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作业3

时间:2017-07-21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海峡成为世界著名航运通道的有利条件是                   、             。该海峡南侧海岸类型以              为主。
(2)①海域和②海域相比,海水盐度更低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
(3)海域②的海底地形是                     ,形成的原因是                         ,附近海域可能发生破坏性巨大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
(4) 图示海域海- 气相互作用的特点是                    、                    。
二、综合题
2.下左图为2月太平洋局部海区表层海水多年平均水温分布图(单位℃),下右图为2016年2月太平洋局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问题。
 
(1) 图示海域表层水温分布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2) 2016年2月太平洋局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距平的变化表现为                        ,海水温度的这种变化易引发______________现象。
(3) 该现象对太平洋东岸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
3.下图为我国沿海省区海盐生产能力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盐属于海洋            资源,①②③海域盐度最高的是           。
(2)我国沿海省区海盐生产能力空间分布特征是                           。
(3)与浙江相比,河北海盐产量明显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4)渤海海域赤潮多发,其主要原因是                                            
                 ,治理赤潮的根本途径是                                      。
参考答案
1.(1)地理位置优越 航道条件好(风浪小) 淤泥质海岸
(2)①  ①处海域淡水注入多
(3)海沟  大洋板块俯冲(挤压)至大陆板块之下  海啸
(4)海洋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多  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  蒸发量大,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多
上升气流强烈,大气降水丰富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江苏卷参考版)
【解析】(1)海峡要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此海峡为马六甲海峡,从地理位置看联系两大洲,勾通两大洋,处于十字路口,地理位置方面优越,且位于赤道无风带,风力小,航道条件好。图中的沼泽说明该海峡南侧海岸类型为淤泥质海岸。
(2)盐度的大小要和河流联系回答。有大量陆地上河流的淡水注入①海域,所以①海域盐度较②海域低。
(3)从海底等深线分析得出海沟,图中海域②的等线密集,而且数值小,可以判断海底地形,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大洋板块俯冲(挤压)至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附近海域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巨大的海洋自然灾害是海啸。
(4)此地处于赤道附近,海洋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海洋水蒸发大,上升气流强烈,大气降水多,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
考点:海峡、海底地形、海水盐度等。
【名师点睛】马六甲海峡
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一条细长的水道,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海。这就是马六甲海峡。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马六甲海峡因沿岸的马六甲古城而得名。马六甲城原是个小渔村,位于马来半岛南岸,从15世纪中期开始兴旺起来,建立了满剌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到16世纪初,马六甲城已十分繁华。
·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输。
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有利于航行。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近年来,过往海峡的船只每年达8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
马六甲海峡地处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航道的"十字路口",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等要到南亚、西亚、非洲去,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地。所以它又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
马六甲海峡东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运繁忙。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大多数为油轮)通过海峡。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
2.(1) 从低纬度向两侧递减;同纬度大洋东部低于西部 太阳辐射;洋流
(2) 中东部增温;中南部水温降低;西部变化不大   厄尔尼诺现象
(3) 降水增多,可能产生洪涝灾害;渔业减产;生态环境恶化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数值大体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洋东西侧等温线弯曲状况不同,西侧朝高纬凸出,东侧朝低纬凸出,受洋流影响,大洋西侧受暖流影响,水温高,东侧受寒流影响,水温低。
(2)距平变化主要分不同情况,分别描述。读图可知,图中太平洋赤道东部地区,海水温度较多年平均温度高0.5度左右,中南部较多年平均低,西部地区数值为零,说明水温较多年平均温差不多,没有变化。
水温的变化符合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温度条件,厄尔尼诺现象就是赤道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3)太平洋东部,秘鲁西海岸常年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水少,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沿岸地区降水增多,易发生洪涝灾害。秘鲁渔场多冷性鱼,水温升高,导致渔业减产。生态环境的变化等。
考点:图表阅读能力  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1)化学     ①
(2)北方大 ,南方小  
(3)多淤泥质海岸,地形平坦,适合晒盐(盐田面积大); 降水量较小;夏季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
(4)沿海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排放污染物多;海域较封闭,与外海交换少容易富营养化  污染物达标排放
【来源】[中学联盟]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17海洋地理作业
【解析】(1) 海盐属于海洋化学资源,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
(2)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北方大 ,南方小。  
(3)主要是海岸的不同。北方多淤泥质海岸,地形平坦,适合晒盐(盐田面积大);其次是降水量较小;再者夏季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
(4)赤潮主要是富营养化,主要分析营养物质的来源。沿海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排放污染物多;其次是海域较封闭,与外海交换少,容易富营养化。治理赤潮的根本途径还是从污染物的源头去分析解决,污染物要达标排放。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高三地理海洋地理
  • 上一篇: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
  • 下一篇: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