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时间:2018-01-09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1.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100米,小于200米

C. 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

D. 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2.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

A. 从甲处到山顶    B. 从乙处到山    C. 从丙处到山顶    D. 从丁处到山顶

 

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1所示,图2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3.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

A. 削弱大气逆辐射    B. 削弱太阳辐射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增强地面辐射

4.图2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 ③—④—②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为某区域略图,下表为图示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5.根据图表信息,该地区位置及气候是(     )

A.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C. 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6.关于图示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 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 8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读下图(白色部分为云系),回答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7.8.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属于(     )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9.10.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是(     )

A. 天气晴朗    B. 狂风暴雨    C. 绵绵细雨    D. 大风降温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11.12.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14.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A. 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 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 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 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15.16.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

A. 河流输沙量增大    B. 湖泊面积减小    C. 植被覆盖率提高    D. 降水强度变大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17.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     )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丁、丙、乙、甲    D. 丁、乙、丙、甲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B. 乙地一定不属于发展中国家

C. 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 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读“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构成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19.20.北京市常住人口(    )

A. 阶段一到阶段三,北京市的户籍人口数量减少

B. 阶段二,外来人口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C. 阶段二,北京市的自然增长率减少

D. 阶段一到阶段三,北京市人口的老龄化逐渐严重

21.22.有关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情况的原因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阶段二,人口增长变化主要是大量外地学生入京读书引起

B. 阶段三的人口增长变化,说明北京市经济有所衰退

C. 阶段二,房价上涨,阶段三,房价下跌

D. 三个阶段的人口的增长变化情况,对城市教育资源产生压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回答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23.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

A. 住宅区    B. 文化区    C. 工业区    D. 中心商务区

24.若a、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g环境优于a    B. a地价高于g

C. g人口密度大于a    D. 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如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25.阶段Ⅰ所代表的城市化阶段是(     )

A. 初级阶段    B. 中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后期阶段

26.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 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 轨道交通的发展

王教授某日乘坐飞机从悉尼到西安,飞机着陆时正值日落。下表为该航班信息。据此回答3-4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27.王教授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约为(   )

A. 6小时25分钟    B. 8小时25分钟

C. 10小时25分钟    D. 12小时25分钟

28.当天悉尼的日出时间约为当地时间(   )

A. 5:01    B. 5:59    C. 6:01    D. 6:59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30.当天可能是(    )

A. 4月28日    B. 6月28日    C. 9月2日    D. 11月2日

 

读气象卫星2016年洞庭湖水体各月面积与1998年时对比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31.洞庭湖水体面积夏季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

A. 湖泊范围的降水多    B. 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C. 河流补给的水量大    D. 地下水资源汇入多

32.与1998年比,2016年1-6月洞庭湖水体面积总体变化及最可能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小;围湖造田    B. 变小;泥沙淤积

C. 变大;退田还湖    D. 变大;全球变暖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2日, 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喷发,形成数千米高烟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33.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墨西哥火山喷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4.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35.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36.37.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A. A    B. B    C. C    D. D

38.39.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规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体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山东中部某县实施“外迁内聚”工程,“外迁”是指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内聚”是指人口向县内中心镇、中心村聚集。大量农民外出,农村土地以出租、转包等形式集中起来,承包给继续从事农业的农民(或业主)。如今,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不包括外出劳务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占到了45.4%,比2000年提高了30.6个百分点;山区发展果蔬生产,果蔬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上图表示该县某个中心镇的用地构成方案图,下表为国家颁布的城市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表。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1)该镇的用地构成方案中符合国家用地标准的是方案(      )。与方案三相比,方案二容易给城市带来哪些问题?

(2)分析“外迁内聚”工程对该县的积极影响。

41.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生态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1)甲图中A、B、C三个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2)城市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以      为重要指标。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方面负面影响?

42.读北太平洋海域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解析】

(1)图中A、B两地的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地,分析其降水较多的原因。

(2)描述C、D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3) 2011年3月11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核泄漏事故,判断核污染对中国影响的大小,并简述原因。

(4)简述日本主要的地质灾害并分析该灾害多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来源】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河流先自南向北,再向东北流,A项对;图中等高距为50米,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的计算公式,陡崖相对高度大于等于100米、小于200米,则B项错。图中高程为492米山峰位于东北—西南向的山岭上,则①位于该山岭的西北坡,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而降水少,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C错;冬季日出东南,甲东南方位为山岭,阻挡视线,故甲地冬半年一段时间内不能看到海上日出,D错。

2.该地东临海洋,到山顶看日出是主要旅游项目;山脉的东坡直接临海,不需要登山看日出,故不必要修建丙或丁到山顶的索道;甲乙位于山脉的西侧,但乙位于一个山顶上,两个山顶距离较近,也不符合“直达山顶(492 m处)”条件;而甲位于山下,与最高山顶之间有河谷,沿线景观较好,故最适合修建观光索道。答案选A项。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

 

3.C

4.B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选C。

4.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近地面大气升温,故选B。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5.D

6.B

【来源】【百强校】2016届甘肃西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5.从最冷月等温线的变化看,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从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看,冬季盈余量大,位于冬雨气候区。选A。

6.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从表格信息看,3月水库流入量与流出量相等,达到一个极值点,其后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水库的水量在减少。答案选B。

考点:等温线规律判读,水量盈余率的判断。

 

7.8.C

9.10.B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7.8.读图,根据图中云系的运动趋势,云系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所示天气系统属于北半球的气旋,C对。反气旋的气流向四周辐散,D错。图示不是锋面系统,A、B错。

9.10.根据台风的天气特征,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是狂风暴雨,B对,A错。绵绵细雨是暖锋的特征,C错。大风降温是寒潮天气,D错。

【考点定位】常见天气系统,主要的天气特征。

 

11.12.A

13.14.D

15.16.C

【来源】2016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河流侵蚀速率与堆积速率的变化特点和主要形成原因。从图中读出不同年份的沙洲0米线位置判断沉积和侵蚀情况。

11.12.读图,根据图例,比较1880—1945年的长江口部分沙洲0米线位置,①处看不到1945年和2004年的沙洲0米线,说明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A对。②、③、④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扩大,说明堆积速率大于侵蚀速率,B、C、D错。

13.14.根据沙洲0米线位置的空间演变趋势,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河口沙洲面积不断拓宽,河口变窄,河道可能变深,A错。沙洲向海洋推进,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B错。北航道泥沙淤积多,航行条件始终比南航道差,C错;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D对。

15.16.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说明河流输沙量减小,A错;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B对;湖泊面积减少,说明河流含沙量增多,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快,C错;与降水强度无关,D错。

 

17.D

18.D

【来源】2015届河北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7月调研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7.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岁人口比重22%,15-64岁人口比重为72%,65岁以上人口比重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D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B正确。

18.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型;乙自然增长率低,是发达国家,B正确;从图中看不出丙地人口合理容量;丁地城市化水平从图中不能直接读出,且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速度一般较慢。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

 

19.20.B

21.22.D

【来源】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2018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19.20.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北京市的户籍人口比重大幅增加,说明其数量增加,故A项错误;图中数据没法推断出北京市的自然增长率和老龄化的情况,故C、D项错误;阶段二,外来人口比重较高与户籍人口比重,说明外来人口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故B项正确。

21.22.20 世纪的 80 年代至 90 年代,北京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故A项错误;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外来人口比重减少,并不能说明北京市的经济衰退,故B项错误;20 世纪 80年代以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市,房屋的需求增加,可能抬高房价,加重城市负担,使城市化问题更突出,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名师点睛】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人口问题表现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策

发展中国家   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   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实行计划生育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加剧   劳动力不足、兵员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23.C

24.A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3.: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应位于城市外围,且不能对城市造成严重污染,结合风向标可知该地多西北风和东南风,工业区应建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即东北部和西南部;再结合等高线可知,该城市的河流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工业区应位于河流下游,则图中f最有可能是工业区。

24.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g区为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环境相对比较优越,可建成高级住宅区、科教文化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a区位于河流下游,且靠近工业区,多为低级住宅区。从人口密度看,高级住宅区应低于低级住宅区。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答案选A。

【考点定位】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调运能力。

名师点睛:本题组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解答本题组需注意:(1)根据等高线弯曲形状判断河流流向。(2)根据河流流向和风向标判断工业区区位。(3)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图示的风向、河流流向进而判断工业区的位置,并结合环境因素判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内部分化。

 

25.B

26.C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题(带解析)

【解析】

25.从图中可看出,在阶段Ⅰ时期,市区向郊区逐渐扩展判断该城市是一种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城市化中期阶段的一个特征;故答案选B项。

26.阶段Ⅱ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而乡村、小镇地区环境优美,地价偏低,并且有便利的城乡交通等原因导致的。C正确。但不说明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AB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点睛: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和读图比较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低,能根据图示的城市发展特征判断城市的发展阶段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逆城市化的主要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总结)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一般将城市化阶段分为: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一般来说,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一般称郊区城市。

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较高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郊区迁移。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而郊区城市化中的郊区是与城市接壤的。

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27.C

28.A

【来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7.计算时间时,一定要使用同一个时间体系,可以使用北京时间,也可以使用悉尼时间,比如使用悉尼时间,飞机降落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7:45,换算成悉尼时间(东十区区时)为19:45,再减掉起飞时间9:20,得到飞行时间为10:25,故C项正确。

28.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以及昼长与日出日落的关系。北京时间17:45西安日落,根据西安经度可知地方时为17:01,进而可知35°N的昼长为10小时02分,根据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可知35°S的昼长为13小时58分,所以悉尼(35°S)的日出时间为12-13:58/2=5:01,故选A。

 

29.B

30.D

【来源】内蒙古包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及其应用。第(1)题,注意审题,关键词“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据此判断出丁地、乙地位置等。根据位置及景观表现推测出此时为北半球的深秋季节。

29.丁地北望见极光,因此为靠近北极地区,且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甲地即将入夏,说明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为深秋的落叶阔叶林景观,说明为北半球温带;丙地该入秋依然炎热,说明位置比乙地靠南,因此,四地从北向南的顺序为丁乙丙甲,选B。

30.结合上题,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时间是秋分至第二年的春分,结合选项,D符合题意。

 

31.C

32.C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浙江省2017年学考选考考前押宝卷(1)地理试题

【解析】

31.洞庭湖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注入洞庭湖的河流,水量增大,洞庭湖水体面积增大,故选C。

32.读图可以得出,与1995年比,2016年l一6月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大,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增强,采取了退田还湖等系列措施,故选C。

 

33.B

34.B

35.D

【来源】湖南省双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33.图甲表示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各环节中,①应为岩浆上升冷凝,②为岩浆上升喷发,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A应为侵入岩,B为喷出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表示墨西哥火山喷发的应为②。故选B。

34.图乙所示地貌景观是山麓冲积扇,该景观是河流从山谷流出后,由于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因此该地质作用应为③所示的外力作用。故选B。

35.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山玉属于变质岩,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故答案选D。

 

36.37.B

38.39.D

【来源】加练半小时-2018版高考地理(江苏专用)高频考点精讲:专题五高频考点30

【解析】试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6.37.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甲、乙、丙处位于西风带,甲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森林植被;乙、丙处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分别形成草原、荒漠,B正确。

38.39.从图中看,乙、丙两地受地形影响,山地阻挡西风进入形成草原和荒漠,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40.(1)方案一。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2)“外迁内聚”促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纷纷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缓解了农村生态压力;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外出务工经商,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

【来源】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县域经济发展及城市化问题等热点力背景,考查区域城市化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通过读图结合城市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表即可得出方案一符合国家用地标准。方案二中读图,对照标准表,发现住房用地偏少,工业用地太多,带来的问题就从住房和工业污染方面作答。
(2)根据题干理解外迁内聚的含义。“外迁”是指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内聚”是指人口向县内中心镇、中心村聚集。积极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生态压力、农业结构、提高收入等方面分析。

41.(1)A原因是A地处河流交汇点,具有向上游和向下游的交通区位优势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生物多样性减少;排放大量固体废弃物使城市环境污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形成城市“热岛”,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使城市地下水 质、水量和运动发生改变;污染物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影响

【来源】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根据A、B、C所在河流的位置,可知A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区位优越,故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2)城市化的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要充分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就可以从这一过程之中照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改变原有自然环境、改变气候、改变水文等,从而找出相应的负面影响。

【点睛】

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以将郊区的污染物带到城区。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的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使得城市的生态系统变的非常脆弱。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③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42.(1)B 沿岸(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终年受西风的影响;沿岸海岸山脉的地形抬升,地形雨充沛  (2)相同点: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温和,在0℃以上;不同点:C地雨热同期,夏季降水较多,分配较均匀;D地雨热不同期,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较多  (3)核污染对中国影响较小。因为该时期为冬季,东亚盛行西北季风,通过大气环流难以影响中国;强劲的日本暖流及北太平洋暖流将受核污染的海水主要带向东北方向,通过海水也难以影响中国  (4)主要地质灾害为:地震、火山。原因:位于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地壳活跃

【来源】2013届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1)根据图示AB两地的地理位置,A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而B沿海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且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2)图示C地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D位于亚热带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影响,气候特征的差异主要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3)污染的扩散主要通过大气和洋流,结合此季节东亚的风向和洋流方向判断即可。(4)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月考地理试卷
  • 上一篇: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
  • 下一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