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成“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 石油、天然气丰富
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煤炭资源丰富
D. 水能资源丰富
2.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我国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研究。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下列关于两个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中下游
C. 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航运的需要
D. 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4.阿斯旺工程年泄洪量远小于三峡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汇处,河流落差大
B. 防止长江下游和入海口发生环境问题
C. 尼罗河上游地区降水较少
D. 阿斯旺工程上游地区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5.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 年降水量少
C. 冬季降水少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 流速减小
C. 水位涨落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 水生植物增加
C. 鱼的种类增加
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A. 湖面少风浪
C. 冬季不结冰
9.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A. ①
10.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C. 入湖河水量减少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流域上游湖泊众多,峡谷风景秀丽。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沉积旺盛,是意大利主要的工农业分布地区。下图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1)波河流域降水量季节差别很大;但波河流量很稳定,季节变化很小。请分析以上现象原因。
(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波河上游及下游的开发利用方向。
(3)我国已规划在长江上游建立一系列水利工程进行水能开发,试分析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
(4)长江上的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已建成的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水利工程,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请分析该工程建设的利与弊。
参考答案
1.D
2.A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6讲借用三峡功能分析河流开发
【解析】试题分析:
1.川、渝地区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
2.该方案实施后,减少了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更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电力资源(水能资源)要从河流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2)明确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就减少了,这样就更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黄河下游断流天数也会减少。
【知识拓展】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
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从上述断流的原因可知,要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枯水季节来水少用水多的矛盾,其原则有四:
一是增加来水量;
二是减少用水量;
三是调整用水时间;
四是强化水体质量保护。
3.A
4.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6讲借用三峡功能分析河流开发
【解析】
3.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发电,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地区。
4.由于长江上游的来水多,故三峡水库的年泄洪量较大,而尼罗河上游的来水较少,其上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地区,降水量少,故河流流量较小,故河流的年泄洪量较小。
5.B
6.C
7.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6讲借用三峡功能分析河流开发
【解析】试题分析:
5.根据图中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对应月降水量的关系,可知降水量多的夏季,滑坡次数也多,所以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夏季降水多,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易引发滑坡。
6.三峡水库蓄水后,流速减慢了,水位稳定了,这不会引起滑坡,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水位涨落,导致沿岸地区土质疏松。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库区水面面积明显增加,水量也增加,鱼的生存空间增大了,所以水面面积扩大是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水生植物增加和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渔业的繁殖,鱼的种类不一定增加。
考点:该题考查水库库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整体性。
8.B
9.D
10.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6讲借用三峡功能分析河流开发
【解析】试题分析:
8.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出该湖为里海,位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湖面多风浪。图中湖泊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小,湖床海拔高度较高,湖水较浅;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湖床海拔高度低,湖水较深。该地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地区,湖泊冬季结冰。湖泊周围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淡水注入少而蒸发大,湖水盐度较高,灌溉用水少。
9.从上题分析可知,该湖盐度相对较高,图中④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较多,湖水盐度较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
10.20世纪30~50年代,里海沿岸地区人口迅速增加,河流用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导致湖水位下降加剧。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生态问题等。
11.(1)波河流域位于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降水量季节差别很大;
同时波河发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降水虽少,但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冬夏季差别小;
波河上游湖泊众多,对流量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调蓄作用。
(2)波河上游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地势落差大且风景秀丽,宜进行水能开发和旅游开发;
波河下游为波河平原,工农业发达,对水源及水运需求量大,宜开发航运和供水、灌溉等。
(3)长江上游降水量大,故河流流量大,同时地形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
长江上游人口较密集,工业较发达,水电需求量大, 市场广阔;
长江上游经济技术水平较低,不利于水能开发;
长江上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
(4)利: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
弊: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繁殖和生存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
使河流下游沉积的泥沙量减少,影响土壤肥力;
淹没大量城镇和耕地,带来移民问题,同时淹没文物古迹等。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6讲借用三峡功能分析河流开发
【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河流的补给形式,由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可知波河流域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雨水补给,又因为波河发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降水虽少,但有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故河流流量冬夏季差别小。
第(2)题,考查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向,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波河上游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地势落差大且风景秀丽,宜进行水能开发和旅游开发;波河下游为波河平原,工农业发达,对水源及水运需求量大,宜开发航运和供水、灌溉等。
第(3)题,考查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同时要分析这两方面的利与弊,这样回答才全面完整。
第(4)题,本题考查三峡水利建设的利与弊。
考点:本题组本题通过波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进行比较,重在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
点评:水系图与气温降水资料分布图的判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