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高二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时间:2017-08-10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黍,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汉族最早耕作的粮食作物之一。《史记》记载:“泾水一斛,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黍。”泾水即今陕西境内的泾河,所谓“粪”即“淤”。这种引水灌溉,人工增肥的“淤田”法,早在战国时就普遍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种植“黍”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最适宜泾水流域“淤田”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泾水冲积区种植“黍”的优越自然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②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黄土通透性好  ③河泥淤田,土壤肥沃 ④泾水流量充沛,满足四季灌溉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胡焕庸线是由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从黑河市至腾冲市,揭示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的东南和西北分异,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导致胡焕庸线不可破的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    B. 城市化    C. 交通    D. 农业
4.结合表格可以表明(   )
A. 东南地区的人口数量在减少    B. 西北地区人口数量在增加
C. 西北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东南地区    D. 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增长率低于东南地区
5.下列哪些说法可能使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
A. 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适度加快,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B. 加快东部地区的建设,形成东部城市群
C. 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东西分配不均的状况
D. 加强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   )
A. 黄河的干流由北向南流    B. 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C. 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 贺兰山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7.宁夏(   )
A. 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降水量也最少
B. 黄河沿岸引水灌溉,干旱危害程度低
C. 中东部的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
D. 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抵御干旱能力较强
8.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黄灌区增加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B. 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土地荒漠化
C. 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D. 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麦收后,都会留有大面积土地种植玉米。覆盖土壤表面的小麦秸秆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使后期生长作物产生病虫害。我国东北地区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玉米杆粗且硬,不易粉碎,低温不易腐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下面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和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起到保水作用
B. 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保热保水作用
C. 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给玉米生长提供营养
D. 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保热保水作用
10.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处理的方式,正确的是(   )
A. 燃烧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B. 粉碎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C. 大量用于发酵沼气    D. 适量用于燃烧发电
 
随着2016年秋季的一股冷空气南下,多地气温跌破冰点,网友制作了一幅全国秋裤地图,这幅图直观地反映了全国各地穿衣的大致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造成图中东部地区穿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海陆位置    C. 纬度    D. 地形
12.关于秋裤准备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温度约为0度    B. 东段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基本吻合
C. 该区域将出现降雪天气    D. 该区域将向南移动
 
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下列各题。
 
13.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 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C.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D. 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14.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性因素是(   )
A. 洪涝    B. 霜冻    C. 干旱    D. 光照
15.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是(   )
A. 低热河谷地带    B. 高海拔地区    C. 中低海拔地区    D. 四川盆地
 
读某地太阳视运动图(图中73°26′为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图中时间为太阳在地平线上的北京时间),回答下列各题。
 
16.该地可能位于(   )
A. 加拿大附近    B. 俄罗斯附近    C. 英国附近    D. 澳大利亚附近
17.该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是(   )
A. 3:30  18:30    B. 4:30  19:30    C. 6:00  18:00    D. 6:30 18:30
18.该地的经纬度是(   )
A. 120°E,40°S    B. 12035°E,40°S
C. 135°W,40°N    D. 135°E,40°S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下图示意区域进行地质考察,组员在甲、丙两处岩层中发现了同样距今约44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在乙处发现了距今约83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同时发现湖泊和河流连接的河道水流流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考察时流向大致向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组员们测量丁处河源与湖面高差,四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 36米    B. 87米    C. 152米    D. 235米
20.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 背斜谷    B. 背斜山    C. 向斜谷    D. 向斜山
21.下列地理现象中与考察地相符的是(   )
A. 雪峰连绵    B. 盐沼广布    C. 黄土层深厚    D. 湖泊为淡水湖
 
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图中甲位置太阳高度为(   )
A. 43°    B. 47°    C. 66.5°    D. 68.5°
23.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 21.5°    B. 25°    C. 45°    D. 53.5°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C. 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25.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
 
A.    B.     C.     D. 
2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面    D. 软流层中部
 二、综合题
“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27.图中②地形区为(   )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渭河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8.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29.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 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C. 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 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30.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的叙述,叙述正确的是 (   )
A. 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 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 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 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3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淹酸菜”的消逝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消逝的原因。
(2) 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32.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
材料二 博斯腾湖及周边事物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33.【选修3:旅游地理】
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哈尼族的祖先来到云南南部这个边远山区,以顽强的民族性格与大自然搏斗,用石块砌成围墙,在这里种植水稻。到元阳旅游,主要以看梯田为主。初春的梯田,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三四月的梯田,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夏末秋初的梯田,一片金黄;而冬天的梯田,如一面面光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下图是元阳梯田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元阳梯田四季景色怎样反映了水稻生产的过程?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元阳地区发展旅游业对当地带来的影响?
34.【选修6:环境保护】
2017年5月25日,山西运城,被跨湖大道分隔开的盐湖湖水呈现红绿两色。据了解,泛红一侧的盐湖中生长着一种叫杜氏盐藻的嗜盐绿色微藻,在特定的环境下,杜氏盐藻会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红色,因此造成了盐湖的色彩差异。据此回答问题。
 
(1)杜氏盐藻为什么迅速繁殖?
(2)杜氏盐藻大量生长繁殖有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
 
1.B
2.D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1.泾水即今陕西境内的泾河,所谓“粪”即“淤”。这种引水灌溉,人工增肥的“淤田”法,夏季降水量多最适宜泾水流域“淤田”的季节是夏季,所以B正确。
2. 泾水冲积区种植“黍”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泾水流量充沛,满足四季灌溉需要,所以D正确。
【点睛】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3.A
4.B
5.A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3.由材料分析可知,黑河市至腾冲市为我国的人口界线,界线东南人口多和西北人口少, 由于东南部降水充沛,地形平坦,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界限的西北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形崎岖,经济落后,因此城市分布较少,人口较少。自然环境难以变化,因此受其影响,人口分布状况也难以改变,故答案选A。
4.读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我国东南地区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A错误;从表格数据可知,西北地区的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都在增加,说明人口数量在增加,B正确。西北地区的人口比重只占百分之五左右,而东南部人口的比重占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因此东南部的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西北部,C错误;通过计算可知,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增长率高于东南地区,D错误。故答案选B。
5.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适度加快,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经济的发展格局,从而促进人口迁移方向和人口分布的格局,A正确;加快东部地区的建设,形成东部城市群,会使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的格局不会改变,B错误;自然资源东西分配不均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的,C错误;加强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会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不了人口的分布格局,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胡焕庸线的地理学意义
经历近一个世纪的实践验证,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分界线依然是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在解释东西人口分布差异时,胡焕庸先生曾提出三个原因: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很明显,在这三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的作用最大,经济发展水平也要受制于自然环境,是我国自然环境条件东优西劣的地域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而社会历史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更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基础。
这条人口分界线与中国版图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吻合,也说明这条分界线不但是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分界线,更是自然地理条件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人文地理差异分界线。已经有学者发现,胡焕庸线在中国干旱与湿润区的分界线、高原与平原的分界线、城市群、交通网疏密的分界线,甚至工业基地分布疏密、现代化地域差异都有很高的相似性。气候区划分、地形地貌划分是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所在,也是形成城市、交通、经济和现代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胡焕庸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人口分布差异,更重要的是,这条线揭示了中国资源环境基础的区域差异特征,这也是其长久以来依然能够被实践验证的真正原因。
 
6.B
7.C
8.C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结合省区轮廓及河流,判断区域位置,河流流向,分析区域特征。根据图示信息,对照分析选项。干旱灾害严重,说明抵御灾害能力差。森林耗水量大,缺水地区,不适宜大力发展森林植被。
6.读图,结合省区轮廓判断,图示黄河河段位于宁夏境内,黄河的干流由南向北流,A错。位于季风区内,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B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错。贺兰山不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错。
7.读图,根据图例,结合等降水量线数值,图中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降水量不是最少的,A错。图中黄河沿岸地区,有的干旱危害程度很高,B错。中东部的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干旱危害较小,C对。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干旱危害严重,说明抵御干旱能力较弱,D错。
8.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采取的措施是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C对。位于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增加水稻种植,A错。森林耗水量大,中部水资源缺乏,不适宜采取大规模植树造林的措施,来治理土地荒漠化,B错。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能力不足,D错。
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区域轮廓特点,判断区域位置。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根据图例判断区域灾害程度,降水量多少。干旱区治理荒漠化,适宜种草,不适宜植树造林。
 
9.A
10.D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9.北方地区风力大,再加上漫灌的灌溉方式,易导致水土流失的产生。秸杆覆盖可以土壤保水,原因一是通过秸杆可以截留水分,比如露水、雨水、雪水等;二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A正确;秸杆翻压土中,能够增加土壤的空隙,从而起到蓄水保温盒通气透水的作用,B错误;南方地区,降水多,流水作用强烈,因此秸秆覆盖土壤表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C错误;南方地区,高温多雨,秸秆翻压土中,容易腐烂分解,能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D错误。故答案选A。
10.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燃烧还田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产生大气污染现象,A错误;由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玉米秆粗且硬,不易粉碎且低温不易腐烂。因此通过粉碎还田恢复土壤肥力周期较长,B错误;东北地区温度较低,不利于沼气的发酵和使用,C错误;可以将玉米的秸秆加工为饲料,用于发展畜牧业,既可以将资源充分利用,又可以保护环境,D正确。
点睛:
1、 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2.秸秆覆盖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接覆盖。秸秆直接覆盖和免耕播种相结合,蓄水、保水和增产效果明显。
(2)高留茬覆盖还田。小麦、水稻收割时留高茬20~30厘米,然后用拖拉机犁翻入土中。
(3)带状免耕覆盖。用带状免耕播种机在秸秆直立状态下直接播种。
(4)浅耕覆盖。用旋耕机或旋播机对秸秆覆盖地进行浅耕地表处理。
3.秸秆覆盖一般有以下几种影响:
(1)对土壤的影响:秸杆覆盖可以土壤保水,原因一是通过秸杆可以截留水分,比如露水、雨水、雪水等;二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由于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所以秸杆覆盖还可以抑制土壤盐碱化;秸杆覆盖可以土壤保土,原因一是可以减缓风力对土壤表层的侵蚀,二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秸杆分解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2)对气候要素的影响:秸杆覆盖直接减少了到达土壤表层的光照,起到遮光的作用;在冬季,覆盖一层秸杆,可以为土壤保温;春季气温迅速回升时,覆盖秸杆,使得土壤增温速度变缓;夏季也可以减小土壤的温差。
(3)对其他生物的影响:秸杆覆盖在土壤表面,会抑制土壤杂草的生长;秸杆分解腐烂过程当中,也可能会滋生很多虫害。
 
11.C
12.D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11.由题意可知,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中东部地区多地气温跌破冰点,纬度越高,受冷空气影响越大,温度越低,纬度越低受冷空影响较小,降温幅度较小,因此出现穿衣的差异,故答案选C项。
12.随着冷空气南下和时间的推移,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更加活跃,最低气温5℃线将向南推进,接近秦岭到淮河一线,秋裤准备区将向南移动,故答案选D。
 
13.A
14.B
15.B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13.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各季节都有适宜马铃薯生长的环境,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不是作物各季节都能生长的原因。
14.小春马铃薯的生长季节是2月到4月,对其影响最大的是霜冻,所以B正确。
15.马铃薯是喜温凉的农作物,大春马铃薯生长季节是夏季,所以分布在高海拔地区,所以B正确。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16.D
17.B
18.D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解析:
16.此题考查太阳视运动。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最大值,南半球最小值;冬至日,北半球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题中没有告诉学生所在位置,学生要学会太阳高度角计算通过计算,该地的纬度40°N或40°S,而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在45°N以北,选D。
17.此题考查区时计算。北京时间东八区,澳大利亚为东九区,时间相差1小时,据图,计算澳达利亚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为4:30,19:30。故选B。
18.综合上两题,该地经纬度(135°E,40°S)。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
 
19.B
20.A
21.D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19.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下图示意区域进行地质考察,组员在甲、丙两处岩层中发现了同样距今约44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组员们测量丁处河源与湖面高差,四组数据中正确的是87米,所以B正确。
20.组员在甲、丙两处岩层中发现了同样距今约44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背斜谷,所以A正确。
21.组员在甲、丙两处岩层中发现了同样距今约44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在乙处发现了距今约83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同时发现湖泊和河流连接的河道水流流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湖泊为淡水湖,所以D正确。
【点睛】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22.D
23.C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2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是乙,最大时为甲,乙大于0度,又知甲(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乙之和为90°,可知该地既没有极昼极夜,也没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可知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47°,即甲乙之差为47°,根据甲乙之和为90°,可知甲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8.5°。故答案选D。
23.根据上题可知,该地位于极圈和回归线之间,且最大太阳高度为68、5°,此时太阳直射同半球的回归线,H=90-|纬度差),68.5°=90-|a-23.5| ,计算得出a= 45°,故答案选C。
 
24.D
25.A
26.C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24.根据图中地理位置可以判断,“40”等厚度线大致是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52”等厚度线是第一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我国地壳厚度大致是东部薄,西部厚,东北薄,西南厚;不同地形区厚薄不一样,青藏高原厚,东北平原薄,由此可以判断D项正确。
25.图中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地壳平均厚度大于52 km,内蒙古高原厚度次之,东北平原地壳平均厚度低于40 km。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的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a外围等值线为42,而其两侧分别为42和44,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这一判断规则,a处地壳厚度应小于42 km;同理b处大于38 km,故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图是A图。故选A。
26.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地壳厚度是由莫霍面向地表面方向度量的。莫霍面是地壳的起始位置,由此界面向地表方向分别出现1千米、2千米等,C正确;海平面以下仍有地壳,故A不符合题意;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如果从岩石圈底部算起就多出了软流层以上的地幔这部分,故B不符合题意;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软流层以上任有一部分地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地壳厚度变化规律:
1.大陆板块地壳厚度厚,海洋板块地壳厚度薄。
2.一般来说,山地高原要比平原地区地壳厚度厚,同样大陆架地壳厚度比海盆海底要厚。
3.存在火山的地区,地壳厚度要比周围地区要薄。
 
27.B
28.B
29.B
30.C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27.图示是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图中①地位于秦岭以北,海拔1000米以上,是黄土高原,A错。②是秦岭以南的盆地,只能 是四川盆地,B对。③是云贵高原,C错。该经线不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D错。
28.结合前面分析,③地形区是云贵高原,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容易被水溶蚀,所以地表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B对。图中高原的海拔1500米左右,没有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景观,A错。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地貌,C错。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写照,D错。
29.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B对。我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大致是长城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A、C错。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都位于秦岭以南地区,不是两水系分界线,D错。
30.结合前面分析,①是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区,河流较少,水源短缺,A错。地势平坦,草原辽阔的是内蒙古高原,B错。 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C对。土壤荒漠化严重,多中、低产田,D错。
【考点定位】区域定位,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东北大缸小缸淹酸菜过去形成原因: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冷冻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的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从而保障玉米带的稳定生产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以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为背景区域,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不同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的不同,最终表现在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民收入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得到大量供应,再加上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促进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2)长白山区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了大量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保障玉米带的稳定发展。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保护农田。减少风沙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32.(1)高山冰雪融水。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   (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补给水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
(1)根据材料一图,博斯腾湖深居内陆,降水量少。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所以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2)从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该地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又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又是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湖泊、飞鸟、鱼群、芦苇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点睛: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地理事物的关系,主要是考查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掌握情况。分析这类问题,要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其中,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的桥梁和纽带。本题分析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结合整体性原理来分析,可以看出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又是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这些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环境的整体性。
33.(1)反映了播种、生长、收割的生产过程   (2)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就业;环境可能受到破坏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变化和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水稻种植业,所以元阳梯田四季景色变化,反映的就是水稻的生产过程,即播种、生长、收割的生产过程。
(2)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就业,但环境可能受到破坏。
34.(1)因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   (2)藻类聚集湖面,遮蔽阳光,使湖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使鱼类大量死亡;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体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本题主要考查水体生态破坏的原因。有由材料分析可知,由于大量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体中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增多,从而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 ,进而杜氏盐藻 迅速繁殖。
(2)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水生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藻类聚集湖面,遮蔽阳光,使湖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使鱼类大量死亡;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联考地理试题
  • 上一篇:陕西省宝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
  • 下一篇:浙江省金华十校2016-2017学年高一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