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12年4月某日,我国渔民在南海某海域(东经117°、北纬16°)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甲地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结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事发地点位于图中
	A. a海域 
2. 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A. 东北方向 
	【答案】1. D  
【解析】
1. 根据题目叙述:事发地位于(东经117°、北纬16°),东经度向东增大,所以该地位于115°E以东,b、d两海域经度符号条件;北半球纬度向北增大,16°N位于15°N的北方,所以b海域符合条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 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辨别方向,甲地经纬度为(110°E、20°N),根据上题判断事发地位于b海域,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所以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东南方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睛:利用经纬网确定最短航线: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下图1所示。
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如图2所示。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a.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
b.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
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
如图3中的两段劣弧。
	3.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下图)召开。下列描述不可信的是

A. 会议期间德班气候湿润,开普敦炎热干燥
B. 德班是南非东部港口城市,位于南温带,濒临印度洋
C. 会议在德班召开期间,南非正值冬季
D. 在好望角可看到有大型油轮经过
【答案】C
【解析】会议在德班召开期间11月28日至12月9日,南非位于南半球,正值夏季,德班是南非东部港口城市,位于南温带,濒临印度洋,会议期间德班气候湿润,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A、B项可信,C不可信;大型油轮在苏伊士运河不能通过,则会绕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因此好望角可看到有大型油轮经过,D可信;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时间与季节,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以及地中海气候的南北半球的气候特征。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 热带雨林 
5. K岛处于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答案】4. A  
【解析】
4.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故选A。
5. 本题不仅要考生掌握岛屿的地理位置,还应清楚板块的范围。根据K岛的位置和板块界线的分布判断,K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而K岛位于亚欧板块上,所以应该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故选C。
6. 下列不是下图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是
	
		A. 统一的电网 
		C. 丰富的矿产资源 
【答案】C
【解析】图示区域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有统一的电网,水陆空交通运输发达,但是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故答案选C项。
点睛:本题还可以考查工业一般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叫重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叫轻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京广、京沪、京哈等铁路沿线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黄河流域能源工业带;长江沿线经济发达带;沿海四大工业基地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①辽中南(重工业为主)、②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③沪宁杭(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④珠江三角洲(轻工业为主);上海——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7. 

		 
		C.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省区的轮廓及提供的经纬线、河流等标志判定:A为浙江省临海,故不符合题意;B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临海,故符合题意;C为山东省临海,故不符合题意;D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海,故不符合题意。故选答案选B。
		 
8. 关于下图太阳照射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 这一天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昼最长,夜最短
D. 这一天北半球是夏至
【答案】A
【解析】从图中看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且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昼最长,夜最短。因此BCD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

9. 下图为“印度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B. 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6月至9月为雨季
C. 降水丰沛的季节盛行东南季风
D. 受该气候影响,印度成为世界上旱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答案】C
	10. 关于美国农业带序号与名称对应都正确的是

A. ①乳畜带②玉米带③小麦区④混合农业区
B. ①乳畜带②玉米带③小麦区④棉花带
C. ①玉米带②乳畜带③小麦区④亚热带作物带
D. ①乳畜带②小麦区③玉米带④棉花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图中①靠近五大湖地区为乳畜带,③分为两部分,应为小麦带,②邻近乳畜带且将小麦区分为两部分是玉米带;④为棉花带。故答案选B项。
11. 下列4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反映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A.  
【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出,A地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为温带季风气候。故选D。
点睛:根据某地气温和降水的资料、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由于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是由气温和降水这两大气候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反过来通过气温和降水的具体数据或资料等进行入手,就可以分析出其气候特征:
(一)明确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引起了南北半球的热量分配不均,导致了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气温的最热月和最冷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该地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其判断指标如下表:
| 
					 半球名称  | 
				
					 气温最热月  | 
				
					 气温最冷月  | 
				
					 月气温曲线形态  | 
			
| 
					 北半球  | 
				
					 6、7、8  | 
				
					 12、1、2  | 
				
					 向上凸,呈峰形(∩)  | 
			
| 
					 南半球  | 
				
					 12、1、2  | 
				
					 6、7、8  | 
				
					 向下凹,呈谷形(∪)  | 
			
		 
(二)判断该地所属的热量带
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热量带(即气候带)。见下表。
| 
					 热量带  | 
				
					 热带  | 
				
					 亚热带  | 
				
					 温带  | 
				
					 亚寒带和寒带  | 
			
| 
					 最冷月均温值  | 
				
					 >15℃  | 
				
					 0-15℃  | 
				
					 <0℃  | 
				
					 
						   | 
			
| 
					 最热月均温值  | 
				
					 
						   | 
				
					 
						   | 
				
					 
						   | 
				
					 <10℃  | 
			
		 
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值>0℃
(三)确定该地的具体气候类型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根据资料提供的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主要是雨季),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其判断指标如下表所示:
| 
					 类型指标  | 
				
					 热带  | 
				
					 亚热带  | 
				
					 温带  | 
				
					 亚寒带  | 
			||||||
| 
					 雨林气候  | 
				
					 草原气候  | 
				
					 季风气候  | 
				
					 沙漠气候  | 
				
					 季风气候  | 
				
					 地中海气候  | 
				
					 季风气候  | 
				
					 海洋性气候  | 
				
					 大陆性气候  | 
				
					 寒带  | 
			|
| 
					 降水量(mm)  | 
				
					 >2000  | 
				
					 >750—1000  | 
				
					 >1500-2000  | 
				
					 <125  | 
				
					 >1000  | 
				
					 >300—1000  | 
				
					 500—600  | 
				
					 700—1000  | 
				
					 <400  | 
				
					 <250  | 
			
| 
					 季节分配  | 
				
					 年雨型  | 
				
					 夏雨型  | 
				
					 夏雨型  | 
				
					 少雨型  | 
				
					 夏雨型  | 
				
					 冬雨型  | 
				
					 夏雨型  | 
				
					 年雨型  | 
				
					 夏雨型  | 
				
					 少雨型  |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甲地位于_____(南、北)半球, _____(东、西)半球。
⑵当地中海沿岸是温和多雨的季节时,图中城镇所在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
⑶由甲地前往乙地,可能会遇到河流吗?______,理由______。
⑷乙地气温20℃时,一般情况下,此时山顶气温最低不低于____℃,最高不高于____℃。
⑸图中等高距是____米,甲、乙两地相对高度约是____米,若两地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10千米,则该图比例尺是__________(数字式)。
		【答案】⑴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等知识。该题知识量大且易出错,需结合地图,地形图综合运用知识才能得以解决这类题目。
		(1)南北半球分界线为赤道(0°纬线),赤道以南为南纬(S),以北为北纬(N);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的经线圈。观看纬线30°S表示南纬30°,说明在南半球;看经线60°W大于20°W,判断其在西半球。
		(2)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而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故图中的位于南半球的城镇是夏季,昼长夜短。
		(3)本题要求学生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名称,山谷,山脊,陡崖,山峰,盆地,河流等。观察等高线从甲地到乙地向海拔高的地方突出。表明这是山谷,山谷里一般会形成河流。
		(4)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每增高100米,温度下降0.6℃。公式:温度差=高度差/100×0.6,乙地气温20℃时,代入数据,据算得出,此时山顶气温约16.4℃~17.6℃。
		(5)有等高线间的数字差即可得出等高距。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推算得出比例尺的大小。若两地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10千米,则该图比例尺是1:500000=图上距离2厘米÷实际距离10千米。
(二)选做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3. 读欧洲西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甲图可看出,欧洲西部除南北两侧有山地分布外,广大的中部,地形以 
		⑵乙图基本反映了欧洲西部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请你简要描述其特:  
		⑶丙图反映出欧洲西部国家 
		⑷来往欧洲西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货船,一般情况下到非洲去的货船装载的货物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而返航时装载的货物以 
		【答案】⑴平原  
⑵终年温和湿润
⑶制造(工)
⑷矿产、农产品等初级产品
【解析】本题以欧洲西部图为载体,考查欧洲西部综合地理知识
(1)从甲图可看出,欧洲西部除南北两侧有山地分布外,广大的中部,地形平原以为主,这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使内陆地区降水较为丰富。
(2)乙图基本反映了欧洲西部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为终年温和湿润;
(3)读图分析可知,英国、发国、德国等西部的国家的人均GDP较高,而且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这说明欧洲西部国家制造业发达。
(4)来往欧洲西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货船,一般情况下到非洲去的货船装载的货物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主要出口矿产、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所以返航时装载的货物以初级产品为主。
14.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及有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A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2)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3)乙地受气候影响,耕地为 
		(4)丙地气候能反映出B区域的自然特征是 
		【答案】(1)地势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水田  
		干旱  
【解析】本题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及有关气候资料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区域的划分、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措施。区域特征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读图可得,A是青藏地区,B是西北地区,C是北方地区,D是南方地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划分青藏地区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甲地即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人为因素是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污染与浪费严重等,目前正在采取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3)乙地即广东省的行政中心广州,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耕地类型是水田,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等。
(4)丙地是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能反映出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保护生态环境,西北地区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是“三北”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