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47°N,122°W)当地夏令时时间2015年9月22日上午9时30分(所谓的夏令时,就是时钟要往前拨快一小时),我国领导人乘坐的专机抵达西雅图佩恩国际机场。随后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26日至28日的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据此完成第1~2题。
1.若飞机途中飞行11小时,请问飞机从北京起飞的时间是
A.北京时间9月21日14:30
C.北京时间9月22日13:30
2.联合国大会期间,纽约
A.日出东北方向
C.昼长渐长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 丁
右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丙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南移夏季北移
B.气温低,气流下沉
C.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小
D.控制地区降水稀少
6.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B.全年受乙风带影响,降水稀少
C.夏季凉爽湿润,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来源:学。科。网]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8.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读下面图甲和图乙两幅景观图,完成9~10题。

图甲
9.游客在桂林看到的图甲景观,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10.关于图乙显示的地貌的成因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风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气流中
③高温多雨的气候加快了该地貌的形成
A. ①②③
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注: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11.水的社会循环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有更新作用
12.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
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增加
A.①③
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图,完成13~14题。

13.在tl~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城市生育水平低
14.“城乡倒置”给农村带来
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每格实际面积约100平方千米。读图完成15~16题。

15.EV区域最可能是
A.丘陵
16.该地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最适宜的区域是
A.I B
当今世界,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力促高端制造业回归、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爬坡困难期,不少工厂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工业2.0时代,仅有少部分可算踏入工业3.0时代。读下图回答17~18题。

智能制造的五个内涵
17. 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工业从2.0跨越式发展到4.0,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A. 产业转移 环境污染加重
18. 很多专家都在给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开药方”,合理的有
A. 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
C. 产品创新提高附加值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19~
20题。

19.如图表示世界洋流模式图的中低纬环流部分,则
A.洋流①从中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减湿作用
20.如图表示某地区岩石圈物质部分循环过程,F代表岩浆,H代表的是沉积岩,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过程代表的是固结成岩作用
C.④作用加剧了地表的高低起伏
下图为某地季节性积雪完全融化日期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③④两地积雪完全融化日期可能相差
A.3天
22.①地积雪完全融化日期晚于②地,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下表是我国主要流域河川径流年际与年内分配情况表。据表完成23~24题。
流 |
长江 |
黄河 |
海河 |
塔里木河 |
极值比 |
2~5 |
3~6 |
5~7 |
1~2 |
丰水期4个月占全年百分比 |
50~60 |
60~70 |
80~90 |
70~80 |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塔里木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是因为降水不稳定
D.珠江流域的极值比可能是6~8
24.下列关于各流域开发和保护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C.长江下游实行梯级开发
下图为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26.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
A.I区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7.中国109国道和美国66号公路,同处北半球30°N~40°N之间,有着相同的公路距离(3900多公里),是一条概括了各自国家山水的景观之路。读“美国66号公路图”(下左图)和“中国109国道图”(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比较两条公路的起点城市北京和芝加哥:
A:两城市同属的温度带是
B:与北京相比,芝加哥气候类型有何不同?
(2)中国109国道沿线,自东向西顺次通过的自然带有
(3)制约美国66号公路西段建设的主要自然条件有
(4)中国109国道和美国66号公路建设的共同作用有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3)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29.下图中左图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概况图”,右图为“AB两地降水量月份分配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5分)

(1)A、B两地降水共同点是
(2)甲地位于墨累一达令盆地,主要农产品是羊毛和小麦,其农业地域类型是
(3)根据材料,分析大分水岭对甲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6分)
不利影响:
30.江苏地域范围虽小,但内部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左图为江苏地形图,右图为江苏省部分城市与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5分)

(1)大体上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简述江苏在气候、水文方面的南北差异。
(2)与苏北地区相比,苏南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试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3)为了促进江苏经济的均衡发展,目前苏南产业正在向苏北地区转移简述苏北地区承接这种转移的有利条件和带来的影响。(7分)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C B
19BC
二、综合题
27. (17分)
(1)北温带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海拔高,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多断裂带,地基不稳;自然灾害、地质灾害较多(3分)
(4)合理布局全国公路交通网;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3分)
28.(13分)
(1)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2)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4分)
29.(15分)
(2)混合农业(1分)
(3)
30.(15分)
(1)气候:一月均温,南方>0℃,北方<0℃;年降水量,南方>800mm,北方<800mm(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2分)
(2)受上海辐射作用强;工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4分)
(3)条件:地价、劳力价格低;政策优惠;基础设施趋于完善(3分)
影响:扩大就业;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基础建设(3分)加重资源、环境压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