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图,根据图甲曲线,1970年前,人口迁移率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慢,该地人口增长快,曲线坡度大。1970年后,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曲线平缓。与图乙中的③相符,C对。
2.人口增长率要结合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二率之和大于0,则人口总数增加。读图根据图甲曲线判断,二率之和一直大于0,大约到2010年接近于0,所以人口达最大值,D对。
3.A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国内外许多天文台由城区迁往乡村,因为城区夜晚照明灯光干扰大,不利于观测星空,B包括。乡村大气污染小,大气能见度高,C包括。城市地价上涨,规划调整的需要,D包括。与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无关,A不包括,选A。
4.C
5.B
【来源】2016届河北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A卷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4.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它是一个比值,是分数,分母越大比值越小。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市中心,所以在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一定的条件下,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是由于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故选C。
5.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图例及其在图中所占的比值。在东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高,说明工业企业数量多,环境质量差,不适宜于高级住宅区分布,而在西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低,说明工业企业数量少,环境质量优美适宜于高级住宅区分布,故选B。
【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分区及合理布局
【知识拓展】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
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
②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2)经济因素: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例如: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
(3)社会因素:
①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②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例如:住宅区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③知名度: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例如: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
④种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
(4)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顶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例如: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6.C
7.D
【来源】[中学联盟]河北省安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宏志班)试题
【解析】
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是“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践 的关键因素,故选C。
7.“垂直农业”的发展,因其规模较小,所以不会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生产的农产品种类较多,很大一部分可以自给自足,所以可以减轻物流业的能源消耗,但是对于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没有多大影响,同 时“垂直农业”利用其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的冲击,有利 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垂直农业”可以节约耕地,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结合选择项可知,故选D。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