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昼夜分布图,图中最外圈纬线为60。S,阴影区域为T1日期黑夜范围,斜线区域为T1日期过后的T2日期黑夜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T.日期,世界时为
A. 2月6日6:00
C. 11月7日6:00
2. 北京再次出现与T1日期昼长相同的日期约为
A. 12月7日前后
C. 5月7日前后
【答案】1. C
【解析】
1. 由图示轮廓可以看出该半球为南半球;而T2时刻时,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现象,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T1在9月23日之后,12月22日之前,A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为90°E,该点时间12时,因而,0°经线的时间为6:00,,因而C项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 北京再次出现与T1日期昼长相同的日期,应该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即与冬至日间隔的日期相同,T1时期在冬至日之前,另一日期在冬至日之后,春分之前,结合上题可知,约为2月6日前后,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下图中虚线是晨昏线,①点以西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之间在纬线上的距离是2220km。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④点的经度是
A. 140°E
4. 若此时⑤地为10时,除日界线外,地球上另一日期的分界线是
A. 50°E
5. 要将该图的比例尺扩大2倍,若其图幅不变,则其表示的范围是
A. 为原图的1/4
【答案】3. B
【解析】
3. 根据①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则①点经度为160°E。根据①点与②、③两点之间在纬线上的距离是2220km,①位于60°N纬线上,所以①点与②、③两点的经度差为40°,所以④点经度为120°E。故答案选B项。
5. 根据比例尺与面积的关系,在实际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尺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放大一倍,图幅面积扩大四倍。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比例尺扩大,就是分母减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就是分母变成原来的一半。把比例尺扩大2倍,比例尺变大了,其表示的范围就变小,是原图的1/4。故选A。
点睛:日期界线:
1.
|
人为日界线 |
自然日界线 |
区 别 |
原则上规定18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在地球表面是固定不变的 |
不固定,可以是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 |
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 |
钟点固定,0点(或24点) |
|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
自然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自然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
下图显示的是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 5点时的太阳光线,该日南面阳台(阴影部分)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40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 上海
7. 该地该日昼长约
A. 13小时20分
C. 10小时40分
【答案】6. C
【解析】
6. 该地地方时12点时,阳光从正南方向射向阳台,12时的阳光与图示太阳光夹角为30°。因太阳在天空中自西向东视运动的速率为15°/小时,故图示时刻该地地方时应为12+2小时=14时,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当地经度为120°E—15°=105°E,故C正确。
7. 以二分日阳光照射情况入手分析。二分日昼长为12小时,日出正东,只有太阳升到东偏南30°时,阳光才能照到阳台。也就是日出2小时后,阳光开始照射阳台,直到日落,照射时间长为:12—2=10小时。该日太阳照射了10小时40分,比二分日长了40分,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长了40分,全天应该长出80分。故此日昼长应为:13小时20分。A正确。
下图为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在图中天气系统影响下,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A. 万条垂下绿丝绦
C. 映日荷花别样红
9. 此时
A. 渤海海域可能发布海浪预警
C. 京津地区即将迎来大幅降温
【答案】8. D
【解析】
8. 读图分析,此时亚欧大陆上为高压,受此高压的影响,形成冷风天气系统,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风,因此会出现北风卷地白草折的现象,D正确;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的是夏季,C错误;万条垂下绿丝绦
9. 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B正确; 渤海在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风浪较大,可能发布海浪预警,A错误;读图可知,京津地区此时位于冷锋的锋后,说明冷锋天气已经过境,已经迎来大幅降温天气,C错误; 陕西北部盛行西北风,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好,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等压线的判读技巧
影响气压的基本要素有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从高度来看,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从气温来看,同一高度,气温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从空气运动状况来看,气流上升处,气压低,反之气压高。
2、判断季节变化
3、判断风力大小
4、判断某点风向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5(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 先向北,再向东北
C. 先向南,再向东南
11.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150米
12. 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 ①
【答案】10. D
【解析】试题分析:
10.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河流的流向,水往低处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结合指向标,流向是先向北,再向东北。
11.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可以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78米,所以C正确。
12. ④点与甲村之间有山峰阻挡,③点与甲村间有陡崖阻挡,②点与两村间无阻挡,可以看到,①与乙村间有陡崖阻挡。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完成下列各题。
13. 若图中x=20°,等温距为0.5°,则少的值为
A. 18°
14. 图中所示季节,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为一年中最湿润的是
A. ①
15. 珊瑚对水温、水质和水深的要求极高,图中所示海区曾是珊瑚的重要分布区,但现在大多死亡,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C. 寒流导致海水变冷
【答案】13. C
【解析】
13. 由材料可知,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的。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相同,图中等温线向西凸出,说明此时海域洋流自东向西,为逆时针方向流动,根据图中经纬度以及海陆轮廓判断图示海区为北印度洋海区,此时为冬季季风洋流,洋流的性质为暖流,X处温度为22°,计算Y的温度为24°,故答案选D项。
14. 读图,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该海域盛行东北季风,①②③地盛行风均有陆地吹向海洋,较为干燥,不易产生降水,而④地位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该地盛行离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结合题意与选项,答案选D项。
15. 读图,根据海陆轮廓以及经纬度判断,该地于位北印度洋海域,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运输海上通道,海上石油运输的泄露导致水质下降是影响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B项。
16. 下图显示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桥基、最高桥塔和最长拉索,建造该桥经历的挑战是气象条件差(面临台风等的威胁)、水文条件复杂(江面宽,水深,浪高)、基岩埋藏深(达300米)、航运密度高等.据此完成下题。
该桥主跨度大是为了
A. 保证通航顺畅
C. 减轻台风影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16. 由材料该大桥面临台风威胁、水深、浪高、航运密度高可判断出位于江苏,D正确。
17. 由材料该大桥面航运密度高,可判断出该桥主跨度大是为了保证通航顺畅,A正确;主跨度大对技术和材料要求高,不可能降低施工成本,也不利于减轻台风影响和缓和海潮冲击。
【考点定位】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016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下图为“辽宁舰编队航行路线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辽宁舰编队在2016年12月23-25日的航行过程中,最可能
A. 顺风、顺流
18. 该海域主要洋流对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 降低气温
C. 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答案】17. C
【解析】
17. 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盛行偏北风,12月23到25日的航行是向南,最可能是顺风;但逆日本暖流,C正确。
18. 该海域主要洋流是日本暖流,对图示区域的影响增温增湿,B正确;污染物随洋流扩散,扩大了海洋污染范围;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点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19. 下图为局部等高线图,图中各点数据是该地某地理事物的实测高程。若图中数据反应的是当地同一岩层(下图中以阴影表示)项部的海拔,则从P到Q的地层
A. A
【答案】B
【解析】由等高线可知,该处为山脊;同一岩层顶部海拔中间较两侧高,可判断岩层向上弯曲,因此为背斜。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读下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20. 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 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C. 地壳抬升、流水沉积
21. 图中左图的阶地可能形成于右图中的
A. 丁地
【答案】20. C
【解析】试题分析:
20. 根据材料,阶地越高,形成年代越老,说明地壳在抬升。阶地是由河漫滩发展成的,河漫滩是流水沉积作用,沉积物堆积形成。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流水沉积,C对。地壳下降可能水面上升,或水体变深。流水侵蚀不能形成沉积物,河漫滩,就没有阶地,A、B、D错。
21. 根据河流形态,左图的阶地可能形成于右图中的沉积岸,乙是沉积岸,C对。甲是侵蚀岸,D错。丙、丁河岸平直,形成可能性小,A、B错。
考点:河流阶地的成因,分布位置。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该河流的流向是
A.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西南向东北
23. 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
A. 上游拆除水电站
C. 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答案】22. B
【解析】
22. 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北-西南或者西南-东北,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西北为冲刷侧,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右侧,淤积左岸,所以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故选B。
23. 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说明流量减少,河流携带泥沙量减少。上游拆除水电站,会导致流量增加,泥沙在水库附近沉积少,带到下游的多,A错。上游城市进程加快,水土流失会加剧,泥沙含量增加,B错。下游整治河道,排水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C对。下游修建跨河大桥,对于上游泥沙淤积量无关,D错。故选C。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25.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⑧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C. ②、⑧两地位于季风区
26.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C. ⑧以水田农业为主
【答案】24. B
【解析】试题分析:
24. 四地气候差异主要体现在降水的差异,因此影响因素是距海远近,B正确。
25. ①地年降水量仅有15.6mm,冬季积雪量少,不会形成春汛,A错;①地七月平均气温27.4℃,不可能位于青藏高原,B错;②③两地年降水量都大于400mm,位于季风区,C正确;②地年降水量为466mm,位于半湿润区,D错。
26. ①年降水量少,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A正确;②位于半湿润地区畜牧业比重低于种植业,B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以旱作农业为主,C错;④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作物以小麦为主,D错。
【考点定位】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下图为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上图中商业区
A. 主要从事商品批发活动
C. 位于高速公路和铁路交会处
28. 下列拟建的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的是
A. 甲: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C. 丙:仓储物流中心
【答案】27. D
【解析】试题分析:
27. 读图可知,商业区主要接近居住区,主要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方便,从事的主要为零售活动,呈带状分布,ABC错,D对,故选D。
28. 甲地位于规划范围之外,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小,空气清新,且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适合布局高新技术,A对。乙处于规划范围之外,靠近一座小山,风景优美,适宜布局休闲旅游中心,B对。丙地位于居民区内,空间狭小,且不靠近主要交通干线,不适宜布局仓储物流中心,C错。丁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下游,对城区影响小,且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捷,D对。故选C。
【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 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上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
A. 低收入阶层居住区
C. 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
30. 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 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
C. 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
【答案】29. C
【解析】
29. 读图,与2010年分布位置对照,图中数字6代表的功能区在城市的外围,靠近工业区,应该以外来务工人口为主,同时混合本地居民,
30. 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D对。老城区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A错。图中大量的外来人口仍在近郊集聚,分布位置没有明显变化,B错。商业区分布在城市中心,不是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C错。故答案选D项。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下图为我国劳动力变化及预测情况(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 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 2002年
32.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 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
C. 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
【答案】31. A
【解析】试题分析:
31.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图中用虚线表示,虚线由高点下降的时刻就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由图可知,虚线的拐点出现在2007年。
32.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意味着未来我国的劳动力数量优势会下降,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加大科技投入,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就要求对目前的生育政策适度调整,并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C. 甲、丙、乙、丁
34. 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教育压力大
【答案】33. D
【解析】试题分析:
33. 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为四个坐标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岁人口比重22%,15-64岁人口比重为72%,65岁以上人口比重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D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丁、乙、丙、甲。
34. 甲地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青少年及儿童人口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考点: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探索城市组团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5. 上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 公园绿地
36. 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
A. 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C. 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
【答案】35.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读图和材料可以分析出城市中心的功能,结合绿地的功能可知对下渗的影响。
35. 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因此,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园艺苗圃,故B项正确。
36. 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减轻城市“雨岛效应”、促进城市化进程、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故D项正确。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征: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37.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自治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C. 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38. 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A. 地势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C. 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答案】37. B
【解析】试题分析:
37. 内蒙古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低,说明城市化水平低,不是最合理的,A错。上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大,说明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B对。重庆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最大,说明人均占地少,城市用地经济密度低,城市化速度比上海慢,不是最快 ,C错。贵州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经济密度,说明虚假城市化程度最高,D错。
38. 上海位于平原地区,重庆位于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地形影响,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于上海,A对。城市化水平主要是看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是第一产业,B错。上海位于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重庆是山城,城市结构是组团式,C错。上海的城市化水平较高重庆较低,D错。
考点:城市化
地理学家阿隆索对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制作出“阿隆索地租竞标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9. 据图判断,多层住宅区最可能在
A. 甲与乙之间
40. 该城市的城区边界在
A. 丁处
【答案】39.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根据地租的不同和付租能力的差异确定城市的功能分区。
39. 据图可知,乙与丙之间多层住宅区付租能力最大,所以说乙与丙之间最可能是多层住宅区。选择B。
40. 己处以内主要为建筑用地,己处以远主要为农业用地,所以说该城市的城区边界在己处,选择C。
第二部分
4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西走廊示意图
材料二: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
材料三:七彩丹霞地貌(图20)一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千万年前这里曾是茫茫湖泊,河流众多,经过几番地质演化,在外力作用下形成面积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有红色、黄色等,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条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
材料四:压砂瓜一一在沙砾淤积丰富的冲积扇区域种植的西瓜。种植此瓜要将大量碎沙石覆盖在土壤表层,每年4-5月份种植,7-9月份上市。上市鲜瓜不但个大、甘甜,而且皮厚、质硬,耐贮运。某中学夏令营的同学们走进甘肃品尝了西瓜后说:“早穿皮袄晚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该地区最真实的写照。
(1)概述图中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请简述七彩丹霞的形成中产生色彩斑斓、色调顺山势起伏呈波浪状并有陡峭的奇岩怪石的成因。
(3)分析在河西走廊上种植压砂瓜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特点:沿铁路线分布;沿河流(绿洲、冲积扇)分布。成因: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河流处水源充足;河流处为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条件好(农业基础好)
【解析】(1)图中城市分布特点主要从地形、水源等角度分析。由于图中地区多山地,铁路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所以有利于城市分布。从水源看,地处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在绿洲和河流附近布局,有较为便利的水源,有利于城市供水。
(3)七彩丹霞的形成中产生色彩斑斓、色调顺山势起伏呈波浪状并有陡峭的奇岩怪石的成因主要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由材料二可知,该地是湖泊沉积地貌,不同时期的沉积物成分不同,所产生的颜色不同;当地壳运动后,产生地层的水平褶皱弯曲、抬升;受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的影响;地表岩层被侵蚀后,弯曲的岩层出露;侵蚀严重的区域只残留着陡峭的奇岩怪石,所以该地有色彩斑斓、色调顺山势起伏呈波浪状并有陡峭的奇岩怪石。
4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冷凉蔬菜又称错季蔬菜,是指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长的蔬菜,最适宜生长温度在17℃~25℃,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冷凉蔬菜“家族”里有菜花、甘蓝、娃娃菜、西兰花、洋葱、青笋等。
材料二:兰州辖区海拔1500~3300米,是我国著名的冷凉蔬菜生产基地。盛夏时节,兰州能够向上海、杭州、广州等南方市场提供20多个种类的冷凉蔬菜,弥补了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因高温、暴雨等气象灾害导致的蔬菜供应缺口。
材料三:榆中县是兰州市冷凉蔬菜的主产区,2016年6月,受市场价格波动和南方蔬菜退市期推迟等因素影响,榆中县冷凉蔬菜出现严重滞销并遭大面积倾倒,给当地菜农带来较大损失。
材料四:左图示意兰州市的位置和范围,右图为兰州气候资料图。
(1)榆中县菜农将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在海拔1500~3000米的山坡上,试解释采用该种植方式的优点。
(2)分析近年来兰州冷凉蔬菜畅销南方市场的原因。
(3)为避免兰州冷凉蔬菜再次陷入滞销困境,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海拔差异大,利于充分利用光热、土地等资源,利于培育不同蔬菜品种,使上市蔬菜品种更丰富,利于错开蔬菜成熟期,延长市场供应时间
冷凉蔬菜在南方沿海地区错季上市,供不应求(南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蔬菜消费量大)
【解析】本题以高原夏菜为背景,结合文字材料、区域图等考察农业的区位条件、农业种植的原因分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熟悉并灵活运用本部分知识。
(1)在1500~3000米山坡上种植高原夏菜,主要是因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分和热量条件发生改变,能满足不同品种夏菜的种植和不同时间市场的供应。而且阶梯状种植还具有保持水土的生态意义。
(3)通过分析材料,“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的有机蔬菜”说明夏菜品种多,质量好。材料第二段中“交通枢纽”、“冷藏保鲜技术”为北菜南运提供了保障条件。
(4)本题考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合高原夏菜的农业生产特点,结合材料,应从拓展市场,提升知名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做答。
点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措施:
1.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
2.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3.推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自主品牌
5.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4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奇特现象。请从气候角度加以说明。
【答案】(1)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沿岸有暖流经过;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地处迎风坡);海拔比乙地低。(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风从陆地吹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世界区域气候类型的分布,气温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沼泽地的形成原因等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和答题的完整性。
(1)两地降水多少受风向和洋流影响,该季节盛行东南风,甲地处在由海洋吹向陆地的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所以降水多,而乙地受从陆地吹向海洋风的影响,且沿岸有寒流经过,所以降水少。两地位于同纬度地区,影响两地气温的因素主要是洋流和地势,甲地受暖流影响,且地势低,所以气温高,而乙地受寒流影响,且地势高,所以气温低。
(2)从图中等高线分析,两片沼泽地之间地势较高,且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湿季时,降水多,地表积水多,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季时,降水少,地表积水少,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2、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