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据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
①正东
A.①②
2.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年一样
C.夏至日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
3.若夏至日北京时间17:00时,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
A.四季分明
C.酷暑难耐
洋流可以影响海水的水平温度,从而导致海水剖面图水温等温线发生变化,若下图海水表面水温仅仅考虑洋流的影响,回答4-5题。
4. 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实线所示,且a=20,b=18,该现象发生在大西洋,那么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C.巴西暖流
5. 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虚线所示,且c=20,d=18,那么其沿岸可能会形成
A.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A.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7.
A.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回答8-10题。
8. 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A.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
B.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
C.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
D.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
9. 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
A.①变快,②变慢
10. 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
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
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区域天气形势图,图中虚线为等压线(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1-13题。
11.
A.
12.
A.
13.
A.
B.
C.
D.
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图2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14—16题。
14. 图中四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
A. ①国
15. 据图预测,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
A. 1992年
16. 下列有关四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 ①国的劳动力人口短缺
C. ④国比③国经济总量大
图甲为黄河壶口瀑布,固乙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圈。读图完成17~18题。
A.
18.壶口瀑布不断向上游移动,是因为
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下表,回答19-20题。
19. 上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A.N
20. 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A.地下水位下降
C.土壤肥力下降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A.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断裂
22. ①②③④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匹配的是
A.①—泥沙沉积
C.③—侵蚀作用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问题。
23.关于河流补给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雨水
C. ③是地下水
去年暑假,某同学外出旅游,在途中休息时,用手机拍到一张路边的凸面镜图片。左图为拍照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等高距为10米),右图为手机拍摄到的凸面镜里的景观图(面包车在镜中自左向右行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甲
25. 凸面镜中面包车正驶向
A.东南方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圣诞岛位于印度洋东部,为火山岛,属于澳大利亚的海外领地。圣诞岛海岸线长80公里,沿岸大多为悬崖峭壁,,仅有13处浅滩,最大的一处名为飞鱼湾,是岛内惟一港口和人口主要聚居地。圣诞岛午后多阵雨(对流雨)。磷酸盐工业是圣诞岛的经济支柱,澳大利亚政府曾因为其对雨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而宣布关闭磷酸盐矿。1990年起允许私营公司在热带雨林资源不受破坏的条件下恢复开采。
材料二:下图为圣诞岛区域图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降水量(mm) |
290 |
354 |
303 |
230 |
148 |
158 |
94 |
36 |
29 |
38 |
140 |
193 |
降水天数(天) |
18 |
20 |
20 |
17 |
15 |
14 |
12 |
9 |
8 |
7 |
11 |
14 |
(1)简述圣诞岛的地形地势特点。(4分)
(2)分析圣诞岛沿岸大多为悬崖峭壁的原因。(4分)
(3)分析圣诞岛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成因。(8分)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谈圣诞岛未来开发的措施。(4分)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下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采、沙山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2014年12月,该地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开掘八口井,每昼夜近1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1)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2)试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4分)
28.
(1)图中乙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表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__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__________ (内力或外力)作用。
(3)图中③箭头表示__________;当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会导致④作用__________(增强或减弱),
其对过程①会产生______________(增强或削弱)影响。
(4)图中甲、乙两处地质构造更适合修建隧道的是__________处。(12分)
(5)地面反射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量之比,一般讲,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反射率为5%-1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说明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在白天对过程②的影响及其原因。(4分)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
26.
(2)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岩石海岸;(2分)(岩石海岸)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2分)
(3)特点:夏季(北半球冬季)降水较多;(2分)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2分)且地势低,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2分)
(4)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对磷酸盐的综合开发利用;磷酸盐开发过程中注重对雨林的保护(加强生态补偿);做好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污染)。发展旅游业(共4分,每点1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赋分)
27.(10分)(1)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6分)
(2)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4分)
28.(1)向斜
(2)变质岩
(3)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4)甲
(5)影响:②会增加。
原因:地面反射率变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
参考答案
1.C
2.C
3.B
【来源】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仿真演练2.1.1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理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计算、地方时的计算
1.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若该地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北方,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门朝正南;位于太阳直射点南方,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门朝正北,C正确。
2.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屋内地面光照面积越小;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全年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一样;正午太阳高度比上午大,屋内地面光照面积比上午小;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屋内地面光照面积达到全年最小,C正确;春秋分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一样。
3.北京时间15点时该地正午,地方时为12点,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4分钟×已知地与所求地经度差,可算出该地位于75°E;根据“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该地为68.5°N或21.5°S;(75°E,21.5°S)位于印度洋,因此该地位于(75°E,68.5°N),寒带地区,全年气温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B正确。
4.C
5.C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高三二模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4.洋流流向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按图中指示的东西方向,可判断图中等温线向南弯曲,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为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动的暖流。故C正确。
5.同理可判断此处洋流为南半球自南向北流动的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影响。结合表层海水的温度,可判断该洋流位于较低纬度海区,故C正确。
考点:洋流流向、性质
6.D
7.A
【来源】2016届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三(开学检测)8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6.因最冷月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所以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那么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可判断该区域为南半球;从地理位置分析,该区域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D。
7.因该区域为冬季,盛行西北风,所以桅杆上的旗帜飘向东南。故选A。
考点:等温线判读、气候类型分布
8.B
9.A
10.D
【来源】2017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8.读图可知,该处位于河流曲流处,①处为凹岸,受水流惯性影响,流速快,河流的携带能力强,所以含沙量大,②处位于凸岸,属于沉积岸,流速慢,流水携带泥沙能力弱,含沙量小,故选B。
9.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以后,①处受冲刷,河道逐渐左偏,越来越宽,越来越靠近中心航道,水流流速加快,②处受淤积作用明显,航道逐渐变浅,变窄,越来越靠近河岸,流速越来越慢,故选A。
10.该处采沙船开采的泥沙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搬运作用无关,A错。起伏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不会有砂砾沉积,B错。流速慢,沉积物颗粒小,不会沙、砾一起沉积,C错。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大时沉积颗粒物大,流量小时沉积物颗粒小,D对。故选D。
考点:河流水文特征
11.B
12.A
13.C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1.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中相邻等压线的等压距为4百帕,此时图示区域气压最高值为1 024~1 028,最低值为1 008~1 012,则此时图示区域水平气压差最大值为12~20,可能为18。
12.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甲地右侧为低压中心,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故此时甲地吹西北风。
13.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据该图可知,此时我国东北地区为低压中心,形成锋面气旋,冷锋位于东北地区,会带来阴雨天气。
14.D
15.C
16.A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5月复习适应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根据材料,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比值大,表示老龄人口比重小,劳动力充足。比值小,表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劳动力短缺。根据曲线,找出相应的人口支持比对应的年代,其后的年代是低速增长时间。
14.图中四国中,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老龄人口比重小,人口支持比最大,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④国,D对。①国、②国人口支持比较低,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是发达国家,A、B错。③国是中国,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人口支持比近年来下降很快,C错。
15.根据材料,人口支持比的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结合前面分析,③曲线表示中国,人口支持比在2021年后,比值小于4.8。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2021年,C对。A、B、D错。
16.结合前面分析,①国的人口支持比很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A对。②国人口老龄化较严重,最严重的是①国,B错。④国人口支持比最高,经济水平最低,比③国经济总量小,C错。②国是发达国家,③国为发展中国家,D错。
17.D
18.C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7.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壶口瀑布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右图中④为碎屑物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为沉积岩。
18.壶口瀑布不断向上游移动,是河流的溯源侵蚀作用造成的,即瀑布水流速度较大,侵蚀作用较强,不断侵蚀陡崖,导致瀑布后退。
19.C
20.C
【来源】【全国百强校】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19.由图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N元素、P元素和Mg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太大;Na元素有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Na元素的程度最高,选C项。
20.土壤的淋溶作用是土壤形成作用的一个方面。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随着淋溶作用的进行,土层逐步酸化,D错;地下水位下降与淋溶作用关系不大,A错;水土流失是外力作用导致土体及营养物质的减少,淋溶作用是土体内部物质的迁移,B错;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C正确。
考点:土壤的形成过程。
21.A
22.D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1.由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断裂错动,并有岩浆活动和沉积现象。
22.图中①山峰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②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岩层断裂形成断层面,④岩石弯曲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
23.C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根据图示不同水源补给的大小和时间的差异分析,图示②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故判断为夏季降水;①主要在春季形成补给,故判断为春季的积雪融水;而③补给终年较稳定,故判断为地下水补给。
点睛: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河流水体的主要补给类型并结合不同补给水源的补给量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即可。注意比较不同补给类型的差异。
24.C
25.A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4.凸面镜主要解决地形通视阻碍问题,应位于道路经过山脊线下部时,道路的外侧,以便通过凸面镜折射,观察山脊另一侧路况。甲处为道路经过山脊线下部的道路内侧,无法观察对面路况;乙处位于相对地形平坦的鞍部,丁处位于山谷处,均无通视障碍,不需要安装凸面镜。
25.依据上题,凸面镜设置在丙处。从凸面镜镜中可知,车辆位于道路内侧,故根据车辆靠右行驶的原则,面包车从图中自西向东经过丙处,驶向东南方向。
26.(1)特点: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整体地势较低;岛屿中部平坦(台地),岛屿边缘地形崎岖、落差较大;沿海多悬崖峭壁。(2分)
(2)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岩石海岸;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2分)
(3)当地夏季(北半球冬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当地冬季(北
半球夏季)受东南信风控制;且地势低,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3分)。
(4)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对磷酸盐的综合开发利用;磷酸盐开发过程中注重对雨林的保护(加强生态补偿);做好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污染)。(任答3点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赋分)
【来源】2016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可以从等高线判断地势特点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海拔大多在300米以下,整体地势较低;中部等高线稀疏,岛屿中部平坦(台地),岛屿边缘地形崎岖、落差较大;沿海多悬崖峭壁。
(2)从形成原因分析原因。由于火山形成的岛,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岩石海岸;后期(岩石海岸)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
(3)此岛降水季节变化与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有关。当地夏季(北半球冬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当地冬季(北半球夏季)受东南信风控制;且地势低,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
(4)从经济上来说要对当地的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对磷酸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开发的同时不要忘记环境保护。磷酸盐开发过程中注重对雨林的保护(加强生态补偿);做好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污染)。
【考点定位】等高线的判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等高线的判读注意“五读” :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疏密程度——密陡疏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状况——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闭合等高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27.(1)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
(2)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来源】【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冬季寒冷,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地下水是湖泊重要的补给源。
(2)沙丘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地表疏松物质多,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不易移动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沙漠深处湖泊形成与断层带地下水的关系,要由地下水特征及当地地理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当地干旱降水少,地表河流少,入湖水量靠地表水补给少;湖泊常年水温较高,与地下水补给有关。高大沙山形成与当地有丰富沙源、风力强堆积作用强及沙丘内部湿润有关。
28.(1)向斜
(2)变质岩
(3)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4)甲
(5)影响:②会增加。
原因:地面反射率变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结合图中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可知该处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地。
(2)图中d表示岩石在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下经过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C为d形成,且位于地下较深处,为变质岩,形成变质岩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3)图中③箭头表示地面辐射中被大气截留的部分,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图中④箭头从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当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将破坏大气层,导致大气层变厚最终导致④作用增强,但气体类似于云,会对过程①即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
(4)甲乙相比,乙处为向斜构造,且向斜槽部储水,建隧道容易透水,甲处为背斜,安全干燥,更适合修建隧道。
(5)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地面反射率变小,在白天,会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辐射增强,即会使过程②增加。
【名师点睛】
本题难度中等,该图为多个地理事物的关联图,能简明扼要地概括出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题要点:1.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地理意义。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