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此时为__ _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__。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3)此时,__ _经线和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 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简要分析原因。
28.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结合下图中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1)比较上海、哈尔滨秋季(9~11 月)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上海与成都纬度位置相近,但成都的冬季气温高于上海,试分析其原因。
(3)夏季到拉萨旅游,游客必备防晒用品和较厚衣物。请运用所学地理原理分析其原因。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下图为2015年1月27日20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局部分布图。
(1)描述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等压线分布特点并说明 A 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简述图中时刻 B 点天气状况及成因。
(3)据图判断中国四大临海中风浪最大的海域并说明理由
1-5 AABAD 6-10 DBBCC 11-15 DDBDB
16-20 CDCDB 21-25 BDBAD
26.(15分)
ABC为昏线,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点地方时为18时,即90°W为18时,180°经线为12时,120°E为12时-4时=8时。0°经线为0时,此时180°经线和0°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绘光照图时,注意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1)6 22 (23°26′N,180°)
(2)8
(3)180° 0°
(4)见下图:

:以矩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自转的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日界线等相关知识,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并灵活应用.
试题分析:
(1)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时间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图中经度变化可以判断黑夜的中央为0°,太阳直射经度为180°,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180°).
(2)太阳直射经度为180°,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为8时.
(3)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0时经线,一条是180°经线.太阳直射经度为180°,0时经线对应的是0°,新旧比例是1:1.
(4)考点: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27.(10分)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 600小时<</font>甲<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有山脉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 400小时<</font>乙<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短。
试题分析:
(1)此题直接考查读图能力,难度不大。看图可知,图中年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从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等方面分析年日照时数的长短。
【考点定位】等值线判读,我国区域地理。
【名师点睛】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是中国地理的重中之重,经常成为考点。祁连山的降雨量分布规律必须掌握:从垂直角度,即从河西走廊向祁连山呈先升后降趋势,在山腰地区降水量最多,这对其植被形成起了关键作用。祁连山从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山腰林带逐步收窄、底部海拔上升。在等值线图上,祁连山降雨量成闭合曲线,高于周边地区。
28.(12分)
【答案】(1)秋季(9~11月)降水差异:上海为260 mm左右,哈尔滨为70 mm左右;上海秋季降水量大于哈尔滨。
原因:秋季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或夏季风减弱);锋面雨带南移,所以上海秋季降水较哈尔滨多。
(2)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的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
【来源】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秋季降水为260mm左右,哈尔滨秋季降水为70mm左右。上海秋季降水量大于哈尔滨。秋季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夏季风减弱,锋面雨带南移。上海受雨带影响时间长,所以上海秋季降水较哈尔滨多。
(2)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对其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缺少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
【考点定位】该题主要考查气候特征比较和原因分析以及大气受热过程。
【方法总结】气候特征的描述(或对比)应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其中气温应从全年气温高低和气温的季节变化两方面入手,而降水应从年降水量多少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两方面入手。
29.(13分)
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分析,我国大陆东部地区等压线南密北疏,数值由北向南递减。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A气压中心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第(2)题,B点位于冷暖气团交界处,属于冷锋过境天气,所以伴有阴雨或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第(3)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在东海区域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风高浪急。
【答案】(1)等压线南密北疏;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
(2)阴雨(雨雪)、大风、降温。冷锋过境。
(3)东海。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风高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