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2)

时间:2017-09-10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13.锋面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读图表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用因果推导法串大气圈
上海2013年11月23日至25日的气象数据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风力 气压 天气
2013.11.23 20℃ 11℃ 3~4级 1 018 hPa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用因果推导法串大气圈
2013.11.24 19℃ 8℃ 7~8级 1 021hPa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用因果推导法串大气圈
2013.11.25 14℃ 6℃ 4~5级 1 029 hPa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用因果推导法串大气圈
 
(1)观察对比图1和图2,从锋面的定义、雨带位置和范围大小等角度,以列表形式比较冷锋和暖锋天气的不同点。
(2)根据表中气象数据判断这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并说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及过境后天气的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
1.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解析】高空等压面分布是乙处高,甲处低,则可推知高空气流由乙流向甲,进一步推出近地面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由甲流向乙是南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B项正确。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用因果推导法串大气圈2.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晴朗天气,大气反射弱;湖泊湿地,比热大,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慢;CO2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较多补偿地面热量;冰雪地面,地面的反射增加,地面吸收热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少,a→b的转化率减小。
3.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解析】依据材料中冻雨形成过程,可看出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特点:上层要低于0℃、中间高于0℃、近地面又低于0℃,四幅图中B图符合。
 
4.B
5.C
6.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解析】
4.启程时为11月5日,亚欧大陆温度低,大气下沉,受高压控制,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了亚洲高压。
5.在这一季节,北纬60度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但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上形成了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6.考察期间为冬季,在东亚地区,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盛行西北风。
7.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根据气压带和风向判断,①图位于北半球低纬度。②图位于北半球中纬度,③图位于南半球低纬度,④图位于南半球中纬度。所以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①②,C对。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8.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解析】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流动性差,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形成雾霾天气。低气压控制时,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的空气容易扩散。故D错误;锋面过境时,两侧的气压梯度比较大,风比较大,污染空气也容易扩散,低压、锋面影响时阴雨天气也较多,雨后空气中尘埃物质少,也不易形成雾霾天气,所以A、B影响时不易形成雾霾天气;反气旋控制时,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尘埃物质不容易扩散,污染的空气也不易扩散,因此C天气系统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9.D
10.A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解析】试题分析:
9.根据气候温度划分出四季。图中大致自南向北从夏季过渡到秋季,再到冬季,温度越来越低。自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减小,温度变低,所以各地纬度差异大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
10.该日,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温度高,仍处在夏季,A项正确。B项中南岭因海拔较低,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不明显,不是南部沿海温度高的主要原因。C项中,海洋对南部沿海温度会有所影响,但不是导致南部沿海温度高的主要原因。D项中,台风登陆,气温会降低,另外一方面,立冬日(11月7日)台风基本不会发生,所以D项错误。
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
 
11.C
12.A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解析】试题分析:
11.甲图图示季节大陆上出现高压,应为该地区冬季,最有可能的月份是1月份;乙图图示季节大陆上出现低压,应为该地区的夏季,最有可能是7月份。C项正确。
12.M地在高原隆起前位处该高压中心的东北侧,盛行偏南风(西南风),风从较低纬度吹来,且从印度洋吹来,温度较高,降水量较多;高原隆起后M地位于该高压中心的东南侧,盛行偏北风(西北风),风从较高纬度吹来,且从亚欧大陆中部吹来,温度较低,降水量较少。A项符合题意。
考点:气压的变化、地形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13.(1)
  冷锋 暖锋
定义 冷空气向暖空气方向移动的锋 暖空气向冷空气方向移动的锋
锋面雨    
带位置 锋后 锋前
锋面雨    
带范围 较小 较大
 (2)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解析】(1)通过读图、调运所学知识回答该小题。
(2)根据表格中上海市的天气变化情况,不难判断出此时是受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高考复习方法大气圈因果推导法
  • 上一篇: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
  • 下一篇: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2讲用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