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保作业解析

时间:2017-07-19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2012·泰州模拟改编)下图是“世界的两处重要湿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造成两处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B. 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C. 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D. 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2.下列能加快湿地消失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湖泊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其中的过程
B. 环境污染造成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
C. 围湖、围海造田,导致入流泥沙减少
D. 国家实施一系列的湿地保护政策
 
(2012年安徽)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距地面6 m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11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09年8月的243 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7年同期的4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A. 平原面积广阔
B. 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C. 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D. 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6.导致亚马孙森林破坏加剧的原因可能包括
A. 为了脱贫而加快发展迁移农业的结果
B. 为了满足人们对木材需要
C. 地质灾害频繁
D.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要
 
二、综合题
7.2011年被称为湿地之年,既是《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也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颁布实施1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22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获得“中国最美湿地”奖。
材料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  
⑴关于“3S”技术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①利用RS动态检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②利用GP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③利用GI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3S”技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轻环境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湿地少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分析鄱阳湖湿地对湖区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4)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5)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课题“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请你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8.下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甲图和乙图的关联性体现如丙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           ,②表示             ,其主要危害是                                                          。
(2)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          ,②表示            ;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                                                             。
(3)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                               ,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4)图甲中,C、D两处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产生的自然背景分别为                         、                                 。
9.(2015年安徽)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1.D
2.B
【来源】[中学联盟]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9环保作业
【解析】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于湖泊的影响,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导致湖泊面积的减少,平时要注意收集人类活动对湖泊河流的影响实例。
1.根据两图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的轮廓判定甲处湿地是咸海,乙处是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洞庭湖。造成两处湿地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此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大规模引水灌溉导致进入甲湖的河水量减少,随着咸海面积不断缩小,沙漠化和环境问题相继出现。
2.湿地减少的自然原因是湖泊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和功能。但是这一过程十分缓慢。能加快湿地消失过程的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干预。如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质增加,使湖沼内藻类和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围湖、围海造田,能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围湖、围海造田,不会导致入流泥沙减少;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大增等。国家实施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能够防止湿地消失的加快。
 
3.A
4.B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唐山市一中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①类地区风速约为1.5千米/小时,②类地区风速约为3千米/小时,③类地区风速约为3千米/小时,④类地区风速约为6千米/小时,所以①类地区防风效果最好。
4.从地域分异规律来看,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适合营造阔叶密林,所以B正确。
考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5.AB
6.BD
【来源】[中学联盟]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9环保作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和广阔的平原,形成了广阔的热带雨林,当地开采木材和可开垦土地,破坏了大量的森林。
5.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与大气环流、平原面积广阔地形、受巴西暖流的影响等因素有关。秘鲁寒流位于大陆西侧,中间有高山阻挡影响小,再说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不利于形成热带雨林, 地势西高东低,选择AB。
6.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问题,A错;为了满足人们对木材需要和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要,人们砍伐森林,BD对; 地质灾害频繁对森林影响小,C错,选择BD.
7.(1)A(2分)
(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地对水汽的阻隔,降水少,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区。(2分)
(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保证城市用水安全;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答正确其中3点得满分3分)
(4)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河湖众多,水资源充足;京九、浙赣铁路干线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农业基础好,历史悠久,
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答正确其中4点
给满分4分)
(5)内容:植物(或水生生物)、鸟类等的类型、数量;
鸟类及其数量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2分)
途径:观察、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2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修)(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是GIS的功能,③错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轻环境压力不属于GIS的功能,可由数字地球完成,④错误。(2)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而我国西北地区湿地少,主要从地理位置和降水特征分析。(3)鄱阳湖湿地的作用主要从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美化环境等方面分析。(4)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劳动力、政策、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5)内容主要围绕动植物的类型和数量等方面;途径主要从实地调查、参考资料和调查走访等方面。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湿地的形成条件;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等一般思维,注意逐渐形成思维模式。本题还可结合该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工业发展等方面设计试题。
8.(1)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影响农牧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水土流失    破坏植被、轮荒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
(3)云南省 贵州省 四川省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生物多样性锐减
(4)土壤侵蚀 C处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 D处为亚热带丘陵地区
【来源】[中学联盟]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9环保作业
【解析】(1)A为农耕交错地区,破坏植被会导致①土地荒漠化。②表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植被破坏,主要危害是影响农牧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B为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破坏植被、轮荒。   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
(3)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
(4) C处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D处为亚热带丘陵地区, C、D两处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
9.(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安徽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巴音布鲁克地区四周高、中间低,只有东南部有出口,河流干流由此流出;对于各支流流向可以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判断。
(2)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而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从地貌条件来看,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地表有多条径流汇集,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形成湿地;从气候条件来看,降水较为丰沛地区易形成湿地,当地海拔高,受地形阻挡有地形雨;再有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区,原有水分便于保存,易形成湿地。
(3)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应从法律、管理、宣传教育、行为等角度分析。加强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同时保护该区地表植被,保护天鹅栖息地等。
【考点定位】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湿地形成条件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名师点睛】河流流向的判断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地形地势,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海陆状况,河流有陆地流向海洋(外流河而言);③干支流夹角判断,一般而言,干支流之间的夹角< 90°为锐角;④河流宽度,河流上游河道窄;河流下游河道宽;⑤沉积颗粒物大小,河流上游沉积颗粒物较大;河流下游沉积颗粒物较小;以及河流流量变化、横剖面、工业布局等来判断。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环保作业
  • 上一篇: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
  • 下一篇: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