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四川省资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2017-07-25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读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AB两地年降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地大于B地,因为A地更靠近海洋
B. A地大于B地,因为A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
C. B地大于A地,因为B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D. AB两地差不多,因为都位于河谷两侧
2.甲居民点比乙居民点更容易发展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甲居民点较乙居民点地形更为平坦开阔   ②甲居民点面积较大,发展的空间较大   ③甲居民点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源较为丰富   ④乙居民点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泥石流潜在威胁较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甲居民点与山峰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 680米    B. 700米    C. 480米    D. 1100米
 
读2004~2014年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示信息可推测,在2004~2014年间我国
A. 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增加
B. 城市总人口数明显减少
C.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明显
D. 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
5.图示趋势可能导致我国城市
A. 老龄化严重    B. 热岛效应加剧    C. 就业压力增大    D. 土地供应紧张
 
稀土矿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曾占世界的85%,由于盲目开采和大量出口,目前仅占世界的30%,但出口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我国从1973年开始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0.42万美元。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大        ②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③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④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有限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7.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有效措施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②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
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读我国三江并流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是
A.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 南高北低,横断东西
C. 板块挤压,地壳抬升    D. 流水侵蚀,切割作用
9.图示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之一为流域面积小,其主要原因是
A. 河流水流湍急    B. 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小
C. 该河为地上河    D. 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
 
马铃薯是耐寒、耐旱、耐瘠薄,省水、省肥、省药、省劲的粮食作物,种植地区适应性强。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四个省份的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下面小题。
 
10.四个省份所处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A. ①④③②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11.在云南省马铃薯四季都有栽培,全年有鲜薯供应市场,主要原因是
A. 土瘦水少,不利稻麦生产    B. 地形复杂,热量差异显著
C. 技术先进,大棚种植普遍    D. 绿色无害,市场需求量大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A. 喀斯特地貌    B. 冲积扇    C. 新月形沙丘    D. 火山锥
13.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    B. 地质年代风积作用
C. 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 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14.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
A. 热带雨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中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A. 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    B. 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 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 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
16.图示区域可再生能源能源资源丰富的是
A. 水能    B. 地热    C. 风能    D. 天然气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下图所示省份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该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完成下面小题。
17.该省行政中心城市M的名称是
A. 兰州    B. 西宁    C. 昆明    D. 成都
18.该省种植中药材最重要的区位优势是
A. 地处西北交通要道
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
C.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 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19.该省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该省的积极影响明显,体现在
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②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③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20.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
(2)分别简述图中①②两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3)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综合题
读“沿106.5°E我国亚热带局部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一月均温、七月均温、年降水量分别对应曲线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22.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B. 降水最少处海拔约为750米
C. 气温变化与纬度有密切关系    D. 气温年较差随降水量增加而减小
23.关于甲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D. 地形平坦,一望无垠
 
24.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材料二  厦(门)深(圳)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深圳到厦门只需3小时。
 
材料三   2008-2009年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1)上海逐步成为苏浙沪城市带中心,简述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2)厦门、深圳两城市之间已有海上航线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海高速铁路?
 
(3) 根据材料三的信息,描述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说出两大经济区今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
25.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即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图为我国“一带”建设局部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描述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2)简述古代著名集镇M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述大力进行铁路建设在“一带”建设中的必要性。
26.读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图(甲)和M地的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N湖泊的生态效益。
(2)计划在R河上修建一座大坝,请用“
 
”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出,并说明理由。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
27. [旅游地理]
川西小环线自驾游越来越受到旅游爱好者的追捧,这条旅游线路全程900多公里,不走回头路,这是一条被命名为“四川第一线”的特色旅游线路。

(1)说出这条线路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至少个3个)。
(2)如果你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准备8月初去这条线路旅游,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8. [环境保护]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1)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有何特点?
(2)简述土壤污染的危害。
 
参考答案
 
1.C
2.D
3.A
【解析】
1.由题目可知,图示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A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B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故选C。
2.读图可知,甲居民点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较乙居民点更为平坦开阔,甲居民点面积较大,发展的空间较大,甲居民点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源较为丰富,乙居民点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泥石流潜在威胁较大,①②③④对。故选D。
3.读图可知,甲居民点海拔在300-400米之间,山峰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两地相对高度在500-700米之间,故选A。
【方法总结】等高线数值的判读:等高线值的判读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所求地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判读。1、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2、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3、根据等高距判读。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4、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比如两条等高线之间,或闭合等高线的等高值相同,那么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小,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小;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大,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大。6、根据公式法对相对高度的判读。(1)如果能从等高线图上直接读出所求甲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则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两点之差。(2)如过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为不确定值,可以根据公式计算。H高—H低<∆H<H高—H低+2d,其中H高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高值的高程,H低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低值的高程。
 
4.A
5.D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4.城市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总数/城市总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995~2005年间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则可能城市人口减少或者城市总面积增加,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正在加速城市化的过程,所以城市总人口数明显增加BD错误,城市面积增加A正确;与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无关C错误。
5.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过程大量人口的迁入会导致城市失业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增大。
考点:考查城市化的问题。
 
6.C
7.D
【解析】
6.由材料可知,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过量开采,储量减少;不合理开发,造成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等问题,故选C。
7.针对我国稀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大稀土新材料研制和开发的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在资源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土地,对遭受破坏的土地要及时展开复垦;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强环保措施,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稀土出口价格等,故选D。
 
8.A
9.B
【来源】2017届人教版 选修四 城乡规划 单元测试地理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8.三江并流处于我国横断山区,地形特征为北高南低,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南北纵列分布。题目中C、D选项是对当地地形特征从内、外力作用进行解释。A正确。
9.受地形限制,图示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小,流域面积小,B正确。
考点:横断山区地形、河流特征
 
10.C
11.B
【解析】
10.由材料可知图表中四个省份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农作物的生长期变短,表中③地生长期最长,纬度最低,④地生长季最短,只是在4、5月份播种到9月份收获,只能一年一熟,纬度最高,故选C。
11.云南省纬度低,且地形复杂,垂直地带性差异大,热量条件差异显著,所以四季都有栽培,故选B。
 
12.B
13.A
14.D
【来源】2010年郑州四中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和外力作用等内容。
12.根据图示甲位于河流自山区进入平原地区的过渡处,故流水沉积而形成山麓冲积扇地形。
13.山麓冲积扇为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此沉积而形成。
14.结合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5.D
16.A
【解析】
15.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地区为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以紫色土为主,土壤肥沃,受气候与地形影响,光照不足,制约农业生产,故选D。
16.图示为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河流众多,流量大,且落差大,水能丰富,A对。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B错。由于地形封闭,四周有山地阻挡,风能资源不丰富,C错。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资源,D错。故选A。
 
17.A
18.B
19.A
【解析】
17. 读图,结合经纬度判断可知,该省为甘肃省,甘肃省省会为兰州,故选A。
18. 甘肃省地处我国从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过度地带,地跨四个干湿地区,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有利于中药材的种植,B对。中药材多种多样与交通位置、种植经验,政策等无关,ACD错。故选B。
19. 甘肃省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①②③对。故选A。
20.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地形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出该省的地形特征为: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和山地丘陵为主;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
(2)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我们往往从(1)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方面进行。而针对本题,影响食品加工业我们重点从:原料充足(小麦区)、交通便利(铁路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等方面入手。如: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21.C
22.B
23.C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1.地形剖面图中部山脉为秦岭,秦岭南侧降水多,北侧降水少,所以图中②曲线为年降水量;而一月均温小于七月的均温,所以③曲线为一月,①曲线为七月。故选C。
22.该地横跨南北方地区;因气温曲线南北变化不大,表明受纬度影响较小;气温年较差与降水量的多少不相关;而降水最少处海拔约为750米。故选B。
23.甲地形区为云贵高原,其地貌特征是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故选C。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
24.(1)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海陆交通发达,联系便利;经济基础好,工业化水平高;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
(2)与航运相比,高速铁路更为快捷;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3)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解析】(1)上海逐步成为苏浙沪城市带中心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水源、交通、技术等角度分析。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河港兼海港,地理位置优越。从气候看,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从水资源看,水资源丰富。从交通看,海陆交通发达,联系便利;经济基础好,工业化水平高,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
(2)厦门、深圳两城市之间已有海上航线连接,还要建沿海高速铁路的原因主要结合高铁和海洋运输的差异及两地经济联系角度分析。从高铁与海运的特点看,高铁速度快,两地经济联系密切,修建高铁,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加强沿线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3)读统计表可知,两大经济区,在2009年与2008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应当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因为第三产业可以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应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5.(1)地形:高原、盆地为主;气候:降水稀少,干燥(旱),冬冷夏热,大陆性强;河流: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流量小,;植被:以荒漠、荒漠草原为主。
(2)位于冲积扇绿洲,土壤肥沃;河流及地下水提供丰富水源;夏季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3)强化区域内外经济、文化等联系必须交通先行;区域内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交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该地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小,城市距离远,发展铁路交通是交通发展的优先选择;铁路建设投资大,能带动大量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总体特征为干旱。从地形看,西北地区主要以高原盆地为主,从气候看,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冬冷夏热,大陆性强。从河流看,由于深居内陆少,降水少,河流欠发育,流量小。由于降水少,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
(2)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水源及热量光照等气候因素角度分析。从地形看,M位于山地的冲积扇地区,有丰富的河流水及地下水提供水源。由于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品质的提高。
(3)大力进行铁路建设在“一带”建设中的必要性主要从铁路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大力进行铁路建设,可以强化区域内外经济、文化等联系;区域内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交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该地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小,城市距离远,发展铁路交通是交通发展的优先选择;铁路建设投资大,能带动大量相关产业发展等。
【点睛】交通运输线发展的区位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1、经济因素:资金保障、运输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沿线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客货运输量大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一般交通线应尽可能连接更多的城镇和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和带动经济发展)
2、社会政治因素: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如京九线、青藏铁路区位与此相似
二、科技条件——先进科学技术是保障,从而克服各种自然不利因素。
三、自然因素——基础因素/限制性因素
①地形地貌地质:
   地形平坦——利于交通修建,工程投资少、工程量小。
   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地质不稳定。如断层发育,多地震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利于交通建设,工程量大、投资大。
   线路应尽量沿山谷、河谷、平原等延伸,避开断层、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并尽量少占用耕地。
②气候:多暴雨、暴风雪、洪灾、大风、台风等气象灾害——工程量大、投资大。
③水文:多河流、湖泊、湿地沼泽——工程量、投资大。线路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避免跨越河流少架桥梁。
④土壤:多冻土——工程量大、投资大
⑤植被、生态环境:交通线修建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植被,避免植被破坏——加剧沿线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导致物种灭绝;诱发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
26.(1)调节长江干流径流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局部小气候。
(2)标注如图。
理由:该处位于峡谷处,建设大坝的工程量小;上游支流较多,来水量大,且有较大集水区域。
(3)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观光旅游农业;防治水土流失,进 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 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
【解析】(1)读图可知,N湖泊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湖泊可以调节长江干流的径流量。同时,有很多独特生物生存,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帮助。由于湖面较大,水的比热容大,可以降低周边地区的昼夜温差或者年温差,增加空气湿度等。
(2)大坝应修建在河流流出峡谷地区,上游为口袋型谷地,库容量大,水平距离小,工程量小。如图所示,该地位于峡谷地区,建设大坝的工程量小;上游支流较多,来水量大,且有较大集水区域。
(3)M地农业发展方向要从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基础上,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均实现可持续发展。读图可知,图中地区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为低山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小,应当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发展立体生态农业,促进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以提高经济收入;发展观光旅游农业;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等。
27.(1)自然景观: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塔公草原、 东谷天然盆景、海螺沟冰川、高原风光、蓝天白云等;人文景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甲居藏寨、梭坡碉楼、塔公寺、泸定铁索桥、藏嘉风情等。
(2)川西小环线途径不少高原地区,有发生高原反应的可能,需提前一周服用红景天等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高原地区缺氧,自带氧气带;川西小环线昼夜温差大,应注意多带些衣物;白天阳光充足,紫外线辐射大,注意防晒;8月是川西地区的雨季,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预防受山洪危害;川西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路陡,预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川西是少数民族地区,在该地区旅游要注意少数民族的禁忌。
【解析】(1)旅游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读图可知,沿线地区有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塔公草原、 东谷天然盆景、海螺沟冰川、高原风光、蓝天白云等自然景观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甲居藏寨、梭坡碉楼、塔公寺、泸定铁索桥、藏嘉风情等人文景观。
(2)8月初去川西小环线旅行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安全保护、注意地方风俗等角度分析。从安全角度看,川西小环线途径不少高原地区,有发生高原反应的可能,需提前一周服用红景天等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高原地区缺氧,自带氧气带;川西小环线昼夜温差大,应注意多带些衣物;白天阳光充足,紫外线辐射大,注意防晒;8月是川西地区的雨季,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预防受山洪危害;川西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路陡,预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从地方风俗习惯看,川西是少数民族地区,在该地区旅游要注意少数民族的禁忌等。
28.(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土壤污染的累积性;土壤污染很难治理。
(2)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危害人居环境安全;威胁生态环境安全。
【解析】(1)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并且具有累积性。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所以很难治理。
(2)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从对农产品、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从对于农产品的影响看,受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的农产品,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影响;人类食用了受污染的农产品,会危害人居环境安全;土壤受到污染,会直接威胁生态环境安全。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试题
  • 上一篇:浙江省宁波九校2017年高二年级下学
  • 下一篇: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