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图中虚线为等压线(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3题。
1.此时图示区域水平气压差最大值可能为( )
A.12 B.18 C.20 D.22
2.此时甲地吹(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3.有关此时我国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受冷高压控制,多阴雨天气
B.冷锋已经到达华南地区,华南地区降温降水
C.冷锋已经到达东北地区,带来了阴雨天气
D.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判读。
【答案】1.B 2.A 3.C
解析:1题,该区域气压最大值在1024---1028之间,最小值在1008---1012,所以差值在12---20之间,B正确。
2题,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右偏30—45°,为西北风,A正确。
3题,东北地区受到低压控制,形成锋面气旋,多阴雨天气,C正确。
【思路点拨】要熟悉等压线判读的一般方法,理解本题等压线位置的天气状况,本题难度不大。
下图为对某天气系统在我国各地过境的降雨量预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高压 B.低压 C.冷锋 D.暖锋
5.该天气系统过境,给甲地带来的气象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风暴潮 D.寒潮
【答案】4、B 5、A
【解析】4.读图,该天气系统带来降水,且降水量等值线呈南北分布,最可能是低压系统影响,B对。高压控制没有降水天气,A错。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是东西方向延伸,C、D错。
5.该天气系统过境,给甲地带来的降水量大,产生的气象灾害是洪涝,A对。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甲地不在沿海,B、C错。寒潮来自北方,根据降水量变化,该天气系统来自东部海面,D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主要气象灾害类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6.该区域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可能是
A.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B.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C.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7. 若甲地的对面驶来一艘轮船,其桅杆上的旗帜飘向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南
【答案】6.D7.A
【解析】6.因最冷月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所以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那么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可判断该区域为南半球;从地理位置分析,该区域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D。
7.因该区域为冬季,盛行西北风,所以桅杆上的旗帜飘向东南。故选A。
考点:等温线判读、气候类型分布
M1 下图甲、乙两国都以生产和输出粮食较多而闻名于世。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甲、乙两国农业类型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B.甲国粮食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比乙国低
C.甲国比乙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D.甲国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比乙国多、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比乙国低
9.导致甲、乙两国粮食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国比乙国土壤更肥沃、地势更平坦 B.甲国比乙国人口更多、土地资源更丰富
C.甲国比乙国纬度低,气候湿润,水热条件更优越
D.甲国比乙国纬度低,光照更充足、水源更丰富
【知识点】本题考查农业类型判断及特点分析。
【答案解析】8.D 9.C
解析:8题,甲为泰国,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该国人口稠密,商品率及机械化程度都较低;乙国为俄罗斯,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该国人口密度小,商品率及机械化程度都较高。D正确。
9.题,甲国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国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种差异主要是其纬度不同,造成气候类型不同形成的,甲国比乙国纬度低,气候湿润,水热条件更优越,C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是典型的区域地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但难度不大
下图是东南亚三个国家的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据图可以看出2010年与2000年相比
A.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都上升 B.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都上升
C.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都上升 D.柬埔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最小
11.对2010年产业构成及其推断正确的是
A.泰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最合理 B.柬埔寨处于区域发展平衡阶段
C.缅甸单位产值劳动数量最少 D.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柬埔寨
【答案】10、D 11、A
【解析】10.据图可以看出2010年与2000年相比,缅甸、柬埔寨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A错。 泰国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B错。泰国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C错。 柬埔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最小,D对。
11.2010年泰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最合理,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一产业,A对。 柬埔寨处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B错。缅甸第一产业为主,单位产值劳动数量最多,C错。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泰国,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错。
考点: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区域发展的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56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知识点】本题考查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原因分析、农作物种植特点分析等。
【答案解析】(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解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主要是污染源及污染物总量少。结合题干信息,“1957钱开始垦荒”说明其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说明其“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解析:本题要紧紧抓住“气候”原因分析,主要是抓住气候要素里面的气温来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季节来分析。通过图可知,该地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解析: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该地为黑土,本身土壤肥沃;根据“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知,该地精准施肥,能很好的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说明三个内涵:一是稻米品质好;二是产量大;三是技术先进,示范作用强。结合这一思路便可得出结论。“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说明其稻米品质好;“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说明其产量大;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
【思路点拨】本题对图文及表格的解读能力要求较高,设问很好,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中等,是一道很不错的综合题。
37. 下图为某半岛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下表为图中某地气候资料表。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
24.5
24.8
26.9
28.7
30.2
29.2
27.7
27.3
27.7
28.7
28.0
26.3
降水量
/mm
0.0
0.0
0.0
2.0
12.0
592.0
682.0
487.0
307.0
61.0
23.0
2.0
(1)简述图中地区的地形特点及东西两岸大陆架的特点。
(2)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主要的分布区,并分别说明理由。
(3)该地气候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分析原因并指出解决措施。
【答案】(1)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东部高西部低,东部大陆架陡峻狭窄,西部大陆架平缓宽广。
(2)水稻。理由:该地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较大,耕地应为水田。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理由: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农耕。
(3)旱涝灾害。原因:主要是由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偏多,易形成涝灾,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偏少,易形成旱灾。措施:兴修水利,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
【解析】(1)从图上的等高线可以看出,海拔大于200米,小于500米,所以是低山、丘陵地形,从等高线的稀疏可以看出西部的等高线更稀疏,所以地势更平坦,更宽阔;而东部的等高线更密集,所以地势更陡峭。
(2)从气候资料分析,该地水热资源丰富,而且气温高时,降水丰沛,适合水稻的生长。因水稻适合生长在平原地区,从等高线分布分析,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表明地势平坦,因此要选择在西部和南部的平坦的地方种植。
(3)结合资料反映当地终年高温,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故容易形成旱涝灾害分析。旱涝灾害的措施主要从加强预报,建设水利工程等方面分析。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旱涝灾害
41.“环境保护”模块
下图为浙江省某河流示意图,图中水质测站右侧标注某时期该测站水质情况(从Ⅰ—Ⅱ—Ⅲ—Ⅳ—Ⅴ,水质依次变差,其中Ⅴ为水质最差),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丙河段河流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流向东北,流域较大B.水量不大,流量稳定
C.河道弯曲,洪泛严重D.结冰期短,含沙量大
(2)推测甲到丙河段水污染程度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3)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会导致鱼类死亡,请分析其发生过程?
【答案】(1)A
(2)变化情况:污染情况先变严重后减轻;原因:水中废物排放量逐渐增加(积累);千岛湖湖水的稀释作用
(3)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鱼类死亡
【解析】(1)读图可以判断,丙处是河流下游,河流流向东北,流域较大,A对,B错。临近入海口,河道宽阔,洪泛较少,C错。无结冰期,D错。
(2)根据图中标注的水质等级,从甲到丙河段水污染程度变化是污染情况先变严重,后减轻。污染加重是因为水中废物排放量逐渐增加,积累多。后减轻是受千岛湖湖水的稀释作用影响。
(3)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生长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鱼类死亡。
考点: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水污染情况变化及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