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拓展】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解决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
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澳大利亚中西部、美国西部山地地区
24.A
25.B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吉林吉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企业转移是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所以主要是“环京新城” 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A对。环京新城”经济水平低,科技力量较差,B错。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不同,C错。两地之间交通便利不是迁移的主要原因,D错。
25.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是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A错。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对。使环渤海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C错。对两地交通条件影响不大,缓解产业迁入区的就业压力,D错。
【考点定位】产业转移的原因,吸引产业转移 的条件,产业转移的影响。
【名师点睛】产业转移的方向,总是由发达地区转移向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首先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因素转入区的经济水平落后,劳动力、土地、租金价格低。生产的利润高。同时对转出区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
26.D
27.C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吉林吉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6.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原因。所以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樵采、过度农垦。
27.读图可知华北北部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知,荒漠化正在向东、向南推进,与冬季强劲的西北季风有关;在牧区多掘水井以增加水资源,不能防治土地荒漠化。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土地荒漠化。
28.B
29.D
30.B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二3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8.湿地对径流有调蓄作用:枯补涝排;调节气候的作用:日较差较小。图示曲线甲、丙是湿地影响;湿地破坏后的曲线是乙、丁。选B正确。
29.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是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造成湿地减少。选D正确。
30.东北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温低,地下有冻土,形成不透水层,阻止地表水下渗;平原地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多,形成湿地。选B正确。
考点:考查湿地作用及成因。
【知识拓展】湿地的作用:1、湿地既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有水分调节功能、净化水质功能。 2、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如使气温年、日较差减小,空气变得湿润,降水量增多。 3、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4、物质生产功能,提供可利用的资源;5、休闲、旅游、航运。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其类型多样,因而成因也多样。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如印尼)。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