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时间:2017-11-26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泉州市的鞋帽服装类企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代工”生产,工厂与企业总部都集中在晋江、石狮。90年代中后期,这些企业由代工模式转变为自主品牌模式的过程中,企业总部的职能趋于复杂,总部迁入泉州市。自2005年以来,泉州市也难以满足企业总部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企业总部纷纷迁往厦门市。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解析】

1. 早期,泉州市鞋帽服装类企业的总部集中在石狮、晋江的主要目的是

A. 就近获得原料    B. 加强工序联系

C. 便于生产管理    D. 利于产品研发

2. 与泉州相比,厦门吸引鞋帽服装类企业总部迁入的突出优势是

A. 劳动力资源丰富    B. 靠近港台地区

C. 海运条件便利    D. 信息通达性好

【答案】1. C    2. D

【解析】

1. 鞋帽服装类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对原料和研发要求低,它们之间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A、B、D错;从材料可知:“工厂与企业总部都集中在晋江、石狮”,故总部集中在石狮、晋江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生产管理,选C。

2. 与泉州相比,厦门劳动力数量和价格不占优势,A错;鞋帽服装类企业总部并不需要靠近消费市场,B错;泉州和厦门同为沿海城市,海运条件都便利,C错;读材料可知:“企业总部的职能趋于复杂,泉州市难以满足企业总部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企业总部纷纷迁往厦门市”,这主要是因为厦门经济发达,信息通达度高,可以满足企业总部的职能需求,选D。

【点睛】

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对比

 

原 因

优 点

缺 点

工业集聚

运输量大的核心厂与协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资源

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工业分散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产品的运费价格低或产品的零部件种类繁多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增加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2017年9月6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在青海省共和㑚705米深处钻获200℃以上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干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的热岩体,其主要用于发电,发电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读干热岩发电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解析】3. 干热岩属于

A. 沉积岩    B. 化石能源    C. 玄武岩    D. 地热资源

4. 与风能发电相比,干热岩发电

A. 不占用土地资源    B. 不受气象制约

C. 生产技术要求低    D. 清洁无污染

5. 若青海省共和盆地的干热岩大规模开发利用,最可能导致当地

A. 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B. 地表温度升高

C. 太阳能开发会减少    D. 地壳运动活跃

【答案】3. D    4. B    5. C

【解析】

3. 读材料可知:“干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的热岩体,其主要用于发电”,故属于地热资源,选D。

4. 风能发电和干热岩发电都需要占用较多土地资源,都清洁无污染,A、D错;风能发电受气象条件制约明显,干热岩发电不受气象条件制约,B对;干热岩发电对生产技术要求更高,C错。选B。

5. 读图可知,干热岩发电中的水资源是循环利用的,故不会造成地下水位明显下降,A错;读图可知,干热岩发电中热水导出地表被用来发电,故不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B错;因干热岩发电成本仅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若青海省的干热岩大规模开发利用,最可能导致当地太阳能开发减少,选C;读图可知,在干热岩发电过程中,最终会形成面状的人工热储水库,而其外围仍然保持原状态,故对地壳活动影响不大,D错。

【点睛】

干热岩(HDR),也称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或称工程型地热系统,是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成分可以变化很大, 绝大部分为中生代以来的中酸性侵入岩, 但也可以是中新生代的变质岩, 甚至是厚度巨大的块状沉积岩。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因此其主要的工业指标是岩体内部的温度。

2005年以后,伊朗为了预防将来的人口老龄化危机,逐步取消了限制生育的政策,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愿望不高,20016年人口接近8000万人。读近30年伊朗总人口、城市人口、人口年均增长率及城市化率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解析】

6. 图中表示伊朗城市化率变化的折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目前,伊朗最可能正处于

A. 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B. 人口增长放慢期

C. 人口老龄化严重期    D. 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6. A    7. B

【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解析】

7. 读材料可知:“人们的生育愿望不高”;读图可知:人口年均增长率很低,但依然为正值。故目前伊朗最可能正处于人口增长放慢期,选B。

地理科考队在调查我国某山地的植被指数变化时,发现该山地南、北坡山麓植被类型差异明显。下图分别示意该山地位置及其近14年来不同海拔植被指数变化趋势。植被指数上升,说明植被覆盖转好,反之植被覆盖变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解析】8. 该山地

A. 位于季风气候区    B. a河段的流速大于b河段

C. 位于半湿润地区    D. a河段含沙量小于b河段

9. 近14年,该山地植被指数“稳定”所占比重最大的海拔区域属于

A. 常绿硬叶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

C. 落叶阔叶林带    D. 针阔混交林带

10. 形成该山地800m以下的植被指数变化趋势总体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南坡气温逐渐上升

C. 退耕还林还草    D. 北坡降水逐渐增多

【答案】8. A    9. D    10. C

【解析】

8. 读左图,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山地为秦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A对;根据左图等高线的疏密可判断,a河段的流速小于b河段,B错;该山地北坡为半湿润区、南坡为湿润区,C错;根据图文信息无法判断含沙量大小,D错。

9. 读右图,近14年该山地植被指数“稳定”所占比重最大的海拔区域为1700—2000m,该海拔较高,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带,选D。

10. 短时间内植被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气温、降水在短时间内比较稳定,A、B、D错。在该山地800m以下的植被指数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覆盖转好,这主要是因为退耕还林还草,选C。

 

第Ⅱ卷

二、综合題(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选考題两部分,第36-42題为必考題,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題为选考題,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松子,红松等松科植物的种子,有较高的食疗和药用价值,也是松鼠等动物的食物。野生红松要成长40年才结子,种子成熟期为两年。

 吉林省梅河口市自古有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末,梅河口农民依托当地红松子,用手工加工后出口国外。之后,梅河口松子采购量和加工量逐年增长,采购范围由国内扩大至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如今,梅河口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松子集散地,全世界近七成松子原材料聚焦到梅河口175家松子加工厂里,机械加工成松子果仁销往世界各地,并形成左右世界果仁市场的“梅河价”。下图示意梅河口市地理位置。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解析】

(1)简述早期梅河口松子加工业兴起的自身条件。

(2)说明梅河口大量采集当地红松子对森林环境造成的影响。

(3)分析梅河口松子采购范围迅速扩展的原因。

(4)推测梅河口人将当地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松子集散地”所做的努力。

【答案】(1)靠近长白山红松林区,松子原材料丰富;拥有传统工艺;廉价劳动力充足。

(评分标准:从原料、工艺(经验)、劳动力三方面答对一个要点即给2分)

(2)红松种子被食用,使红松林难以自然更新,森林资源遭破坏;以松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破坏森林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本地红松生长周期长,松子产量低;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目前采用机械化生产,加工能力增强。

(4)推进松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科研投入,开发保健等新产品;完善交通,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扩大采购范围和开拓市场);制定行业标准,培育自主品牌(引领世界松子价格);种植人工红松林,增加本地松子产量。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综合性强,难度大。第(1)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第(2)题考查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3)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第(4)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

(1)早期梅河口松子加工业的兴起主要依靠丰富的原料、精湛的加工工艺以及廉价丰富的劳动力。看图可知,梅河口靠近长白山红松林区,原料丰富;读文字材料可知,“梅河口市自古有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末,梅河口农民依托当地红松子,用手工加工后出口国外”,说明当地有传统的加工工艺;早期梅河口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

(2)对森林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对植物的影响和对动物的影响。大量采集当地红松子会使红松林难以自然更新,森林资源遭破坏;松子是松鼠等动物的食物,大量采集红松子会使以松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破坏森林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读文字材料可知,松子本身成熟期长、产量低;“机械加工成松子果仁销往世界各地”,说明市场需求量大、加工能力增强。

(4)为使当地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松子集散地”,可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完善交通、打造品牌等。

【点睛】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答题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原料 燃料

水源 土地

××等原料丰富(缺乏);××等能源丰富(缺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

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农业基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农业基础好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

环境要求

政策支持;环境优美(污染严重)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如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聚拢在了一起,形成了数千米长,宽达1千米,厚数十米的“鱼带”,跋涉1000多公里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解析】

(1)说明斯厄加勒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

(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

(3)说出沙丁鱼大迁徙期间德班的常见天气特点。

【答案】(1)斯厄加勒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寒流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斯厄加勒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产空间。

(2)5-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搅动起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3)多晴天,云量少;风力较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综合性强,难度大。第(1)题考查渔业资源的形成条件,第(2)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3)题考查天气特点及成因。

(1)读材料可知:“沙丁鱼喜冷水”,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好群居”,说明沙丁鱼需要较大的生存空间,看图可知,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读材料可知:“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低温沿岸流”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向北流动”则与沙丁鱼迁徙方向一致,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同时看图可知,沿岸流与厄加勒斯暖流交汇,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3)沙丁鱼大迁徙时间为每年5-7月,此时为南半球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风力小。

【点睛】

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般思路

1.由果及因推理成因

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

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选做題中任选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題计分。

13. [旅游地理]

 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的丹霞山,位于客家人聚居地仁化县,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动植物科普乐园,也是全国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自从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后,丹霞山的研学旅行便日渐兴起,2017年国庆长假国内20多支团队深入丹霞山研学旅行,在“自然学校”中深度体验丹霞之美。右图示意丹霞山地理位置。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解析】

分析丹霞山“研学旅行”日渐兴起的原因。

【答案】有丹霞地貌、客家文化、丰富物种等资源,研学旅行的内容丰富;是世界自然遗产,知名度较高;国家5A级景区,配套设施较完善;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距离珠三角较近,中小学研究团队多;国家政策对研学旅行的支持。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丹霞山“研学旅行”日渐兴起的原因可从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分析。

读材料可知:“世界自然遗产地”,说明知名度较高;“国家5A级景区”,说明配套设施较完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动植物科普乐园”,说明可为研学旅游提供丰富的内容;“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说明国家政策对研学旅行的支持。看图可知:丹霞山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距离珠三角较近,客源丰富。

【点睛】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游览价值

资源

美学、科学、历史文化价值高(低);资源质量好(差);游览价值高(低);一定地区内的景点数量及彼此间距小(大)

集群

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地域组合

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或景点重复,有相似景观,地域组合差)

开发

条件

社会经济

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远(近)

市场

客源市场广阔(或客源市场较远)

交通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

基础设施

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不完善)

环境承载力

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

社会

条件

政策

政策支持

社会

社会秩序良好

 

14. [环境保护]

填海造陆是一些沿海城市解决土地不足,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我国东南沿海某市近年来填海造地接近70平方公里,并计划到2020年达到80平方公里。造陆后大港口、大石化、大钢铁的建设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大增长、大税收,但同时也给红树林海岸带及其周围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分析该沿海城市填海造陆对沿海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答案】沿海滩涂、浅海等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丧失;红树林逐渐消失,抵御风暴潮和固堤作用减弱;堵塞河流入海口,排水不畅,洪涝风险增加;港口和重化工业的发展,加重了沿海水体污染(赤潮);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减少。

【解析】整体分析:对沿海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解析】

【点睛】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文综地理试题
  • 上一篇: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
  • 下一篇: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18届高三上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