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称为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
B. c不能叫人口迁移
C. b目前主要发生在我国各大城市
D. 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A. a B. b C. c D. d
(2017·泰州期中)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A. 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 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 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 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4.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 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 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 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5.(2016·镇江模拟)木桶定律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该定律适用于某地区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测算。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某时期不同指标下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该城市
指标
人口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
基于人均居住用地
基于可供水资源
基于生态环境
适宜人口(万)
63.80
83.20
72.36
70.18
最大人口(万)
106.20
113.40
210.35
106.33
A. 可供水资源最为紧张 B. 人口合理容量是63.80万
C. 环境承载力为210.35万 D. 人均居住用地最为短缺
(2017·太仓月考)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 人口密集省份 B. 山地丘陵地区
C. 水源短缺地区 D. 经济落后省份
7.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A. 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
B. 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 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 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
(2016·盐城质检)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8.上面左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右图中的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
9.该城市今后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
A. 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B. 制定鼓励生育的政策,提高出生率
C. 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D. 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2017·如东调研)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在2014年6月首次明确设定了“50年后维持人口1亿人”的人口目标。下表为“日本人口统计及未来人口推测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总人口/万人
人口动态/每千人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00
12 692.6
9.5
7.7
14.7
67.9
17.4
2005
12 776.8
8.4
8.6
13.8
65.9
20.3
2010
12 717.6
7.3
9.4
13.0
63.9
23.1
2020
12 273.5
6.3
11.6
10.8
60.0
29.2
2030
11 522.4
6.0
13.9
9.7
58.5
31.8
2045
10 044.3
5.0
16.3
9.0
52.8
38.2
2055
8 993.0
5.1
17.3
8.4
51.1
40.5
10.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是
A.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减轻
B.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减轻
C.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D.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加重
11.日本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老龄化 ②人口少子化 ③低死亡率 ④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16·靖江六校联考)据2015年9月8日《联合早报》报道,因中东地区战乱,2015年以来,通过西巴尔干路线以及希腊东部的东地中海路线进入欧盟各国的中东难民较往年增长了10倍,并多为过境难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引起这次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3.大量人口迁入欧盟国家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B.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 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 D. 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
(2016·润州模拟)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4.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环境变化 B. 婚姻家庭
C. 农业活动 D. 气候变化
15.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 春季向东迁移 B. 夏季向西迁移
C. 秋季向西迁移 D. 冬季向南迁移
16.(2016·海州质检)读“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移民规划示意图”(圆圈大小和线条粗细代表人口迁移量的大小)和“宁夏农业区划图”,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南部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贫乏
B. 北部水源充足,降水较为丰富
C. 南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耕
D. 北部油气开发,劳动力需求多
(2017·太仓验收)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人口普查
第五次(2000年)
第六次(2010年)
常住人口/万人
700.842 8
1 035.793 8
男女性别比例
49.43∶50.57
54.20∶45.80
0~14岁人口比重/%
8.50
9.84
15~64岁人口比重/%
90.39
88.40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1.11
1.76
1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比女性劳动年龄人口(双选)
A. 增长速度慢 B. 增长速度快
C. 增长总量多 D. 增长总量少
18.导致该市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双选)
A.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C. 城市人口政策变化
D. 内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16·宿迁期中)水资源限制度是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愈强。读“2000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9.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双选)
A. 人口超载地区在增加 B. 水量盈余地区在增加
C. 多数省份水资源短缺 D. 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
20.下列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措施有(双选)
A. 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B. 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
C. 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要平均分布人口
D. 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
二、综合题
21.(2017·相城区期中)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多少?
(2)由图分析,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
(3)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你对缓解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实行自由生育与国内人口自由迁移政策,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以来不断下降,已从1950年的1.5%下降到1980年的0.7%,但在发达国家中仍属于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
材料二 美国本土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本土人口密度示意图。
(1)美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加以分析。
(2)中国和美国人口增长模式都是现代型,影响两国自然增长的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3)简述人口在国内的自由迁移对美国发展的积极影响。
23.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称为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
B. c不能叫人口迁移
C. b目前主要发生在我国各大城市
D. 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A. a B. b C. c D. d
(2017·泰州期中)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A. 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 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 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 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4.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 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 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 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5.(2016·镇江模拟)木桶定律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该定律适用于某地区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测算。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某时期不同指标下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该城市
指标
人口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
基于人均居住用地
基于可供水资源
基于生态环境
适宜人口(万)
63.80
83.20
72.36
70.18
最大人口(万)
106.20
113.40
210.35
106.33
A. 可供水资源最为紧张 B. 人口合理容量是63.80万
C. 环境承载力为210.35万 D. 人均居住用地最为短缺
(2017·太仓月考)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 人口密集省份 B. 山地丘陵地区
C. 水源短缺地区 D. 经济落后省份
7.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A. 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
B. 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 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 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
(2016·盐城质检)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8.上面左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右图中的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
9.该城市今后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
A. 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B. 制定鼓励生育的政策,提高出生率
C. 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D. 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2017·如东调研)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在2014年6月首次明确设定了“50年后维持人口1亿人”的人口目标。下表为“日本人口统计及未来人口推测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总人口/万人
人口动态/每千人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00
12 692.6
9.5
7.7
14.7
67.9
17.4
2005
12 776.8
8.4
8.6
13.8
65.9
20.3
2010
12 717.6
7.3
9.4
13.0
63.9
23.1
2020
12 273.5
6.3
11.6
10.8
60.0
29.2
2030
11 522.4
6.0
13.9
9.7
58.5
31.8
2045
10 044.3
5.0
16.3
9.0
52.8
38.2
2055
8 993.0
5.1
17.3
8.4
51.1
40.5
10.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是
A.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减轻
B.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减轻
C.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D.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加重
11.日本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老龄化 ②人口少子化 ③低死亡率 ④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16·靖江六校联考)据2015年9月8日《联合早报》报道,因中东地区战乱,2015年以来,通过西巴尔干路线以及希腊东部的东地中海路线进入欧盟各国的中东难民较往年增长了10倍,并多为过境难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引起这次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3.大量人口迁入欧盟国家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B.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 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 D. 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
(2016·润州模拟)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4.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环境变化 B. 婚姻家庭
C. 农业活动 D. 气候变化
15.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 春季向东迁移 B. 夏季向西迁移
C. 秋季向西迁移 D. 冬季向南迁移
16.(2016·海州质检)读“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移民规划示意图”(圆圈大小和线条粗细代表人口迁移量的大小)和“宁夏农业区划图”,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南部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贫乏
B. 北部水源充足,降水较为丰富
C. 南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耕
D. 北部油气开发,劳动力需求多
(2017·太仓验收)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人口普查
第五次(2000年)
第六次(2010年)
常住人口/万人
700.842 8
1 035.793 8
男女性别比例
49.43∶50.57
54.20∶45.80
0~14岁人口比重/%
8.50
9.84
15~64岁人口比重/%
90.39
88.40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1.11
1.76
1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比女性劳动年龄人口(双选)
A. 增长速度慢 B. 增长速度快
C. 增长总量多 D. 增长总量少
18.导致该市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双选)
A.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C. 城市人口政策变化
D. 内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16·宿迁期中)水资源限制度是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愈强。读“2000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9.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双选)
A. 人口超载地区在增加 B. 水量盈余地区在增加
C. 多数省份水资源短缺 D. 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
20.下列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措施有(双选)
A. 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B. 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
C. 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要平均分布人口
D. 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
二、综合题
21.(2017·相城区期中)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多少?
(2)由图分析,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
(3)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你对缓解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实行自由生育与国内人口自由迁移政策,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以来不断下降,已从1950年的1.5%下降到1980年的0.7%,但在发达国家中仍属于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
材料二 美国本土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本土人口密度示意图。
(1)美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加以分析。
(2)中国和美国人口增长模式都是现代型,影响两国自然增长的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3)简述人口在国内的自由迁移对美国发展的积极影响。
23.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4.(2016·海门中学调研)读图和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宁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青海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数据。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
0~14岁比重
15~64岁比重
65岁及以上比重
2000
518.15
26.62%
69.05%
4.33%
2010
562.67
20.92%
72.78%
6.30%
(1)分析西宁市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A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
1.图可知按迁移方向,人口迁移可分为四种类型。即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
2.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导致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方向由农村迁移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即以a为主。
3.D
4.C
【来源】2016届山东省牟平一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农民工回流的相关问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
4.本题主要考查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B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依据木桶定律可知,短板是决定性因素。表中显示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的短板都是人均建设用地,据此可判断该城市人口合理容量是63.80万。
6.A
7.C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
6.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中,主要影响因素都有初始人口密度;依据“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可知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初始人口密度大,则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
7.长江三角洲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增加。
8.D
9.C
【来源】[首发]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比赛考试(6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和应对人口老齡化的措施
8.左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都小于1%,对应右图中的丁点,D正确。
9.该城市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齡化严重,应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C正确。
【点睛】
我国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 1、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大,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措施主要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2、人口老龄化,措施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延迟退休年龄。3、劳动年龄人口年龄升高,比重下降,措施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素质。4、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迁移量大,措施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公交通等。
10.D
11.C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
10.由表格可以分析,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比重不断降低,数量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加重,D项正确。
11.读表格可知,日本总人口不断下降,2045~2055年更明显,出生率下降显著,死亡率较高,C项正确。
12.A
13.C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
12.材料中显示“因中东地区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即可知引起这次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
13.大量人口迁入欧盟国家,欧盟国家为了提高给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会增加各国的公共设施负担;不会扩大环境人口容量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迁入地商品流通影响不大。
14.C
15.D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解析:
14.此问注意审题,是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 该批工人随季节变化而迁移, 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 这批工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 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 故 C正确
15.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 开始于美国南方地区, 他们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 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 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考点定位】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季节性特征。
【名师点睛】考查农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对于农业,由于受当地气候影响,表现出地域性和季节性。所以农业产业工人的迁徙方向和时间。
16.C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图中显示宁夏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自南部向北部;结合右图可知,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耕是导致宁夏人口向北迁移的主要原因。
17.BC
18.AD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
17.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同)总人数×15~64岁人口比重×15~64岁男性性别比。同样可以计算出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然后计算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劳动年龄人口的男女性人数,比较可知,B、C项正确。
18.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减少,可能是由于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和收入增加,内地向东南沿海迁移的劳动力减少;同时,由于该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导致该城市劳动力整体比重下降。
19.BD
20.AB
【来源】2015届江苏省沭阳县如东中学高三夏令营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9.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愈强。读图,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人口超载地区在增加,A错。水量盈余地区在减少,B对。图示表示全国水平,不能表示多数省份水资源短缺 ,C错。水资源限制度增大,说明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D对。
20.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可以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A对。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 ,B对。 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平均分布人口不合实际,C错。缩减工业规模,会影响经济发展,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不切实际,D错。
考点:我 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特点,主要解决措施。
21.(1)102(或103)。
(2)否。因为劳动力的主体部分是15~64岁的人口,而北京市该部分的人口比例达到79%,劳动力充足。
(3)面临的压力: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关心老年人等。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1)结合性别比概念及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数据进行计算,用778除以758约为1.02,即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多少102。
(2)由图可知,北京15~64岁人口比重占79%,比重大,说明劳动力充足。
(3)北京市社会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就业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22.(1)主要原因是大量的人口迁入。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迁移。
(2)不同。 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备,再加上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影响。
(3)有效调剂美国国内各地各种人才的余缺,促进其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美国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种族、民族的融合。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1)引起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人口出生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所以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是美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备,人们生育观念的影响,导致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影响,通过政策来控制人口的增长,所以影响两国自然增长的原因是不相同的。
(3)美国人口在国内的自由迁移,能够有效调节美国国内各地各种人才的余缺,促进其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美国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和种族、民族的融合。
23.(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4分)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带来的问题: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来源】2014届吉林长春市十一中高三模拟(四)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观察图1可得出结论,1990年以后常住人口增加,但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上海市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不少外力人口,使常住人口增加;从图2可知,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出现负增长现象,所以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3)外来人口对上海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有利:上海经济发达,工业、企业众多,需大量劳动力,但户籍人口出现负值,劳动力不足,外来人口弥补劳动力短缺,促进经济发展;但外来人口过多,不便于管理,治安管理难度大,同时增加基础设施压力,也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影响上海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24.(1)位于河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优越;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2)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答出两点即可)
有利影响: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影响:就业压力加大。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1)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科技水平较低,但西宁位于湟水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作为青海省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比本省其他城市优越。
(2)表中数值反映青海省的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力适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1.A
2.A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
1.图可知按迁移方向,人口迁移可分为四种类型。即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
2.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导致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方向由农村迁移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即以a为主。
3.D
4.C
【来源】2016届山东省牟平一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农民工回流的相关问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
4.本题主要考查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B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依据木桶定律可知,短板是决定性因素。表中显示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的短板都是人均建设用地,据此可判断该城市人口合理容量是63.80万。
6.A
7.C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
6.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中,主要影响因素都有初始人口密度;依据“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可知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初始人口密度大,则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
7.长江三角洲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增加。
8.D
9.C
【来源】[首发]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比赛考试(6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和应对人口老齡化的措施
8.左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都小于1%,对应右图中的丁点,D正确。
9.该城市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齡化严重,应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C正确。
【点睛】
我国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 1、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大,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措施主要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2、人口老龄化,措施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延迟退休年龄。3、劳动年龄人口年龄升高,比重下降,措施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素质。4、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迁移量大,措施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公交通等。
10.D
11.C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
10.由表格可以分析,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比重不断降低,数量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加重,D项正确。
11.读表格可知,日本总人口不断下降,2045~2055年更明显,出生率下降显著,死亡率较高,C项正确。
12.A
13.C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
12.材料中显示“因中东地区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即可知引起这次人口大规模迁入欧盟各国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
13.大量人口迁入欧盟国家,欧盟国家为了提高给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会增加各国的公共设施负担;不会扩大环境人口容量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迁入地商品流通影响不大。
14.C
15.D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解析:
14.此问注意审题,是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 该批工人随季节变化而迁移, 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 这批工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 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 故 C正确
15.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 开始于美国南方地区, 他们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 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 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考点定位】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季节性特征。
【名师点睛】考查农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对于农业,由于受当地气候影响,表现出地域性和季节性。所以农业产业工人的迁徙方向和时间。
16.C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图中显示宁夏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自南部向北部;结合右图可知,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耕是导致宁夏人口向北迁移的主要原因。
17.BC
18.AD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
17.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同)总人数×15~64岁人口比重×15~64岁男性性别比。同样可以计算出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然后计算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劳动年龄人口的男女性人数,比较可知,B、C项正确。
18.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减少,可能是由于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和收入增加,内地向东南沿海迁移的劳动力减少;同时,由于该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导致该城市劳动力整体比重下降。
19.BD
20.AB
【来源】2015届江苏省沭阳县如东中学高三夏令营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9.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愈强。读图,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人口超载地区在增加,A错。水量盈余地区在减少,B对。图示表示全国水平,不能表示多数省份水资源短缺 ,C错。水资源限制度增大,说明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D对。
20.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可以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A对。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 ,B对。 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平均分布人口不合实际,C错。缩减工业规模,会影响经济发展,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不切实际,D错。
考点:我 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特点,主要解决措施。
21.(1)102(或103)。
(2)否。因为劳动力的主体部分是15~64岁的人口,而北京市该部分的人口比例达到79%,劳动力充足。
(3)面临的压力: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关心老年人等。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1)结合性别比概念及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数据进行计算,用778除以758约为1.02,即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多少102。
(2)由图可知,北京15~64岁人口比重占79%,比重大,说明劳动力充足。
(3)北京市社会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就业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22.(1)主要原因是大量的人口迁入。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迁移。
(2)不同。 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备,再加上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影响。
(3)有效调剂美国国内各地各种人才的余缺,促进其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美国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种族、民族的融合。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1)引起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人口出生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所以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是美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备,人们生育观念的影响,导致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影响,通过政策来控制人口的增长,所以影响两国自然增长的原因是不相同的。
(3)美国人口在国内的自由迁移,能够有效调节美国国内各地各种人才的余缺,促进其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美国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和种族、民族的融合。
23.(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4分)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带来的问题: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来源】2014届吉林长春市十一中高三模拟(四)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观察图1可得出结论,1990年以后常住人口增加,但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上海市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不少外力人口,使常住人口增加;从图2可知,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出现负增长现象,所以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3)外来人口对上海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有利:上海经济发达,工业、企业众多,需大量劳动力,但户籍人口出现负值,劳动力不足,外来人口弥补劳动力短缺,促进经济发展;但外来人口过多,不便于管理,治安管理难度大,同时增加基础设施压力,也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影响上海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24.(1)位于河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优越;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2)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答出两点即可)
有利影响: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影响:就业压力加大。
【来源】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解析】(1)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科技水平较低,但西宁位于湟水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作为青海省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比本省其他城市优越。
(2)表中数值反映青海省的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力适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