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1

时间:2017-10-10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俄罗斯一架苏-24攻击机2015年11月24日约当地时间9:30被土耳其F-16战机击落,战机坠落地点位于叙利亚拉卡基亚山区,坠落地点大约位于(35°50′N,36°06′E) 。读图完成1~2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1
1.关于图中的区域和边界,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边界两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B .②边界是自然形成的
C .①边界两侧的区域没有明显的联系
D .②边界南侧的区域叙利亚是封闭的
2.图示所在的中东地区所处区域的发展阶段是( )
A .传统畜牧业为主阶段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解析】:
第1题,图中①边界两侧分别是陆地和海洋,具有显著的差异性;②边界是国界,是人为划分形成的;①边界两侧的区域是领土和领海,有明显的联系。②边界南侧的区域叙利亚不是封闭的,封闭是相对的。
第2题,图示所在的中东地区属于发展中地区,临近欧洲发达国家,由于能源的开发,经济水平较高,所处区域的发展阶段是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后工业化阶段是发达国家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答案】:1.A 2.B
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图,完成3~4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3.下列关于广东省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空间结构形式变化不大
B .交通运输没有形成网络状
C .城市形态由独立的点状发展为岛状的城市群
D .在此时期,广东的农业空间分布形态不会变化
4.在此变化过程中,广东省产业结构会出现( )
A .农业所占的比重下降,农业产值减少
B .工业所占的比重下降,工业产值增加
C .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产值增加
D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产值均增加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交通联系更加密切。
第4题,区域发展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但产值并不一定减少;工业所占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
【答案】:3.C 4.C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5.图中A 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 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6.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第5题,A 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 地现在变为了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
第6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
【答案】:5.B 6.C
读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7.图中①②③曲线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排列为( )
A .①②③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8.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有( )
A .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快
B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科技创新
C .人地冲突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D .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初起步
【解析】:
第7题,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因此③代表第一产业,①代表第三产业,②代表第二产业。
第8题,由Ⅰ阶段曲线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大,工业比重开始增加,处于起步阶段。
【答案】:7.B 8.D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 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9~10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9.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 .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 .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 .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10.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 .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 .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 .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
第9题,甲为南方地区,乙为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故其耕地比重大。
第10题,甲地区以水田为主,乙地区石油、煤炭资源均比甲地区丰富。南方地区(甲地区) 由于经济发达,能源短缺,导致其能源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北方地区(乙地区) 水资源短缺,需跨流域调水来解决其水资源短缺问题。
【答案】:9.D 10.D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1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C .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
D .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12.关于东部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中、西部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B .短期内可能引起东部地区失业人口的增加
C .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D .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解析】:
第11题,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对外联系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优于中、西部地区,且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对内、对外起着辐射带动作用。
第12题,东部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会加重中、西部的环境污染。
【答案】:11.D 12.A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地区,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13~14题。
13.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煤炭资源丰富  D .水能资源丰富
14.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解析】:
第13题,川、渝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加上位于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第14题,从材料中可知,把“调水”变“调电”可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即可减少上游水库的库容,加大对中下游水量的供应。
【答案】:13.D 14.A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15~16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1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 .③④⑤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16.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 .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
第15题,由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为丹江口水库,冬季水量少;沿线需开挖新河道;建穿黄隧道;沿线工业不发达,污染轻;调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缓解环境恶化。
第16题,调水可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沿线及受水区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化问题加重;加大海河流域的洪涝威胁。
【答案】:15.B 16.D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于2015年6月29日正式开工,标志着这条联结中俄两国的陆上能源通道全线启动建设。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据此回答17~18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17.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 .天然气气源相对充足
B .俄罗斯东部地区劳动力充足
C .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低
D .基础设施完善
18.中俄天然气合作的意义有( )
①加快俄罗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
②实现俄罗斯西部的燃气化,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③解决中国国内能源紧张问题,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改善大气环境,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
第17题,由图示可知,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气源地较多,气源相对充足。
第18题,中俄天然气合作两国将获得双赢,对俄罗斯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中国可缓解能源紧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于环境保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答案】:17.A 18.C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读图完成19~20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19.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 .科技力量雄厚
B .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
C .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D .市场广阔
20.保定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②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
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第19题,保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科技力量弱,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人口数量较少,市场需求没有优势。由图示可知,保定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便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第20题,为了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承接大量的重化工业,会引起环境污染;快速推进城市化,会加剧城市环境问题。
【答案】:19.B 20.C
二、综合题(共40分)
21.某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①②两幅图片,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1)A、B 、C 、D 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①的是___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②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2分)
(2)比较C 、D 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2分)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3)(水稻、青稞、棉花) 中的一种,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请说明理由。(9分)
A 区选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区选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区选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2分)  B(2分) 
(2)

 对比项目

C区域

D区域

土地利用类型

 

以旱田为主的耕地(1分)

典型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

 

(3)
A区选种青稞(1分),理由是A区高寒,适合耐寒作物青稞生长。(1分)
B区选种棉花(1分),理由是B区夏季高温,光照充足,适合棉花生长。(1分)
C区选种水稻(1分),理由是C区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片①是拉萨的布达拉宫,应位于A区;图片②是放牧景观,应位于牧区B。
(2)C区为江南区,其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区域是北方地区,降水少,其土地利用类型是以旱田为主的耕地。
(3)A区位于青藏高原,其特征是高寒,所以适宜种植耐寒作物青稞;B区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夏季高温,光照充足,适合种植喜光的棉花;C区域位于南方地区,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适合种植喜水热的水稻;
考点:中国分区地理
22.(2016·东北育才中学期末) 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继C 线之后,中国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又开始D 线工程,气源位于土库曼斯坦,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中国,管道全长1 000公里,预计2016年建成通气。该管道是世界管道建设史上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它将与已经建成的连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A 、B 、C 线一道,形成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网,输气能力将从每年550亿立方米提升到850亿立方米,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输气系统。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1)说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亚起始点的气候特点。(3分)
(2)中国—中亚天然气D 线穿越巍峨险峻的帕米尔高原等地区,简述工程建设中,主要的不利条件有哪些?(5分)
(3)简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工程对中国的意义。(6分)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大。
(2)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途经地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跨越河流,桥隧工程多;高寒、缺氧等,施工难度大。
(3)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解决华中、华南地区能源短缺矛盾;有利于环境保护;能够增加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促进经贸往来,互利共赢,增进传统友谊。
(1)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大。(3分)
(2)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途经地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跨越河流,桥隧工程多;高寒、缺氧等,施工难度大(4分)
(3)对中国的意义: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解决华中、华南能源短缺矛盾,环境保护,增加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促进经贸往来,互利共赢,增进传统友谊。(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气候特点作答时,应明确其具体的气候类型,然后从气温、降水的情况去作答。
(2)工程建设的不利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作答。帕米尔高原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不利于工程机械、物资进场;自然条件方面,帕米高原地势高,起伏大,高寒、缺氧、冻土、生态脆弱等,均是施工中的不利条件。
(3)天然气是较清洁能源,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调入中国,对中国的意义,可从缓解能源供应紧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国际间的能源合作、促进经贸往来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1:家具制造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近年来逐渐向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我国成为承接该产业的最佳国家。近年来,由于家具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我国加大了对国内木材资源的开发。
材料2:图甲是美国家具进口额、中国家具出口额及中国对美国家具出口额分析图,图乙是我国家具行业各省市出口占比示意图。
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一)
(1)据材料描述美国家具进口额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国的原因。
(3)我国在承接家具产业转入时,哪些省份具有突出优势?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家具进口额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从发达国家的 劳动力成本高,家具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方面阐述。
第(2)题,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 最佳承接国的原因可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土地等方面分析。
第(3)题,沿海省份,拥有良 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答案】:
(1)美国家具进口额不断提高,呈上升趋势。家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家具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本土家具产量减小,进口量增 大。
(2)我国家具市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经济快速增长。 
(3)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具有承接优势。交通便利;海运发达;劳动力充足; 劳动力素质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区域地理环境人类活动
  • 上一篇: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
  • 下一篇:湖北省孝感重点高中等八校高一2016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