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FAST”项目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项目位于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群中,理论上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完成下列问题。
1.对“FAST”电磁信号理论接收能力描述正确的是
A.在地月系范围内B.在太阳系范围内
C.在银河系范围内D.达已知宇宙的边缘
2.形成“FAST”项目附近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溶蚀C.冰川搬运D.海浪侵蚀
【答案】1. D 2. B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天眼“FAST” 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因此可以判断“FAST”电磁信号理论接收能力将要达已知宇宙的边缘,故答案选D项。
2.由材料可知,“FAST”项目位于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群中,该区域气候湿润,主要为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答案选B。
3.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即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下列对“1cm2”理解正确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可知,“1cm2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要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二该“1cm2的面积要垂直于太阳光线。①位于大气层的上界,且垂直于太阳光线,符合题意;
②位置位于大气层的上界,且垂直于太阳光线,符合题意;③位于大气层的上界,但不与太
阳光线垂直,不符合题意;④位置与太阳光线垂直,但不位于大气层的上界,不符合题意;
故①②正确,答案选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闪焰”发生于光球层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色球层D.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5.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A.2005~2006年B.2006~2007年C.2007~2008年D.2008~2009年
6.“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B.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
C.国内手机通话中断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答案】4. B 5. B 6. B
【解析】
4.由材料可知,“闪焰”为太阳耀斑大爆炸,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出强烈的电磁辐射,故答案选B项。
5.太阳会动的周期为11年,因此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为2006-2007,故答案选B项。
6.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A错误;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从而会使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B正确;国内的有线电话手机通话不会中断,C错误 太阳活动对降水有一定的影响,有可能降水增多,也有可能降水减少,D错误。故答案选B项。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7.古登堡面位于
A.①的下方B.②的下方C.③的下方D.④的上方
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环节只存在于①圈层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小
C.③圈层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D.④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9.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
【答案】7. D 8. D 9. C
【解析】
7.从图中可知,①处为海洋,应为水圈,故A错。②处的深度为33千米,即地壳部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B错。从地面到深度为80千米处为岩石圈,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故③为软流层,C正确。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该界面以下的④外核,故D正确。故选D项。
8.①层为水圈,水圈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生物水等,这些水体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水循环环节也不只存在于①圈层故A错。②处的深度为33千米,即地壳部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地壳的厚度陆地大于海洋,B错误;③圈层为软流层,属于上地幔部分,故C错误。④圈层为外核,属于液态,故D正确。故答案选D项。
9.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软流层,对应的是③圈层。故答案选C项。
沙漠玫瑰石主要产于浩瀚戈壁,该石品种外形酷似玫瑰,又“生长”在沙漠中,故称之为“沙漠玫瑰”。沙漠玫瑰石大多是火山岩浆冷却后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形成,是方解石、石英、石膏的共生结晶体。完成下列问题。
10.形成沙漠玫瑰石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风力沉积
11.组成沙漠玫瑰石的物质为
A.岩石B.化学元素C.金属矿物D.非金属矿物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由材料可知,沙漠玫瑰形成于浩瀚的戈壁,气候干旱,温差较大,主要外力作用为锋利的侵蚀,故答案选B项。
11.矿物是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岩石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因此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由材料可知,沙漠玫瑰石大多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是方解石、石英、石膏的共生结晶体,主要包含的是非金属矿物,而金属矿物是指具有明显的金属性的矿物。故答案选D项。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梯田般层次清晰的阶梯状景观,溶洞中的“梯田”是沉积物由中心向外生长而成,多呈圆盘状,且环环相套。完成下列问题。
12.外力作用影响地表形态,下列事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马溶洞“梯田”相同的
A.海蚀崖B.V形谷C.河口三角洲D.沙丘
13.下列关于修建梯田(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改良水源条件B.适宜建在平原地区
C.缓坡修建梯田有利于山区的水土保持D.有利于大型机械化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由材料可知,该地位卡斯溶洞区,流水作用强烈,溶洞中的“梯田”是沉积物由中心向外生长而成,可见“梯田”的形成主要是流水的沉积作用,河口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积地貌,符合题意,C正确;海蚀崖是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V形谷多事流水的下切侵蚀形成的,B错误;沙丘多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答案选C项。
13.在低山丘陵地区,坡度小于25°的坡面,可以通过人工修建梯田来来改变地形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修建梯田,可以改变坡面的方向,进而改变水流方向,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山区的水土保持,因此C正确,AB错误;梯田面积较小,不适宜大型机械化,D错误。故答案选C项。
读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下列过程或地貌主要由a作用带来的是
A.B.C.D.
15.e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类型为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因此a为风化作用,c为搬运作用、d为沉积作用、e为固结成岩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读图可知,A图岩石为风化壳,符合题意;B为峡谷,主要是流水的下切作用,不符合题意;C为风蚀蘑菇,主要为风力侵蚀地貌,不符合题意;D为冲积扇,属于流水的沉积地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15.e作用为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为沉积岩,故答案选C项。
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右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类岩石和沉积物,序号代表地质作用。完成下列问题。
16.嶂石岩的岩石类型是循环示意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17.右图各序号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A.①表示搬运作用B.②表示固结成岩C.③表示变质作用D.④表示侵蚀作用
18.2017年9月23日,菲律宾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90千米。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
【答案】16. C 17. C 18. B
【解析】
16.由材料可知,嶂石岩的岩石主要有砂岩和页岩组成,傻眼和页岩属于沉积岩。读右图,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由此判断丙是沉积岩,C对。甲由岩浆形成,是岩浆岩。丁
岩浆岩和沉积岩变质会形成变质岩,A、B、D错。故答案选C项。
17.先是岩浆岩在风化作用下,形成风化物,因此①为风化作用;风化物经过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所以②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沉积物在地表沉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所以③为变质作用;已经形成的各种岩石又可以经过熔融再生,重新形成岩浆,故④为熔融作用。结合选项判断,C正确。
18.读图分析可知,震源深度190千米,根据气球的内部圈层的的划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地壳以下到平均深度2900千米的范围为地幔,2900千米以下为地核。因此震源深度190千米应该位于地幔,故答案选B项。
点睛: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下图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9.该地最有可能探测发现地下水的地点为
A.①B.②C.③D.④
20.甲、乙两地的构造地貌分别为
A.断层谷、背斜山B.背斜谷、向斜山C.背斜山、向斜谷D.向斜谷、断块山
【答案】19. A 20. B
【解析】
19、读图分析可知,②地的岩层向上弯曲,属于背斜;①地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③处岩层发生弯曲,属于断层。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地下水储水构造,因此发现地下水的地点为①,故答案选A。
20.甲地地的岩层向上弯曲,属于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形成背斜谷;乙地岩层向下弯曲,岩层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岩石容易保留下来,形成向斜山。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完成下列问题。
21.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
22.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由此判断龙卷风多发生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对流层,飞机与龙卷风相逢,说明相逢于对流层,故答案选A。
22.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因此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应该逐渐上升,B正确。
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特点:
太阳能烟囱发电是一种新能源发电技术,以热气流推动涡轮发电机运转发电。下为太阳能烟囱发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3.图中发电系统空气运动方向标注正确的组合是
A.a、cB.a、dC.b、dD.c、d
24.太阳能烟囱利用空气运动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不需冷却水源,适宜于太阳能资源丰富而又缺水的地区,从自然条件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最适宜布局该类发电系统的是
A.海南B.浙江C.新疆D.辽宁
【答案】23. A 24. C
【解析】
23.太阳光照射集热棚,集热棚下面的土地吸收透过覆盖层的太阳辐射能,并加热土地和集热极覆盖层之间的空气,使集热棚内空气温度升高,密度下降,并沿着烟囱上升,因此c箭头正确,d箭头错误;集热棚周围的冷空气进入系统,从而形成空气循环流动。由于集热棚内的空间足够大,当集热棚内的空气流到达烟囱底部的时候,在烟囱内将形成强大的气流,利用这股强大的气流推动装在烟囱底部的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因此烟囱处的气流向外,a正确,b不正确。故答案a、c正确,答案选A。
24.由材料可知,该地“适宜于太阳能资源丰富而又缺水的地区”,海南、浙江、辽宁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和半湿润,水源丰富,不符合题意;新疆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C正确,故答案选C项。
读“地表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5.关于甲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往北移B.气温低,气流下沉
C.在地表始终呈连续带状分布D.控制地区降水较多
26.关于P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戊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B.全年受戊气压带影响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多雨D.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答案】25. D 26. B
【解析】
25.读图分析可知,甲气压带位于60°N附近,应该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气压带往南移,A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的低压,气流上升,B错误;由于海陆分布影响,冬季,该气压带会被陆地上的高压所切断,C错误;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气温低,水汽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故D正确。故答案选D项。
26.读图分析可知,P地位于赤道,常年受赤道低压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戊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属于赤道低压,故答案选B项。
读近60年浙江某地降水量平均月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27.a时段降水多,b时段降水少的原因是
A.a——夏季风达年内最强B.a——多受准静止锋影响
C.b——接近台风多发季节D.b——多受亚洲高压影响
28.影响当地的季风盛行风向夏冬季分别为
A.东北风、西南风B.东风、西风C.东南风、西北风D.北风、南风
【答案】27. B 28. C
【解析】
27.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浙江,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根据我国的雨带推移规律可知,每年6月中旬或下旬,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受准静止锋影
响,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降水多,对应图中的a。随后到了7月上旬或7月中旬,雨带
北移至黄河流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进入伏旱期,降水较少,对应
图中的b。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28.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东南风;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盛行西北风,故答案选C项。
点睛: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夏季风4月底5月初从东南部沿海登陆,与冬季风相遇形成锋面,锋面附近形成雨带。此时
雨带位于南部沿海。此后锋面向北推移,雨带也随之向北推移,大约6月份雨带移至长江流
域(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锋面长时间徘徊形成准静止锋),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梅雨)。7
月份以后锋面雨带北移到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高气压笼罩下形成伏
旱。雨带在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持续到8月底。此后随着冬季风势力增强,锋面雨带开始南
撤,9月中旬撤至长江流域,9月底撤出我国大陆,10月份以后冬季风控制我国大陆。
29.下列四幅等压线圈(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的是
A. B. C. D.【答案】D
【解析】图A中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是南半球,故A错误;图B中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无偏转,位于赤道上,故B错误;图C中风向从低压吹向高压,具有明显的错误,故C错误;
图D中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是北半球,故D正确。故选D。
读我国新疆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与周围半沙漠地区1.5米高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圈。完成下列问题。
30.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大B.半沙漠地区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
C.温度数据取自于当地的冬季D.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致
31.①时段内,a处的风向主要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答案】30. B 31. C
【解析】
30.读图分析可知,绿洲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变化比半沙漠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变化和缓,说明
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小。绿洲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比半沙漠地区滞后,B正
确;新疆属于温带地区,温差大,冬季最低气温会小于0℃,结合图中两条曲线的数值判断,
C错误;太阳辐射最强时是一天中政务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气温最高时要滞后2小时,
D错误。故答案选B项。
31.读图分析可知,①时间段半沙漠的温度高于绿洲的温度,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白天沙漠
是热源,垂直方向上升气流,形成低压;绿洲是冷源,垂直方向是下沉气流,形成高压,风
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即由绿洲吹向半沙漠,在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的影响,结合方向标,判
断为西南风,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
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
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
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
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
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
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
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
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
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
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
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
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
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
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
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
辐射。
读某时刻我国某时局部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32.①、②、③、④附近可能形成锋面,且锋面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① 冷锋B.② 冷锋C.③ 暖锋D.④ 暖锋
3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季节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呈逆时针方向B.北半球极地高压带影响范围处于较小时期
C.北京将迎来连续性降水后的晴天D.地中海沿岸的河流正处于枯水期
【答案】32. D 33. A
【解析】
32.读图分析可知,①②位于高压脊的位置,不会形成锋面,AB错误;③斯位于迪亚中心的低
压槽,容易形成锋面,根据锋面气旋可知,③位于低压中心左侧的低压槽,易形成冷锋天气系统;④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一般形成暖锋天气系统,C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D项。
33.读图分析可知,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势力较强的高压天气系统,说明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此季节,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A正确;此时北半球极地高压处于势
力最强的季节,影响范围较大,B错误;北京在冷锋的锋前,将会迎来大风、降温、雨雪等
天气,C错误;地中海沿岸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为多雨季节,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锋面气旋的判断:
①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②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③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会遇
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④判断雨区位置:雨区总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总结:“东暖西冷”——气旋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
“前暖后冷”——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读“以南极为中心的洋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完成下列问题。
34.按洋流的性质划分,属于暖流的是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35.有关洋流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B.减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C.降低了北上海轮的油耗D.增加了沿岸的年降水量
【答案】34. C 35. C
【解析】
34.由材料分析可知,该洋流示意图表示的为南半球。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为暖流,从高纬度
流向低纬度的为寒流,结合图示,③为北赤道暖流,④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属于暖流,因
此③④正确;①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②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属于寒流,所以
①②错误,故答案选C项。
35.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为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降水减少,减弱了
海陆间的水循环,AD错误;洋流会扩大污染范围,B错误;洋流自南向北流动,顺洋流
航行,会降低北上海轮的油耗,C正确;故答案选C项。
二、综合题。
36.读中国局部区域图及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1)A省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为夏季,冬季。A省多发的寒潮与B地夏季的暴雨多与天气系统有关。
(2)材料中水电站的运行利用的是水循环中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不合理利用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如B处附近的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后,在C段河流形成举世闻名的,影响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塑造D、E处图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分别是、。E所在省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属于(填褶皱山或地垒山),渭河谷地是在构造(填地质构造名称)的基础上发育而来,谷地边缘部分地区有山谷风环流,夜晚谷地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吹(填山或谷)风。
(4)E所在省级行政区的某校中学生和四川某校中学生开展如下实验合作:双方各准备一相同规格 带密封盖子的玻璃箱(如右图),两箱内放入性质相似、数量相同的沙土,在晴日中午同时把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并盖上盖子,3心时后,同时测量甲、乙玻璃箱内的气温。多次实验之后,测量结果应是E所在省中学生测得的箱内气温更(填高或低),请从大气受热角度解释原因。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 寒冷干燥(或低温少雨,温和不给分) 冷锋
(2)地表径流(或径流) 地上悬河(或悬河、地上河)
(3)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仅答风力、冰川作用或仅答侵蚀作用不给分) 褶皱山 地堑(或断层) 高 山
(4)高 E所在省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抵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天气系统,水循环和地质构造与地貌,热力环流,影
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1)读图分析可知,A为黑龙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寒潮与为何谷地夏季的暴雨多属于冷锋天气系统。
(2)水电站是利用落差较大的地表径流的动能来发电的,属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河流的含沙量加大,在下游河段,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减缓,泥沙不断沉积,形成“地上河”。
(3)D位于新疆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温差大,风力大,风力作用强烈,多风力地貌,图示景观为风蚀蘑菇,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E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多冰川分布,属于冰川侵蚀形成的角锋。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隆起的巨大的褶皱山脉,渭河谷地主要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属于地堑构造;山谷风可以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空气降温较多;而同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顶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
称为山风。
(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E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纬度低,太阳
高度角相对较大,辐射强;且由于地势高,少云,晴天多,少雨,空气污染少,全年日照时数,故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而四川盆地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双重影响,加上盆地地形,四川盆地多云、雨、雾天气,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因此体重所
说的实验结果应该是青藏高原所在省中学生测得的箱内气温更高。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
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
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
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37.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问题。
(1)图示山脉位于板块与板块的边界。
(2)图中的洋流性质为(填寒流或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图中的渔场成因是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①、②两处中有类似情况发生的是。
(3)当飓风中心抵达图示位置时,城市③的风向为。从气压状况而言,飓风属于天气系统,该系统在北半球呈时针辐合。
(4)麦哲伦海峡常年风大浪高,与它常年受(填全球风带)控制有关。影响①处的气压带属于(填热力、动力)成因。
(5)简析④地和上海两地当地夏季降水的差异。
【答案】(1)美洲 太平洋 消亡
(2)寒流 降温减湿 上升流(涌升流) ①
(3)东北风(或偏北风、偏东风) 低气压 逆
(4)盛行西风带(或西风带) 动力
(5) 上海夏季降水多,④夏季降水少;上海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充沛,④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分布与地形地貌,洋流的分布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天气系统与天气状况,大气环流与气候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
能力。
(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山脉是位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
块的消亡边界。
(2)图中洋流是位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寒流,自南向北,属于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图中的渔场是秘鲁渔场,主要是由于东南信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离岸流,从而导致海平面降低,深层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同样受由陆地低吹向海洋的离岸风的影响,形成离岸流,冷水上泛,从而导致营养物质增多,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②位置为暖流流经,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水由海洋吹向陆地,不会形成离岸流,没有上升补偿流,因此没有渔场的形
成。
(3)飓风属于低压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北半球成逆时针辐合,南半球呈顺时针辐合。北半球当飓风中心抵达图示位置时,城市③位于飓风中心的北部,风从北吹向南,受向右的地转
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东北风。
(4)麦哲伦海峡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大浪高;①地气压带位于30°附近,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主要是空气在高空集聚,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而成,
属于动力原因。
(5)④地位于大陆西岸30°-40°,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上海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由于海陆热力性之差异的影响,夏季风从海
洋吹向陆地,空气湿润,带来大量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