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形成该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 地壳运动
C. 流水搬运作用
2.该地貌的名称是
A. 冲积扇
C. 三角洲平原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M处的地质构造是
A. 山岭
C. 背斜
4.图中N处的地质作用是
A. 沉积作用
C. 外力作用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图表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 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6.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A. ①和②
C. ③和④
7.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
A. 水汽和氧气
C. 二氧化碳和水汽
8.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②增强,③减弱
C. ③增强,④减弱
9.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问题:
“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其作用与右图中所示箭头有关的是
A. ①
10.对下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A. ①风向
B.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C.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D. ①地转偏向力
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若此图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
B. 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只见于季风气候区
C. 该气流运动因海陆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而产生
D. 陆地与海洋的高度差导致该气流运动的形成
12.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东部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为(
A. 春季
13.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 花岗岩
14.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组是
A. 地壳-化学元素-矿物-岩石
C.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15.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A. 侵蚀作用
16.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下降的岩块从地质构造上属于
A. 地堑
17.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是由以下哪种作用形成的
A. 风力侵蚀
18.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19.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 吸收作用
20.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A. 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 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
2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2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Ⅰ— ①
读下图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23.该地区的地貌有
①沙丘
A. ①②
24.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A. ①③
结合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25.图例甲乙代表的岩石可能为(
①甲—岩浆岩
A. ①③
26.有关图中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油气资源比较丰富
C. 有可能发育成河谷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甲
27..图甲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支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 锋面雨
28.图乙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 海陆间循环
29.图丙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 南半球7月等温线
C. 北半球7月等温线
30.根据图中的昼夜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在盛夏,甲地闷热难挡B.若在冬季,丁地从此日感觉稍暖31.暖房(玻璃温室)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一种传统方式。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揭示暖房内温度高于暖房外温度原因的是
A. ①
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面小题。
32.下列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
A.
33.浪型烟流出现的时间多在(
A. 晴朗的夜间
下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右图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4.由图可知
A. 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 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 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 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
3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 ①增强
如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A. 100cm/s
C. 300cm/s
37.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A. 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C. 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读地理素描图,回答下面小题
38.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甲
39.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A. 甲
40.读图,a、b为等压线,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C. B>C>D>A
41.在北半球低空背风而立,高压在人的(
A. 前方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2.此处
A.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C. 位于美洲板块
43.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A.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4.图中甲地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分别是
A. 向斜 内力作用后,流水沉积
C. 断层 外力作用后,地壳抬升
45.若只考虑岩层的软硬程度,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A. 乙、丙、丁
C. 丙、乙、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6.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甲
甲在地形上是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7.在下图中的方框中填出三大类岩石,并写出各箭头的含义:
A:
参考答案
1.D
2.C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地貌为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受到海水的顶托,泥沙沉积形成的,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地貌为流水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受到海水的顶托,泥沙沉积形成的,地貌为三角洲,故选C。
3.D
4.D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3.山岭和谷地为地形,不属于地质构造,AB错。图中M处中间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故选D。
4.顶托可知,N位于岩浆通道附近,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选D。
【点睛】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等。
5.C
6.C
7.C
8.D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5.①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7%;③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④为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增强。故选C。
6.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④归还地面散发的热量。故选C。
7.③辐射是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大气中能够吸收长波辐射是二氧化碳和水汽。故选C。
8.大气中多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弱,温度低;夜晚大气的逆辐射④增强,温度较高,所以昼夜温差较小。故选D。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9.C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是利用浓烟增强大气逆辐射,实现保温作用。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故选C。
10.B
【来源】2011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风向方向相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②为风向,地偏力于风向垂直,③为地转偏向力,④为摩擦力,故选B。
11.A
12.D
【来源】2011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地理卷
【解析】
11.图中陆地上的箭头下沉,气流冷却才下沉,受热气流上升,因此陆地上的温带小于海洋,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因此此时应该是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因此A正确,C、D错误。该气流运动的基本原理是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因此B错误。
12.由上题可知,这是由于海陆比热容不同,海洋降温慢,陆地降温快,导致陆地上的温度比海洋低,且陆地上形成的是高压,海洋上形成的是低压,因此此时是冬季,选择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热力环流的基本理论和案例运用。
13.C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花岗岩为岩浆岩,页岩和石灰岩为沉积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的,故选C。
14.C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地壳是由各类岩石组成的;岩石的集合体是矿物;矿物的集合体是化学元素。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壳物质组成。
15.B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浏阳、攸县、醴陵一中高一上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B对。侵蚀作用、风化作用、 沉积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A、C、D错。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类型,主要表现。
16.A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相对下降的岩块为地堑,上升的岩块为地垒,故选A。
17.C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地表形态特征,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由于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的共同作用,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8.C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读图可知,A图中岩层受到挤压,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为内力作用,B图中岩层发生断裂,上下错开,是内力作用的表现,C图为河口三角洲地貌,为流水沉积形成的,是外力作用,D为火山喷发,为内力作用,故选C。
19.D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藏民族学院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散射作用,只散射蓝紫光,D对。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折射作用与天空颜色无关,A、B、C错。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知识拓展】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20.C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故选C。
21.D
22.A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1.昆仑玉和大理岩都是变质岩,所以形成过程同属图中变质岩类的形成过程,图中指向变质岩类的箭头序号只有⑤,所以Ⅲ代表变质环境,故D正确。
22.能形成岩浆岩的只能岩浆,图中指向岩浆岩类的箭头只有③,说明Ⅱ代表熔融环境,图中指向变质岩类的箭头序号只有⑤,所以Ⅲ代表变质环境,Ⅰ代表沉积环境,①表示固结成岩作用。在Ⅰ沉积环境中,古生物可能进入并经过①的固结成岩作用,成为含有化石的沉积岩,故A正确。
考点: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23.C
24.A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23.读图,结合图例,图中包括沙丘和三角洲地貌,没有海蚀崖和风蚀蘑菇,故选C。
24.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波浪和冰川作用无关,故选A。
【点睛】流水作用包括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它们形成的地貌都不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地貌、“V”型谷、河流上的瀑布,使坡面变得比较破碎。流水搬运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河谷平原、河口三角洲、山前冲积扇。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冰水阶地等
25.B
26.C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一第六次周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5.由图示可以看出:岩石甲侵入在其他岩石之中,且出露地表,判断为岩浆岩;在岩浆喷发的过程中,炽热的岩浆会使周围的岩石性质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乙)。
26.丙位于断层上,岩石破碎,受流水等外力的侵蚀有可能发育成河谷。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应用。
点评:本题读图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图示的岩层破坏关系和地质构造等内容可判断岩石类型和对人类活动。
27.D
28.C
29.A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27.沿海山地迎风坡受到山地阻挡,湿润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成云致雨,为地形雨,故选D。
28.读图可知,图中乙为海风,海陆间循环是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组成的,环流方向与图乙相反,A错。海上内循环为海水蒸发和降水组成的,B错。夏季风环流是海洋湿润气流向陆地,而冬季风环流是由陆地吹向海洋的,C对、D错。故选C。
29.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一季节陆地和海洋的升温、降温速度存在差异。陆地等温线1月份向南凸出,图中等温线向北凸出,应为7月份等温线,图中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降低,为南半球,故选A。
【点睛】等温线图的判读主要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弯曲分布情况来判断气
1.根据数值判断半球
结论: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数值向南递减,
(判断依据:就整体而言,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根据等温线的形状判断影响因素
3.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海陆季节(月份)
1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
(判断依据:海洋与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
4.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洋流性质
在海洋中,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再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减方向判断半球及洋流性质,还可以根据大洋名称判断洋流名称。
等温线向低值(或高纬)弯曲的舌部顶端——暖流。
等温线向高值(或低纬)弯曲的舌部顶端——寒流。
30.A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甲地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晴天,降温快,较为凉爽,故选A。
31.D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短波太阳辐射可以穿越玻璃到达地面,是地面增温,同时地面释放长波辐射,但不能穿越玻璃,而后形成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起着保温作用,即为“短波进的来,长波出不去”再加上大气逆辐射.故④正确.故选D。
32.D
33.D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32.大气的稳定程度决定着烟流的扩散形态,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烟流呈波浪型;下层稳定上层不稳定时呈爬升型;下层不稳定上层稳定呈熏蒸型;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呈平展型,故选D。
33.晴朗的白天,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匀,大气不稳定,烟流呈波浪状态,故选D。
34.C
35.C
【来源】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34.据图可知,a曲线气温变化较小,说明温差小,表示是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较低,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较高,故温差较小。b曲线气温变化较大,说明温差较大,表示是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气温较高,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故温差较大。综上分析,C项正确。
35.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弱大气的逆辐射,故C项正确;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变化不明显,故A项错误;②表示地面辐射,变化不大,故C项错误;④表示大气辐射到宇宙中的能量,增强,故D项错误。
【点睛】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3.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36.B
37.D
【来源】【百强校】2017届四川省彭州中学高三8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6.根据该关系图,找到鹅卵石直径范围与曲线交点,向横轴流速做垂线,可以判断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200 cm/s,B对。A、C、D错。
37.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会发生沉积, 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直径大的先沉积。根据图示颗粒直径判断,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石块、砾石、粗砂、黏土,D对。A、B、C错。
考点:流速与搬运物颗粒直径的关系,沉积物颗粒顺序。
38.A
39.B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38.读图可知,甲为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地貌,乙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丙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丁为沙丘,为风力堆积形成,故选A。
39.峡谷地区海拔高,地表崎岖,不适宜人类居住,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交通和取水方便,适宜人类居住,丙和丁地区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不适宜人类居住,故选B。
40.C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读图可知,在近地面,B处等压线向上凸出,为高压,气压较C高,而D位于C垂直正上方,气压较C低,高空中A处等压线向下凸出,为低压,气压低于D,所以气压由高到低依次为B>C>D>A,故选C。
41.D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背风而立的高压位于人的右后方,故选D。
42.D
43.B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4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3个链状火山是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形成,所以此处位于板块内部,不位于包括交界处,故选D。
43.由题干信息可知,链状火山岛,是由板块运动岩浆喷发的“热点”上移动而成,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年龄越轻,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年龄由轻到老的顺序为1、2、3、4,故选B。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
对地壳运动的理论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板块构造学说,其内容是全球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震和火山多分布在这里;板块运动的两种基本类型:挤压碰撞和彼此分离。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成因);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形成高山和高原,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撞时,形成岛弧和海沟。
44.B
45.A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44.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从地貌上看,海拔较周边地区低,为谷地,是在水平挤压作用下,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故选B。
45.读图,结合图例,乙岩石海拔高,最为坚硬,丙岩层和丁岩层相比,在同海拔高度上的丁岩层被外力侵蚀而丙岩层留了下来,所以丙硬于丁,故选A。
46.向斜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读图可知,甲处中间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乙处相同岩层沿断裂面上下错开,为断层构造,丙处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甲地势较周边高,为山岭,从地质构造看,应为向斜,向斜一般形成谷地,此处山岭的形成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47.岩浆岩
【来源】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读图可知,岩浆经过冷凝作用(A)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外力作用下(B)形成沉积岩,岩浆岩与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C)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与变质岩经过高温融化(D)转化为岩浆。
【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