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2. 当天可能是(
A. 4月28日
【答案】1. C
【解析】
1. 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小城上空有极光,则可知,丁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将由秋季进入冬即,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地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较乙地纬度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C。
2. 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4月28日,6月28日,9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选D。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3. 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 云量
4.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 53﹪
【答案】3. A
【解析】
3. 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门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故选A。
4. 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故选B。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 ①
6. 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 ①
【答案】5. C
【解析】试题分析:
5. 从光照角度考虑,落叶阔叶林分布在阳面,夏季宽大树叶遮阳,使房屋温度不太高,冬季树叶落,减少对阳光的阻挡,冬季主要是偏北风,阴面种植常绿针叶林,对风的阻挡效果较好,所以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③,所以C正确。
6. 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应尽量与阳光垂直,该地纬度是40°N,太阳直射点位置最南时纬度是23.5°S,纬度差是63.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是26.5°,选项中最接近与阳光垂直的热水器安装角度是60°,合理的是④,所以D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
8.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56 米
B. 178 米
C. 220 米
D. 255 米
【答案】7. B
【解析】试题分析:
7. 根据黄土高原的特征,该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加上地表破碎,土质疏松,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势较高的山顶、山脊、铵部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在山谷集聚,所以山谷植被覆盖率较高,林木密集。故选B。
8. 根据公式(n-1)d<H<(n+1)d,n是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d是等高距,H是图示区域东西两侧的相对高度。图示区域东西两侧等高线条数相差最多是7,图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d为30米,则东西两侧的相对高差在180米-240米之间,故选C。
【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局部地形的判读和相对高差计算
【名师点睛】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公式计算法: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n-1)d m+1)d m。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
(2)直接计算法: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如图中A点海拔为300~400 m,B点海拔为0~100 m,则A、B的相对高度为(300-100)m-0)m。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图2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 ①
10.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 ③
【答案】9. B
【解析】试题分析:
9. 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遇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风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所以这些地点都应避免,5月我国东南部已经进入雨季,降水较多①靠河流太近,地势低洼,一旦河流上涨可能淹没,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③处于陡度下面有落石之虑,④高凸山区易受强风吹袭。
10. 最适宜现日出的地点是面向东方,且地势较高,前面没有障碍物,从图中可以看出③④⑤⑥四地中⑥最好。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 16时-17时
C. 18时-19时
12. 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答案】11. C
【解析】试题分析:
11. 图中18时到19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且气温气压变幅较大,应是冷锋过境,出现大风天气引起强沙尘暴,C正确。
12. 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B正确;强沙尘暴经过时沙尘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增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加。
【考点定位】大气的热力作用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列问题。
13.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 东南风
14. 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 气旋
15. 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C. 日落时区时为18时
【答案】13. B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甲地5km高空等压面向低空倾斜,说明同一水平面上低压低,也就是说甲地高空气压比乙地低,那么近地面甲地气压应该比乙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由南向北),风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南半球),形成东南风。故选A。
【小题2】 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原来控制甲地的气团与来自乙地的气团性质不同,两种气团交替控制应该是锋面过境,而乙地比甲地纬度低,来自乙地的气团应该是暖气团,甲地由冷气团控制变为暖气团控制,当然是暖锋过境。故选D。
【小题3】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说明两地同时位于晨线上,因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说明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赤道。所以甲地该日昼夜等长。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常见天气系统
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A.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17. 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A. 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C.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答案】16. B
【解析】试题分析:
16. 该大陆西部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000米,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17. 乙地受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
考点:大气运动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 印度西海岸
B. 澳大利亚西海岸
C. 非洲东海岸
D. 越南东海岸
19.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 温暖湿润
B. 温和干燥
C. 高温多雨
D. 高温干燥
【答案】18. A
【解析】7月,受夏季风影响,该地季风洋流大致向东流,受其影响,油污可能向东飘散到印度西海岸。
【点睛】南亚地区冬夏季分别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受其影响,北印度洋上季风洋流的流向也随季节而发生变化。大致来讲,冬季北印度洋季风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而夏季风北印度洋季风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该地冬季主要受(A. 东北信风的影响
B. 东南信风的影响
C. 西风的影响
D. 极地东风的影响
21. 利用典型的农产品,该地可发展的工业是(
A. 甘蔗制糖
B. 蚕丝纺织
C. 甜菜加工
D. 葡萄酿酒
【答案】20. C
【解析】试题分析:
20. 通过相邻数据之差可计算出当月的降水量。由此可分析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当地位于北半球,即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因该地位于亚热带,故为地中海气候。冬季主要受西风(西南风)的影响。C正确。
21. 地中海气候区盛产柑橘、葡萄、无花果、油橄榄等,故D正确。
考点:地中海气候及其农业
22. 下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 岩浆岩、褶皱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考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
【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甲乙丙
24.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 ①
【答案】23. B
【解析】
23.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
24. 图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其中下面3次由于受挤压与表层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
考点: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5. 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26.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①
【答案】25. D
【解析】试题分析:
25. 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一般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河床宽广;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题中已知沙丘在河流中游宽谷地区。选D正确。
26. 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沿岸,沙丘的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和外力作用。
【名师点晴】这是一道高考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和外力作用。这道题一定要注意运用题干资料,是在河流的中游宽谷;冬春季节,降水少,雅鲁藏布江水势减缓,大片的河床裸露,风把河底的沙子吹起,在河岸堆起一座座沙丘。
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即迎风坡坡度和缓,背风坡陡。这里也适应于沙漠的沙丘的特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7. 左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右图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 ①
28. 右图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 海沟
29.
A. B两个海域,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
A.A海域扩大,B海域缩小
B. 都扩大
C. A海域缩小,B海域扩大
D. 都缩小
【答案】27. B
【解析】
27. 据右图所示的是板块生长边界,表层地壳断裂陷落,形成裂谷,底层板块向两侧张裂开。,②处为东非大裂谷,是岩层张裂运动所致, B正确;①地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③④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因此ACD错误。故答案选B项。
29. 图甲中A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海域会逐渐变小; B海域为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海域会逐渐增大。因此C正确。点睛: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30. 下图中( )
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
B. 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 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分析可知,a为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弱,大部分热量到达地面,故a不能大部分被大气吸收,故A不符合题意;b为地面辐射。湖泊湿地,比热容较大,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而后释放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故能和缓地加热大气,故B正确;c属于大气逆辐射,CO2增多能更多的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较多的补偿地面失热,故C不符合题意;a→b的转化是指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转化为的地面辐射,冰雪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较强,吸收得少,故使a→b的转化率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3)说明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度附近)葡萄生长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照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解析】本题以地中海的葡萄种植为背景材料,考查地中海沿岸葡萄生长的优势条件、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由左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 (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地位于 (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是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复季炎热干燥。夏季是葡萄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比热容非常小,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也快,因而会造成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另外,由于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土壤水分已流失,鹅卵石覆盖利于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点睛:该题为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其总体特点是“能力覆盖、知识抽样、思想渗透、方法支撑、图为主要载体”。试题注重地理要素的联系分析、区域空间定位、自然地理过程分析。从第(1)和第(3)两个问题可以看出,甲、乙两地虽然都是优质葡萄产地,但区位条件却不同,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乙地葡萄园有其特殊的自然条件,那就是地表鹅卵石堆积。按此思维,让学生去分析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再现其形成的地理过程。思维严谨,考查细致,设计巧妙。试题难度不大,但却有很好的区分度,特别是第(2)问。在进行气候影响分析时,甲、乙两地又存在差异,甲侧重光照、温差,乙则侧重光照、热量,一方面回应了题目文字信息,另一方面隐含两地在河流的位置不同。试题有思想、有高度、有区分,能力立意,平中见奇,特点鲜明,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答案】(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尼日利亚现有铁路网主要为联系沿海和内地的纵向铁路线,缺少横向布局的铁路线,联系尼日利亚主要出口的是初级产品,故其主要作用是将内地的初级农产品运到港口。
(2)描述某一事物的布局特点通常按照沿××分布,呈××走向(形状)来进行,读图可知该地拟建铁路主要是沿海岸线分布,大致呈东西走向。
(3)尼日利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针对湿热的气候特点,在工作时要注意防暑、防潮,以及因多雨天气带来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4)铁路建设需要用到建筑材料、钢材、零部件及相关运输工具等,所以这些相关部门都会受益。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