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是(
A. 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B.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 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 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发展方向也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多为水田,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
B. 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或三熟
C. 长江三角洲河道湖泊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
D. 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
3.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
C. 海陆位置
4.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
A. 黏重的土壤
C. 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的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技术
6.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 传感器
7.在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
A. ①
C. ③
8.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人类活动
9.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
C. 远离海洋,加大高大山地的阻隔
10.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11.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荒漠化就是沙漠化
B. 荒漠的形成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C.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也存在荒漠化问题
D. 我国荒漠化的形势是:整体逆转,局部扩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2.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 “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1)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分别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明,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产区与南方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及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13.下面图甲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分布图”,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该地区荒漠化发展较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图甲中箭头表示荒漠化区的扩展方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扩展趋势?
(3)判断乙图中南部河流的主要流向,分析该地区河流多流程短小的原因?
14.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1)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2)请你为我国荒漠化的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
(3)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
【来源】【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文科综合(文)地理试题
【解析】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空间单位,B正确;文化区、经济活动类型分布区、行政区域都是人们按不同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空间单位。
2.C
3.B
【来源】【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文科综合(文)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影响气温的因素
2.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人口稠密,地块较小,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河道湖泊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C正确;甜菜是中温带作物,不适宜长江三角洲地区种植。
3.长江三角洲纬度低,位于亚热带,年平均气温较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地处温带,因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低,年平均气温较低,B正确。
4.A
【来源】【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文科综合(文)地理试题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早期因黏重的土壤不适宜小麦耕作,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A正确;雨热同期的气候是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品种丰富,河网稠密。
5.C
6.A
7.D
【来源】【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文科综合(文)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5.人们利用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地震灾区的影像信息,迅速掌握建筑破坏情况,C正确。
6.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A正确。
7.在震区开展营救行动过程中,获取灾区受灾信息用的是遥感RS技术;制定营救路线等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受灾者位置信息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D正确。
8.A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我国区域荒漠化扩展受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共同作用,而以人为原因为主。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9.C
【来源】【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文科综合(文)地理试题
【解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高大山地的阻隔,受海洋水汽影响小,C正确;西北地区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靠近冬季风源地不是气候干旱的原因,是冬季气温低的原因。
10.A
【来源】2012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认识区域》练习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水田为主的农业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该区域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旱地为主的农业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灌溉农业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故A项正确。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反映了我国由东向西降水减少的趋势。B、D两项所示内容不具有规律性。
考点:农业类型与降水多少的关系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农业类型与降水多少的关系的分析能力。理解农业类型的形成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C
【来源】【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文科综合(文)地理试题
【解析】荒漠化是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因水土流失也存在荒漠化问题,C正确;我国荒漠化的形势是局部逆转,整体扩大。
12.(1)水热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复种指数较高,旱涝灾害频繁(耕地不足),气候差异(松辽河产区温带季风季候;长江产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纬度差异,地势地平,河网密集
【来源】【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文科综合(文)地理试题
【解析】(1)长江产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松辽河产区纬度较高是温带季风气候;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水热资源丰富、复种指数高;限制条件是多旱涝灾害和耕地不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长江产区纬度低、地势低平、河网密集。
(2)从表中可读出北方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增加、南方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下降;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南方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经济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农业结构的调整等;北方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大,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13.(1)西北干旱、半干旱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
【来源】【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文科综合(文)地理试题
【解析】(1)从图甲可看出,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荒漠化较快的人为原因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
(2)结合图甲中箭头指向可知,荒漠化向南和向东扩展,原因是冬春季西北风强劲,该地区西部和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
(3)乙图中南部是昆仑山,河流由南部山地向北流;河流流程短小的原因是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量较小,且向北流向沙漠地区,沿途蒸发、下渗和农业用水使水流量急剧减小。
14.(1)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来源】【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文科综合(文)地理试题
【解析】(1)沙尘暴加剧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为气候异常,降水异常减少,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人为原因为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砍伐,土地荒漠化严重,建筑工地缺乏保护等。
(2)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主要有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等。
(3)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从增加农牧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来回答,结合材料二可知,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当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劳动收入;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