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2.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图1是“水库调洪蓄洪功能示意图”,完成3-4题。
3.如果图中a缩短,b减小,则下列叙述可能成立的是
		
		A.水库下游径流变化减小 
B.下游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C.水库中泥沙淤积不断增多 
D.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4.若我国某大河(外流河)中上游修建多座调洪蓄洪功能为主的水库,则
		A.枯水期下游流水搬运能力下降 
		B.入海水量总量大幅减少 
		C.下游河床抬升 
	图2为2016年11月4日8:00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5~6题。
5.未来两三天
		A.北京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B.黑河气温降低,阴转雨雪
C.长春气温升高,风雪大作
		 
6.图中①、②两地
		A.①地气流上升 
		C.①地气压在1045~1050百帕之间 
图3为某地区等温线与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3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区域最有可能是
		 
8、图3中M地气温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B.25°C  
		 
		D.25°C  

图4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9~10题。?
9.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D.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10.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无关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  
我国A市某中学(图5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读图回答11~12题。

11.A市位于扬州市(32°N,119°E)的
		A.东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1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 
图7为某河谷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10 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时代的页岩层的顶部,得知①⑤孔底的海拔高度同为55米,②④孔底的海拔高度相同为45米,③孔底的海拔高度为35米。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背斜谷   
14.该河谷的地层
		A.可能储有石油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8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16.该地寒冷期[来源:学科网ZXXK]
		A.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图9为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18.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图11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 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12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回答19~20题。

19.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
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20.图12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C.③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图13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果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该农作物在两地生长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2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图14为扬州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这次天气过程可能是由下列哪种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
		A.冷锋  
		C.气旋  
		 
24.图15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二、双项选择题(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贺兰山东麓多为洪积平原,年平均降水量约200mm。图16为“宁夏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四条折线所对应的季节为[来源:Z&xx&k.Com]
		A.①-春季  
		C.③-夏季  
26.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变化反映了
		A.夏季水热较丰富,植被生长旺盛  
B.2003年以后,生态环境恶化
C.流水侵蚀作用不断加强
D.风力作用持续减弱
图17为“四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关于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地冬冷夏热,全年多雨 
		C.③地冬温夏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冬温夏热,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28.四地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相关的有
		A.① 
		2014年第15号台风“海鸥”于9月12日生成,先后在菲律宾东北部、海南岛东部、广东南部、越南北部完成四次登陆。图18为此次台风活动中三个不同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29~30题。
	29.关于台风“海鸥”的叙述,正确的有
		 势力最强
		 
30.9月14日到17日期间,香港
		 
		C.降雨强度逐渐减小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31~32题。

31.该地最可能的位置和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欧大陆东部 B.亚欧大陆西部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2.影响该区域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海陆分布
		 
三、综合题(共4小题,60分)
33、读图20和21,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20中M地的风向是 
		 
		(2)图20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 
		 
		(3)在图21中画出875百帕、900百帕、925百帕、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从气流状况的角度判断和表达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是 
		 
| 
					 
						   | 
				
					 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  |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 
			
| 
					 自然灾害名称  | 
				
					 
						   | 
				
					 
						   | 
			
|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 
				
					 
						   | 
				
					 
						   |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二:图22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一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自然景观带由温带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 
		 
		 
		② 
35、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3),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23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面积较大的成因(2分):
		(3) 
		 
		(4)一月,澳大利亚北部吹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 
		在 
		 
		(2) 
		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是:阴坡 
		(3) 
		或低);其主要原因是 
		 
		(4) 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2分)
		 
		 
		 
		评  
		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B  | 
				
					 D  | 
				
					 C  | 
				
					 D  | 
				
					 B  | 
				
					 D  | 
				
					 B  | 
				
					 D  | 
				
					 C  | 
				
					 D  | 
				
					 C  | 
				
					 A  |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 
					 C  | 
				
					 C  | 
				
					 B  | 
				
					 C  | 
				
					 C  | 
				
					 D  | 
				
					 C  | 
				
					 B  | 
				
					 B  | 
				
					 D  | 
				
					 A  | 
				
					 A  |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8小题,24分)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 
					 BD  | 
				
					 AB  | 
				
					 CD  | 
				
					 
						A  | 
				
					 AD  | 
				
					 AB  | 
				
					 AC  | 
				
					 AD  | 
			
三、综合题(共4小题,共60分)
33、答案:(16分)
		(1)西北风   
| 
					 
						   | 
				
					 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  |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 
			
| 
					 自然灾害名称  | 
				
					 寒潮(或沙尘暴)  | 
				
					 台风  | 
			
| 
					 对农业的影响  | 
				
					 不利影响:冻害等(沙尘暴引起土壤侵蚀、农业减产等);有利影响: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等  | 
				
					 不利影响:淹没农田等; 有利影响:缓解旱情等  | 
			
		 
		34、答案: 
		(1)森林、草原  
		 
		 
		 
		 
35、答案:(14分)
(1)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全境,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
		 
		 
36、答案: (24分)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