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我国国家领导人访问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行程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从北京到土库曼斯坦再到圣彼得堡,不可能有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图中A、B所处自然带纬度范围在大陆东西岸差异明显,成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纵轴标目中,1 kcal=4.2 kJ,编者注)。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4.图中E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回答5~6题。

5.该山脉南坡为( )
A.背风坡、向阳坡 B.迎风坡、背阴坡
C.迎风坡、向阳坡 D.背风坡、背阴坡
6.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
A.耐干热 B.喜温凉
C.耐低温 D.喜湿热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8.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0.该山脉可能位于( )
A.亚洲大陆东岸
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南美洲南部西岸
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11.结合下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 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6分)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多,试分析其原因。(8分)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12分)
13.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问题。(30分)

(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8分)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10分)
(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解析:1.B 2.D 第1题,从北京到土库曼斯坦再到圣彼得堡经过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第2题,A处于中高纬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B处于中高纬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
解析:3.C 4.D 第3题,A→B→C→D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少,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F→G→H自然带热量收入不变而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其更替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差异和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第4题,E自然带热量较高,干燥指数中等,应该为热带草原带,D正确。
解析:5.C 6.A 第5题,图中1月气温曲线显示,同一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则南坡为向阳坡;另外,从1月、7月降水曲线可看出,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第6题,该山脉山麓1月气温高于5 ℃、降水较丰富,7月气温高、基本无降水,故气候具有夏季干热的特点,为适应气候特征,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具有耐干热特征。
解析:7.B 8.A 第7题,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解析:9.A 10.C 第9题,据图可知落叶林代表的是温带地区,山脉东侧山麓植被为荒漠,对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第10题,根据大陆西岸是落叶林确定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南美洲南部西岸。
11.解析:选C 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呈近乎带状延伸分布,且沿一定方向发生递变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受热量主导而呈南北向递变)、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受水分主导而呈东西向递变)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受水热组合影响呈垂直方向递变)。因此,地形、水系、矿产等要素的分布均不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而受大气环流及海陆分布影响,热带荒漠跨南回归线并呈东西向延伸分布,符合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二、综合题(共56分)
12. (26分)
解析: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拔角度比较。第(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多,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可回答,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
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
(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
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
13. (30分)
解析:第(1)题,雪线的高低与气温、坡向和降水量有关。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雪线出现差异主要是因为降水的差异。第(2)题,垂直自然带谱的比较主要从丰富程度、基带差异、同一类型自然带海拔高低差异等方面进行。第(3)题,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高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差异。
答案:(1)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2)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
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