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时间:2017-09-21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1.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②③④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的大气热力作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保大地”的原理可知太阳辐射的能量是给予了大气(吸收了极少部分)、大地(吸收)可以肯定图中的④只能代表太阳辐射,答案就是唯一的了,大气的热量来源主要是两部分:通过水汽、CO2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和直接从太阳辐射那里吸收的极少部分,则图中的②只能代表大气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了大地,减少了地面因地面辐射而造成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故图中的①表示的是大气逆辐射,③代表地面辐射。故选C
考点: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全过程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全过程,明白大气的热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还有一少部分是通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的吸收作用得到的。试题难度比较适中
2. 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    )
A. 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B. 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 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 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阴天,云雾多,白天削弱了太阳辐射,云的反射作用强,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夜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晴天,云少,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云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晴天气温日较差大。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云层对大气的保温作用。
3. 图中A、B、C、D处于同一纬度,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明白:陆地(A、D昼夜温差)大于海洋(B、C),再根据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气温不会太低(大气逆辐射强),C正确。
考点:同一纬度海陆昼夜温差在不同天气下的大小比较。
4. 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进而形成环流。白天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高,故陆地应空气上升,①错误,③正确;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海洋盛行上升气流,②正确,④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本题还可结合城郊环流、山谷环流设计试题。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  )。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6. 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5. B    6. C
【解析】
5. 由材料可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城市气温高,气压低,故选B。
6. 为了减少工业对城区环境的影响,有环境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范围以内,甲位于城区,乙丁位于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内,如果布局化工厂,对城区环境影响大,丙位于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以外,故选C。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左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右图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8. 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7. C    8. B
【解析】
7. 甲、乙两地纬度位置基本相同,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甲地距离海洋近,降水丰富,乙地深居内陆,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故选C。
8. 读图可知,甲位于南纬33°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C之间,且最冷月在7月份,夏季温度高,故选B。
读我国锋面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 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   )。
A. 4、5月, 5、6月,7、8月前后    B. 5、6月,7、8月, 9、10月前后
C. 2、3月,4、5月,6、7月前后    D. 10月,8、9月,7、8月前后
10. 2003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  )。
A. 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
B. 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过长
C. 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的东海一带
D. 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长
【答案】9. A    10. B
【解析】试题分析:
9.读图,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其位置分别是南部沿海一带、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东北地区,月份分别是4、5月,6月,7、8月前后,B对。A、C、D错。
 
 10. 2015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长,D对。A、B、C错。
考点: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区域旱涝灾害的成因。
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下图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的是(   )
 
A.     B.       C.     D.
12. 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 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均为冷暖气团交界面,为锋面,甲处锋面坡度大,为冷锋,右侧乙处锋面坡度小,为暖锋,结合图中锋面符号,三角为冷锋,半圆为暖锋,故选B。
12. 甲地冷气团控制,气温低,A错;乙地暖气团锋前,连续性降水,排除B;根据北半球气旋水平运动规律——逆时针辐合,故甲地为偏北风,乙地为偏南风,排除C。甲地受冷锋影响,会发生沙尘天气,乙地在暖锋锋前,可能为连绵阴雨天气,D对。故选D。
【点睛】冷锋和暖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冷锋、暖锋中的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所以锋面类型和锋面前进的方向也就不同。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与暖气团在锋面上被迫抬升的气流运动箭头方向相反。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借助于冷气团的箭头方向来判别冷、暖锋。
二、锋面符号不同。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而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
三、锋面坡度(即锋面线与地面的夹角)不一样。
因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因此在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迅速抬升,因此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缓慢移动,故暖锋坡度小。
四、冷锋、暖锋降水的位置和范围大小不同。
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而暖锋降水全在锋线前,雨区范围较宽。
五、冷锋、暖锋降水的时间、强度也不一样。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暖锋降水时间长,强度小。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读右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为(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中纬西风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东北信风带
14. 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    )
A. 都向南移    B. 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
C. 都向北移    D. 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
15. 从盛行风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ºS,76.3º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16. 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影响很大的气压中心是(    )
A. 赤道低压    B.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 西伯利亚高压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17. 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副极地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答案】13. B    14. C    15. B    16. B    17. B
【解析】
13. 读图可知,图中D位于北纬30°-60°之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故选B。
14. 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做季节性移动,在每年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故选C。
15. 南极考察基地位于(69.5ºS,76.3ºE),位于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内,南半球的极地东风风向为东南风,所以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东南风,故选B。
16. 夏季,随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增强,其季节性北移,导致我国雨带做相应的移动,故选B。
17.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故选C。
读下列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8. 关于A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布于亚洲南部地区    B. 为热带草原气候
C. 其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D. 此气候类型各大洲均有分布
19. 关于B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北方是其最典型的分布区    B.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欧洲西部最典型的原因是西风和暖流的影响
20.  下图中表示暖锋的图形正确的是(   )
 
A.     B.     C.     D.
21. 下列哪些属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
①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 ②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③夏秋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 ④冬季北方寒冷干燥的天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8. C    19. D    20. B    21. D
【解析】
18. 读统计资料可知,A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均有分布,AB错。形成原因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C对。该气候类型在南极洲、欧洲没有分布,D错。故选C。
19. 读图可知,B地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我国没有该气候类型分布,AC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B错。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分布最为典型,D对。故选D。
20.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面为暖锋,锋面附近的气流运动方向相同。读图可知,A锋面两侧气流运动方向相反,为冷锋,A错。B锋面两侧气流运动方向相同,为暖锋,B对。锋面的符号标在其运动方向上,C为冷锋,D图中锋面向冷气团移动,为暖锋,但是锋面符号朝向错误,应当朝向冷气团,D错。故选B。
21. 反气旋为高压,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形成的,①错。长江流域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②对。台风是气旋系统,③错。冬季北方寒冷干燥的天气是受亚洲高压控制形成的,④对。故选D。
2001年初,一份以3 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到2010年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上升18~80厘米。在过去十年里,海水已经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11月15日,美国权威的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专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50年之内,由9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据悉,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和图瓦卢一样的威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2. 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归结于(    )
A. 城市热岛效应    B. 地质天文原因    C. 地区现代战争    D.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23. 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平面上升    B. 森林越来越多
C. 臭氧大量减少    D. 大量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CO2
24. 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B. 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C. 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D. 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25. 防治全球变暖应采取(   )
A. 各国要制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不要去管别的国家
B.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C. 砍伐森林,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
D. 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
【答案】22. D    23. D    24. A    25. B
【解析】
22.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而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致,故选D。
23.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是由于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加所致,同时,由于大量毁林,森林越来越少,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降低,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故选D。
24. 高纬度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不适宜种植业发展,而全球变暖会使得热量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的分布,A对。全球变暖,用于制冷的能源消耗量会增加,B错。全球变暖会使温带地区的蒸发量增加,美国小麦带变得更加干旱,不利于农业生产,C错。冰川融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淡水资源减少,D错。故选A。
25. 全球变暖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应当进行国际合作,A错。防治全球变暖,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B对。砍伐森林,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加剧,C错。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会阻碍经济发展,D错。故选B。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A. 向北、暖流    B. 向北、寒流    C. 向南、暖流    D. 向南、寒流
27. ①处比②处(    )
A. 温度、盐度均高    B. 温度、盐度均低    C. 温度高、盐度低    D. 温度低、盐度高
28. 图示海域有可能位于(    )
A. 英国西海岸    B. 美国西海岸    C. 中国东海岸    D. 加拿大东海岸
29. ①处的年太阳辐射总盆=量与同纬度海城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①处比同纬度海区(    )
A. 正午太阳高度大    B. 白昼时间长    C. 空气中云量多    D. 空气中尘埃少
【答案】26. A    27. A    28. C    29. C
【解析】
26.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向北凸出,为向北流动的暖流,故选A。
27. 读图可知,等温线自南向北降低,①处比②处气温高,①处气温较②处高,蒸发量大,盐度高,故选A。
28.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向北凸出,为向北流动的暖流,应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故选C。
29.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暖流流经,暖流经过附近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降水量大,阴雨天多,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量小,故选C。
【点睛】暖流和寒流的判断:
1、洋流概念法: 
由水温高处向水温低处的是暖流,反之是寒流。一般地,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是寒流,反之是暖流。 
2、洋流成因法: 
根据洋流(风海流)分布海区的风带来判断。根据相邻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差异来判断(密度流)。 
3、海水等温线图中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暖高寒低”:
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如图①,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②“凸向即流向”:
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如图②,该图是海洋局部等温线分布状况,则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0.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31.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 ①    B. ④    C. ⑤    D. ⑥
32. 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30. C    31. C    32. A
【解析】试题分析:
30. 图中①是水汽输送,我国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可实现水汽输送,C正确。
31. 南水北调对地表径流施加了影响,⑤是地表径流,C正确。
32. 水循环可塑造地表形态,③错;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④错,A正确。
【考点定位】水循环的环节和意义
【知识拓展】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它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中,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循环又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还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形形态。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3. C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
A.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
B.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
C.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D.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
34. 图中虚线表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 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
B. 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
C. 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D. 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 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东北河流主要河流补给形式为夏季的大气降水(A)和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B),地下水补给(C),流量平稳,水位变化不大。图中看出地下水补给集中在5月份和冬季(枯水期),补给量大,而在春季(3—4月)和夏季(6—9月)两汛期,补给量少因为在河流汛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河水补给地下水,故量少,反之在枯水期则多。
34. 大坝水库对河流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在汛期,蓄水,流量较修建前小,枯水期,放水,流量较修建前大,使得季节变化小,流量平稳。
点评:地下水和其他水体的互补关系。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5. 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
A. 盛行西北风    B. 盛行西南风    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潜水补给河水
36. 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  )
A. 冰雪融水 冬季    B. 大气降水 冬季    C. 地下水 春季    D. 大气降水 夏季
【答案】35. A    36. B
【解析】试题分析:
35. 读右图,可以看到,河水补给两侧的地下水,说明河流此时是汛期,水位高。根据左图信息判断,该河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河流是汛期,说明南半球是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西北风,A对。B、C、D错。故选A。
36. 结合前面分析,甲河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所以汛期主要是在当地的冬季,B对。故选B。
【考点定位】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河流补给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7. 珠江三角洲发生咸潮的可能性最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  )
①冬季降水量少, 江河水位下降 ②工业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加,用水又多浪费③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38. 降低咸潮所造成损失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建设节水型社会 ②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  ③加强咸潮监测与研究工作 ④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节管理办法 ⑤成立协调小组统一抗咸 ⑥在河口处修建拦河大坝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37. D    38. A
【解析】
37. 珠三角发生咸潮的原因主要包括,珠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少,河流水位下降,海水沿河道上溯,导致咸潮发生,同时,珠江水量减少,与工业规模扩张有关,全球变暖又加剧了咸潮发生的几率,故选D。
38. 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加强咸潮监测与研究工作,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节管理办法,成立协调小组统一抗咸,可以降低咸潮损失,①②③④⑤对。而在河口处修建拦河大坝,会导致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影响环境,⑥错。故选A。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9. 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 E处气温比H处高    B. F处气压比G处低
C. 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 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40.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答案】39. B    40. A
【解析】试题分析:
39. 读图,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根据箭头方向,E处海拔高,气温比H处低,A错。大气环流主要在对流层,顶部最大高度是17-18千米,F处的高度不可能到达60千米,B错。气流②只可能是南北方向运动 ,C错。F处海拔高,气压比G处低,D对。
40.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环节①是在陆地上的大气降水,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A对。环节②是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水分,B错。环节③海洋水汽蒸发,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C错。环节④是水汽输送,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与海陆热力差异相关,D对。
考点: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海陆间大循环的主要环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 下图是两地气压分布图,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从气流的运动状况看,左图为____天气系统,右图为____天气系统,C、D两地相比,_________风力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B两地都是冬季,且都位于高纬度地区,夜晚更寒冷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两幅图如果都位于北半球,则C地为___________风,D地为___________风。
(4)若有一幅北太平洋逆时针旋涡状云图,则A、B两图比较符合云图的是_____,云图上反映的天气系统名称是______,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的形式是_____,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影响有_________。
【答案】(1)气旋   反气旋     D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B   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  (3)东南   西北  (4)A   气旋   台风   强风,暴雨,风暴潮
【解析】(1)读图可知,左图中气压自周围向中间逐渐降低,为低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为气旋,右图为反气旋。CD处等压线的水平距离相同,但是C处等压线的气压差较D处小,所以D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A位于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而B为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更低。
(3)北半球的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在风向向右),所以C处风向为东南风,D处为西北风。
(4)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的气流,读图可知,A辐合。在大洋上的气旋,为低压中心,在西北太平洋上强烈发展的气旋为台风。台风的危害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形成。
42. 读我国两区域的河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河流分上、下游两段,航行条件较好的是___________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_______。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________,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促使这种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______能。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图所示的水循环。
【答案】(1)源头 调节河流水量 大气降水 下游 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2)冰雪融水 大 小  (3)海陆间循环 太阳辐射 重力 陆地内循环 甲
【解析】(1)读图可知,①位于河流的源头,对河流起到补给作用。而②位于河流中游,对于河流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该河流流向海洋,距海较近,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河流上游大气,落差较大,水流流速快,不适宜发展航运,而下游河段,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
(2)读图可知,乙图中河流附近山脉海拔在6000米,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周边沙漠广布,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但是海拔高,冰雪融水丰富,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与气温有关,气温高融化量大,气温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甲图中河流流进海洋,为海陆间循环。促使水发生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的动力为太阳辐射和重力能。乙图河流为内流河,只是参与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使得陆地水体不断更新。甲河参与海陆循环,所以可以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
【点睛】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43.  以下是我国水资源情况的相关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2000年中国河流水质情况统计图。
 
材料2  太湖流域2001年10月某一周质量周报
 
材料3  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表
 
(1)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2)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水体中溶解氧及氨氮两项指标呈______________相关,依据表中信息,判断上海青浦急水断面的水质类别为____________。
(3)解决材料3中紧缺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4)为解决上海水资源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答案】(1) 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2) 负 Ⅲ类水质  (3)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  (4)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水污染严重,水质差。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2)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水体中溶解氧及氨氮两项指标呈负相关,依据表中信息,上海青浦急水断面的pH和CODMn数值,判断青浦急水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
(3)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措施,主要是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
(4)为解决上海水资源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等。
考点:我国水资源突出问题,水资源污染状况,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污染问题的措施。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月考地理试题
  • 上一篇: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2016-2017学
  • 下一篇: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