙岩层侵蚀较少,说明抗侵蚀能力强,颗粒小,A、B错。乙岩层比甲岩层颗粒大,甲岩层在沉积时处在枯水期,携带泥沙能力弱,颗粒小,C错,D对。
点睛:河流沉积地貌,沉积物的颗粒与河流的携带能力相关。水量大,水流急,携带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大。水量小,流速慢,携带能力弱,沉积物颗粒小。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所以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下游。
11.C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冥王星位于太阳系中,故A项错误;冥王星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决议6A-冥王星级天体的定义冥王星从此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故B项错误;图中既有恒星系统,也有行星系统,故C项正确;冥王星为矮行星,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特征不相同,故D性错误。故答案选C项。
12.C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读图,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关系图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地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故答案选C项。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分、土壤和生物等地理要素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组成一个整体的地理环境;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即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组成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而发展、演化,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4)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会导致当地地理环境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会造成严重影响。
13.C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C项。
14.C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内力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读图分析可知,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故选C。
点睛:区分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
①
②岩层发生弯曲断裂时,一般先是水平运动挤压,后是垂直运动,抬升或凹陷。当岩层有明显的断裂错动时,岩层沉积在先,断层在后;而岩层没有明显错动时,应该是岩层断裂,后再有沉积;
③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应该是岩浆活动在先,出现高温高压,才导致变质作用发生
④当某一岩层不完整或缺失时,应被侵蚀,且侵蚀在先,其上覆岩层沉积在后;
⑤当发生岩浆活动时,被岩浆刺穿的岩层沉积在先,岩浆活动在后;同时其中没有被岩浆刺穿的岩层位于岩浆活动之后沉积。如果侵入活动形成的岩浆岩被断层错动,表明岩浆活动在前,断层在后;如果侵入活动形成的岩浆岩没有被断层错动,表明断层在前,岩浆活动在后
⑥当某一岩层下有明显的火山锥时,应该是火山活动在先,该岩层的沉积在后。
15.A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读图分析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读图可知,该山地自然带中森林在海拔1800-1900米处比重最高,推断1800-1900米海拔高度上是森林集中分布区,故选A。
16.A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斜线部分主要位于巴西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区,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故答案选A。
17.D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天体M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依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远近关系可以判断,可能是水星或金星。因此①④正确,故答案选D。
18.A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五原位于西安的北面,故两地的自然景观的差异属于南北方向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反映了自然景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两地的地理位置关系,并能结合诗句的基本含义,联系自然地理环境的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的基本规律的差异即可判断。
19.B
【来源】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局部温度较周围气体地区低的区域,其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黑子活动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分布等相关知识,解答此题轻而易举
20.C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恒星日,C正确,BD错误;一个太阳日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小时,A错误。故选C。
21.(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2)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因为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1)读图分析可知,河流众多,河网密布,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取水方便,水资源丰富,因此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2)山区地区,地形崎岖,坡度大。聚落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发育,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
(3)雅鲁藏布江谷底的聚落多分布在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
22.(1)A D 太阳辐射(或太阳高度)
(2)上升 大
(3)P Q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赤道与极地间受热不均,在的赤道地区,大气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两极形成低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在近地面,赤道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图中A为赤道低压,D为极地高压。由于纬度不同,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因此造成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差异。
23.(1)近地面气温与气压呈负相关。
(2)气压状况相反。(高压与低压指同一高度而言)
(3)不是。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中,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因此近地面气温与气压之间的关系为: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2)近地面受热,空气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高空空气集积,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受冷,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上空的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此,同一地区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的关系为: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点睛:关于对热力环流形成的理解: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一定要抓住“一个关键、四个步骤”。“一个关键”即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四个步骤”分别是:1。热上升、冷下降――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降;2。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3。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4。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要特别注意的是:
1.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高度而言的,因而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数值大于低压区;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2.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有可能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24.(1)见下图
(2)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C D A D
(4)B>C>A>D
(5)A D 8 日出
(6)AC
【来源】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属于晨昏线图综合分析的常规性试题,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的分布规律;②五带划分的基本规律;③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⑤晨昏线图上分析时间问题的基本方法,即找出6点、18点或12点的位置等。
(1)晨昏线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太阳从右侧照过来,左侧部分为夜半球,用斜线画出即可。
(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为一年中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时间,即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3)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大于66.5°的范围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图示A、B、C、D四点比较A点位于晨线以东,且距离晨线的经度差最大,即日出最早。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而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河流出现右岸泥沙淤积。
(4)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是B>C>A>D 。
(5)图示A点和D点所在的经线正好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地方时12时。根据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C点,地方时为6点,计算B点位于C点以东30°,故地方时为8点。C点位于晨线上,故为日出。
(6)此日后的3个月,为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直射点向南移,故A正确;北半球各地昼长变短,B错误;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C正确;地球公转先经过远日点,再远离,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D错误。故答案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