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节气可能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当图中α的角度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小为0°的过程中,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逐渐缩小
D.黄河出现明显的汛期
3.若图中甲地的昼长为10小时,则该地的经度应当是:
A.15°E B.30°E C.15°W D.30°W
下图中OM、OL分别为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投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当该树的影子为OL时,“国际标准时”为16时40分。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树影O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右图为P、Q两水文站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据此回答4~6题
4.该地经纬度位置为:
A.23.50S 700E B.430S 700 W
C.430S 1100E D.66.50S 1100 W
5.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南向北
6.当树影长为OM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北印度洋海区洋流自西向东流 B.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C.该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高 D.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方凸出
游客被困在如图所示的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9题。
7.图甲中C处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A.200m≤H<300m
B.100m≤H<200m
C.200m≤H<400m
D.200m<H≤500m
8.图乙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0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救护直升机停靠在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某一位置,则救护人员能够直线观测到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世界气候峰会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共同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政府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0-11题。
10.在峰会召开期间,下图所示现象中正确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
11.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能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12. 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
(2)字母E表示的地形是,其走向大致为。
(3)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山顶。
(4)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支流。为什么?
(5)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高为100米,请你用“||” 在图上标出该水库理想的坝址。
(6)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 ,原因是 。
13.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下面是研究小组获得的有关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研究小组从 M 地出发,如左图所示。
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 0.5℃。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0.8℃。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
材料三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右图。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 A、B 两地的气温。
(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3)描述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原因。
(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入,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我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14~15题为选做题,选择一道题,在答题卡上写好题号。
14.(10分)旅游地理读图,分析图示区域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15.(10分)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出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年份 |
湿地斑块数目(块) |
湿地总面积(hm2) |
湿地比率(%) |
1976 |
2251 |
88893 |
42.99 |
1986 |
3721 |
39639 |
19.17 |
2005 |
1973 |
19230 |
9.30 |
阅读材料,分析该地在不同时期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