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受乙图中所示气压带控制时,该地区气候特点为
A. 夏季高温多雨 B. 夏季高温少雨
C. 冬季温和多雨 D. 冬季温和少雨
2.该地区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为
A. 热带雨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热带荒漠带
下图“北京至乌兰巴托之间某地区冬春季节某日锋面活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3.图中所示为某日北京时间0时的锋面活动情况,锋面移动速度为40千米/时,该日18时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大风、雨雪 B. 连续性降水
C. 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D. 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天气是在一定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并时刻变化的。读图3,回答下列各题。
4.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为
A. 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5.如果该天气系统影响北京,则北京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阴雨 B. 晴朗
C. 盛行下沉气流 D. 气温下降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 地下水位上升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加 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7.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
2016年11月22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这是11月以来日本东北部发生的第2次震级超过6级地震。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受乙图中所示气压带控制时,该地区气候特点为
A. 夏季高温多雨 B. 夏季高温少雨
C. 冬季温和多雨 D. 冬季温和少雨
2.该地区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为
A. 热带雨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热带荒漠带
下图“北京至乌兰巴托之间某地区冬春季节某日锋面活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3.图中所示为某日北京时间0时的锋面活动情况,锋面移动速度为40千米/时,该日18时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大风、雨雪 B. 连续性降水
C. 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D. 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天气是在一定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并时刻变化的。读图3,回答下列各题。
4.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为
A. 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5.如果该天气系统影响北京,则北京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阴雨 B. 晴朗
C. 盛行下沉气流 D. 气温下降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 地下水位上升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加 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7.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
2016年11月22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这是11月以来日本东北部发生的第2次震级超过6级地震。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日本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
A. 板块内部 B. 海洋内部 C. 板块交界处 D. 海陆交界处
9.关于亚洲东部海沟与岛弧,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俯冲形成
B.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由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俯冲形成
C.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D.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10.在南美洲西岸向北行驶的渔船,遇到的情况可能有
A. 大气污染 B. 狂风暴雨 C. 海面封冻 D. 顺水航行
11.下图是“大西洋局部洋流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洋流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B. b洋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C. 洋流能使污染范围不变,污染程度减轻
D. 甲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图中I、II、III、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I、II B. III、IV C. I、III D. II、Ⅳ
13.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 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冷却凝固 B. 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C. 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 D. 外力作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是
A. 甲图上的景观 B. 乙图上的景观
C. 丙图上的景观 D. 丁图上的景观
15.对乙图中珠穆朗玛峰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 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 由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 全部由外力作用而形成
读下图“长江巫峡景观图”,完成下题。
16.M所指的地质构造是
A. 地垒 B. 地堑 C. 向斜 D. 背斜
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下图),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 冲积扇 B. 陡崖 C. 沙丘 D. 峡谷
18.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沉积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风力沉积作用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0.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热量
下图为某学者通过实地考察绘制的“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图中山地所在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22.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下图为某山地气温、降水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3.甲、乙、丙、丁是山地上不同海拔高度的四个点,位于该山地迎风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下图“中国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下题。
24.影响河西走廊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气候 B. 水源 C. 土壤 D. 生物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全面二孩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5.“全面二孩”出台后,将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的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迁入率 D. 迁出率
26.“全面二孩”实施后,可缓解的问题有
①劳动力不足 ②老龄化严重 ③城市环境问题 ④男女比例失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历史上的宜居古城甘肃永泰,到如今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迫使人口不断外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导致永泰古城人口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文化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生态环境因素 D. 经济因素
28.永泰古城人口外迁说明当地的
A. 环境承载力提高 B. 人口合理容量不变
C. 环境承载力降低 D. 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A. 板块内部 B. 海洋内部 C. 板块交界处 D. 海陆交界处
9.关于亚洲东部海沟与岛弧,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俯冲形成
B.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由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俯冲形成
C.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D.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10.在南美洲西岸向北行驶的渔船,遇到的情况可能有
A. 大气污染 B. 狂风暴雨 C. 海面封冻 D. 顺水航行
11.下图是“大西洋局部洋流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洋流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B. b洋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C. 洋流能使污染范围不变,污染程度减轻
D. 甲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图中I、II、III、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I、II B. III、IV C. I、III D. II、Ⅳ
13.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 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冷却凝固 B. 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C. 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 D. 外力作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是
A. 甲图上的景观 B. 乙图上的景观
C. 丙图上的景观 D. 丁图上的景观
15.对乙图中珠穆朗玛峰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 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 由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 全部由外力作用而形成
读下图“长江巫峡景观图”,完成下题。
16.M所指的地质构造是
A. 地垒 B. 地堑 C. 向斜 D. 背斜
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下图),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 冲积扇 B. 陡崖 C. 沙丘 D. 峡谷
18.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沉积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风力沉积作用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0.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热量
下图为某学者通过实地考察绘制的“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图中山地所在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22.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下图为某山地气温、降水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3.甲、乙、丙、丁是山地上不同海拔高度的四个点,位于该山地迎风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下图“中国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下题。
24.影响河西走廊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气候 B. 水源 C. 土壤 D. 生物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全面二孩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5.“全面二孩”出台后,将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的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迁入率 D. 迁出率
26.“全面二孩”实施后,可缓解的问题有
①劳动力不足 ②老龄化严重 ③城市环境问题 ④男女比例失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历史上的宜居古城甘肃永泰,到如今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迫使人口不断外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导致永泰古城人口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文化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生态环境因素 D. 经济因素
28.永泰古城人口外迁说明当地的
A. 环境承载力提高 B. 人口合理容量不变
C. 环境承载力降低 D. 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29.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A. 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 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 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 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下图为北京市两地铁站进出站客流量小时分布曲线图,其中,Z-score标准化值为正,表示该站点一小时内的客流量高于当天平均客流量,为负则表示低于平均客流量。读图回答下题。
30.地铁站
A. 甲、乙的客流量时间分布一致 B. 甲附近的功能区以商业区为主
C. 乙附近以工业区或住宅区为主 D. 客流量变化可反映城市功能区分布
二、判断题
31.寒潮是冷锋所形成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32.水循环可以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深刻影响地理环境特征。
33.南半球的气旋顺时针运动,反气旋逆时针运动。
34.板块消亡边界对应的典型的地表形态有:海岭、海岸山脉、裂谷等。
35.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风力、流水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侵蚀的现象。
36.纬度地带性在中纬度地带表现更为明显,经度地带性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比较明显。
3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因素。
38.城市的服务功能越多、越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39.一般而言,某区域人口的环境承载力都等于人口合理容量。
40.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是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的组合。
三、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6年11月,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暴雪天气,局部地区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雪。下图是我国东北及周边地区2016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
(1)A处是________气旋或反气旋)天气系统,在其控制下,易出现________天气。
(2)B、C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请说明理由。
(3)图示中控制北京地区的天气系统为________,其过境时,北京的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__。
(4)这次大范围暴雪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多项选择)
A.霜冻、冰冻等农业冻害 B.阻碍交通
C.洪水泛滥 D.净化空气
(5)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人口大量外迁,有人口总量减少的趋势,请分析这种人口迁移现象对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
42.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分别为非洲、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①-⑦用来表示相应的自然带),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①、②、④分别对应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分布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经度或纬度)地带性规律。
(2)乙图中⑤地对应的气候是________,⑥对应的自然带为________,产生⑤→⑥→⑦自然带差异变化现象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热量或水分)。
(3)乙图中③和甲图中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③自然带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名称)或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⑦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达到,导致其气候温差________(大或小),降水________(多或少)。
(4)甲图中马达加斯达岛东侧自然带与①对应的自然带相同,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其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
参考答案
1.B
2.C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世界主要自然带分布规律。学生要熟悉世界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熟悉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从纬度位置看乙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是北半球的夏季,图中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选择B。
2.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区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选择C。
A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图中锋面属于冷锋天气系统,根据图中的距离和锋面移动速度可以计算出该日18时锋面将经过北京,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大风、雨雪,选择A。
4.A
5.A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学生要能够识别天气系统图,掌握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和主要的天气状况。
4.从图中的等压线和风向可以看出该地中心气压低,大气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属于北半球的气旋,选择A。
5.气旋控制天气为阴雨天气,如果该天气系统影响北京,则北京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阴雨,选择A。
6.D
7.C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6.从图中可知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由50%减少到32%,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径流由10%增加到43%,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蒸发量由40%减少到25%;地表径流增加,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正确。
7.从图中可看出城市建设后植被覆盖率减少,降水下渗量减少,C正确;生活用水量与城市热岛效应与径流变化无关。
【考点定位】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8.C
9.A
10.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熟悉板块构造学说,能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熟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和地震,日本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板块交界处,选择C。
9.亚洲东部海沟与岛弧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俯冲形成,A对;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俯冲形成,B错;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C错;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D错。
10.南美洲西海岸有寒流经过,洋流自南向北流,在南美洲西岸向北行驶的渔船,遇到的情况可能有顺水航行。选择D。
11.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a 洋流是日本暖流,沿岸季风气候;b 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能使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减轻;甲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北海道渔场,D正确。
【考点定位】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方法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图中I、 III主要为沉积岩,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II属于断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那,Ⅳ处属于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选择D。
13.B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图中①是岩浆转化为岩浆岩是冷却凝固,②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是外力作用,③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属于变质作用,选择B。
14.C
15.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14.读图,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丙图上的景观,属于石灰岩溶蚀形成,C对。甲图上的景观是流水侵蚀下切形成的,A错。乙图上的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侵蚀作用,B错。丁图上的景观是流水侵蚀形成的,D错。
15.乙图上雄伟壮丽景观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B对,D错。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A、C错。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板块构造,地貌成因。
【名师点睛】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总是同时存在。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有差异,石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形成的。了解主要图片表示的地区,判断景观地貌的形成原因。
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从图中的岩层弯曲方向看,M处岩层向上弯曲,岩层没有发生断裂,所以M所指的地质构造是背斜,选择D。
17.A
18.B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17.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图中的实验有颗粒物质的选取,形成的是地貌是堆积体的外形特点,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有一定的坡度,因此此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故A正确。
18.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形成的原因为流水沉积作用,故选B。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9.A
20.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19.“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描述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A。
20.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体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在高低纬度的分布不均为基础而形成的。故选D。
考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性规律。
21.A
22.A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21.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判断图中山地基带的自然带类型,甲是针阔混交林,乙地落叶阔叶林,丙是热带雨林。山地垂直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判断三地所在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甲—乙—丙,A对。
22.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纬度,热量不同,A对。 水分、坡向、地形不是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C、D错。
考点:影响自然带类型多少的因素,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差异的影响因素。
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丁地降水量较多,气温较低,海拔高度较高,属于山地的迎风坡,选择D。
B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是这一地区的限制性因素,有水的地方才能形成绿洲,才能有人类活动,影响河西走廊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水源,选择B。
25.A
26.C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25.“全面二孩”出台后,将直接影响人口的出生数量,增加人口的出生率,A正确。间接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对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不大,BCD错误。
26.“全面二孩”实施后,出生人口增加,十多年后可以增加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年轻人口增多也缓解了老龄化问题,缓解男女比例失衡,但是对城市环境问题没有影响。C正确。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及其影响
27.C
28.C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27.材料表明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外迁,所以该因素属于生态环境因素。故选C。
28.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能容纳人口数量减少。故选C。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
A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最大的集中在城市中心,住宅用地面积最大的距离市中心稍远,最主要工业用地距离城市中心比较远。选择A。
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图中显示甲、乙的客流量时间分布不一致,A错;甲6时进站口客流量比较大,17时出站口客流量比较大,这时段主要为上下班时间,附近的功能区以住宅区为主,B错; 乙附近17时进站口客流量比较大,8时出站口客流量比较大,以工业区为主,不是住宅区为主,C错;客流量变化可反映城市功能区分布,D对。
31.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寒潮是冷锋所形成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带来大风、雨雪、霜冻等灾害。
32.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水循环可以发热量从低纬度带到高纬度,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深刻影响地理环境特征。
33.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的气旋顺时针运动,反气旋逆时针运动。
34.错误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板块消亡边界对应的典型的地表形态有: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等。
35.错误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36.错误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纬度地带性在高、低纬度地带表现更为明显,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地带表现比较明显。
37.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38.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城市等级不同,城市的功能也不同,城市的服务功能越多、越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39.错误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一般而言,某区域人口的环境承载力都等于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够养活的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0.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是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的组合。
41.(1)反气旋 晴朗 (2)B B地等压线较C地密集,风力大 (3)冷锋 雨雪、大风、降温 (4)ABD (5)积极影响: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资金、信息的交流等;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等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A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是反气旋,天气是晴朗天气。
(2)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越大, B地等压线较C地密集,风力大 。
(3)从符号可以判断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雨雪、大风、降温天气。
(4)大范围暴雪降温,会导致霜冻、冰冻等农业冻害;冰雪路滑,阻碍交通;冰雪没有融化,不会产生洪水泛滥;降雪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随之降落,净化空气;ABD对。
(5)人口流动主要影响经济、区域交流、环境问题等。积极影响: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资金、信息的交流等;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等
42.(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纬度地带性 (2)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带 水分 (3)副热带高压带 大 少 (4)地处热带,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降水,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带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从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带,再向南北两侧为②热带草原带, ④地中海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更替为纬度地带性。
(2)⑤地是我国东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⑥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量不同,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产生⑤→⑥→⑦自然带差异变化现象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3)③自然带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⑦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达到,导致其气候温差大,降水少。
(4)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带。
1.B
2.C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世界主要自然带分布规律。学生要熟悉世界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熟悉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从纬度位置看乙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是北半球的夏季,图中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选择B。
2.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区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选择C。
A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图中锋面属于冷锋天气系统,根据图中的距离和锋面移动速度可以计算出该日18时锋面将经过北京,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大风、雨雪,选择A。
4.A
5.A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学生要能够识别天气系统图,掌握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和主要的天气状况。
4.从图中的等压线和风向可以看出该地中心气压低,大气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属于北半球的气旋,选择A。
5.气旋控制天气为阴雨天气,如果该天气系统影响北京,则北京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阴雨,选择A。
6.D
7.C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6.从图中可知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由50%减少到32%,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径流由10%增加到43%,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蒸发量由40%减少到25%;地表径流增加,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正确。
7.从图中可看出城市建设后植被覆盖率减少,降水下渗量减少,C正确;生活用水量与城市热岛效应与径流变化无关。
【考点定位】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8.C
9.A
10.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熟悉板块构造学说,能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熟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和地震,日本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板块交界处,选择C。
9.亚洲东部海沟与岛弧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俯冲形成,A对;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俯冲形成,B错;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C错;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D错。
10.南美洲西海岸有寒流经过,洋流自南向北流,在南美洲西岸向北行驶的渔船,遇到的情况可能有顺水航行。选择D。
11.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a 洋流是日本暖流,沿岸季风气候;b 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能使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减轻;甲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北海道渔场,D正确。
【考点定位】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方法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图中I、 III主要为沉积岩,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II属于断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那,Ⅳ处属于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选择D。
13.B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图中①是岩浆转化为岩浆岩是冷却凝固,②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是外力作用,③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属于变质作用,选择B。
14.C
15.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14.读图,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丙图上的景观,属于石灰岩溶蚀形成,C对。甲图上的景观是流水侵蚀下切形成的,A错。乙图上的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侵蚀作用,B错。丁图上的景观是流水侵蚀形成的,D错。
15.乙图上雄伟壮丽景观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B对,D错。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A、C错。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板块构造,地貌成因。
【名师点睛】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总是同时存在。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有差异,石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形成的。了解主要图片表示的地区,判断景观地貌的形成原因。
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从图中的岩层弯曲方向看,M处岩层向上弯曲,岩层没有发生断裂,所以M所指的地质构造是背斜,选择D。
17.A
18.B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17.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图中的实验有颗粒物质的选取,形成的是地貌是堆积体的外形特点,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有一定的坡度,因此此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故A正确。
18.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形成的原因为流水沉积作用,故选B。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9.A
20.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19.“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描述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A。
20.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体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在高低纬度的分布不均为基础而形成的。故选D。
考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性规律。
21.A
22.A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21.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判断图中山地基带的自然带类型,甲是针阔混交林,乙地落叶阔叶林,丙是热带雨林。山地垂直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判断三地所在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甲—乙—丙,A对。
22.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纬度,热量不同,A对。 水分、坡向、地形不是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C、D错。
考点:影响自然带类型多少的因素,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差异的影响因素。
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丁地降水量较多,气温较低,海拔高度较高,属于山地的迎风坡,选择D。
B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是这一地区的限制性因素,有水的地方才能形成绿洲,才能有人类活动,影响河西走廊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水源,选择B。
25.A
26.C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25.“全面二孩”出台后,将直接影响人口的出生数量,增加人口的出生率,A正确。间接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对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不大,BCD错误。
26.“全面二孩”实施后,出生人口增加,十多年后可以增加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年轻人口增多也缓解了老龄化问题,缓解男女比例失衡,但是对城市环境问题没有影响。C正确。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及其影响
27.C
28.C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27.材料表明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外迁,所以该因素属于生态环境因素。故选C。
28.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能容纳人口数量减少。故选C。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
A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最大的集中在城市中心,住宅用地面积最大的距离市中心稍远,最主要工业用地距离城市中心比较远。选择A。
D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图中显示甲、乙的客流量时间分布不一致,A错;甲6时进站口客流量比较大,17时出站口客流量比较大,这时段主要为上下班时间,附近的功能区以住宅区为主,B错; 乙附近17时进站口客流量比较大,8时出站口客流量比较大,以工业区为主,不是住宅区为主,C错;客流量变化可反映城市功能区分布,D对。
31.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寒潮是冷锋所形成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带来大风、雨雪、霜冻等灾害。
32.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水循环可以发热量从低纬度带到高纬度,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深刻影响地理环境特征。
33.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的气旋顺时针运动,反气旋逆时针运动。
34.错误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板块消亡边界对应的典型的地表形态有: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等。
35.错误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36.错误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纬度地带性在高、低纬度地带表现更为明显,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地带表现比较明显。
37.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38.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城市等级不同,城市的功能也不同,城市的服务功能越多、越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39.错误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一般而言,某区域人口的环境承载力都等于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够养活的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0.正确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是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的组合。
41.(1)反气旋 晴朗 (2)B B地等压线较C地密集,风力大 (3)冷锋 雨雪、大风、降温 (4)ABD (5)积极影响: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资金、信息的交流等;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等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A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是反气旋,天气是晴朗天气。
(2)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越大, B地等压线较C地密集,风力大 。
(3)从符号可以判断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雨雪、大风、降温天气。
(4)大范围暴雪降温,会导致霜冻、冰冻等农业冻害;冰雪路滑,阻碍交通;冰雪没有融化,不会产生洪水泛滥;降雪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随之降落,净化空气;ABD对。
(5)人口流动主要影响经济、区域交流、环境问题等。积极影响: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资金、信息的交流等;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等
42.(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纬度地带性 (2)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带 水分 (3)副热带高压带 大 少 (4)地处热带,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降水,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带
【来源】【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从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带,再向南北两侧为②热带草原带, ④地中海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更替为纬度地带性。
(2)⑤地是我国东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⑥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量不同,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产生⑤→⑥→⑦自然带差异变化现象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3)③自然带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⑦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达到,导致其气候温差大,降水少。
(4)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