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热点专题专练5-区域经济发展地理试题解析50

时间:2016-10-27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2015·山东莱州一中期末)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读图回答1~2题。

1.塑料大棚农业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的发展,被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最主要的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解析] 本题考查塑料大棚的原理。塑料大棚的原理是利用了大气的受热原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塑料大棚,而棚内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出不去,因此棚内气温较高,热量得到保持,因此塑料大棚改造的最主要的自然环境因素是热量条件,所以本题A正确。
[答案] A
2.该治理开发模式可以(  )
①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②增加农民收入 ③保持水土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根据该治理开发模式,农民可以发展大棚农业,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可以保持水土;同时植被增加,再加上筑坝蓄水,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所以本题D正确。
[答案] D
(2015·福建漳州质量检查)下图为1996~2008年福建省的耕地面积、人口数量、GDP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等)变化曲线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

3.对图中曲线判读正确的是(  )
A.①人口数量 ②耕地面积 ③GDP
B.①耕地面积 ②人口数量 ③GDP
C.①人口数量 ②GDP ③耕地面积
D.①耕地面积 ②GDP ③人口数量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耕地面积、GDP、人口数量增长的变化特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因此图中①表示耕地面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依然呈增加趋势,但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因此②表示人口数量变化;随着经济发展,GDP呈上升趋势,且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相关性,③表示GDP。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4.据图文资料可知,福建省(  )
A.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呈正相关
B.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始终快于GDP
C.上世纪90年代末人口出现负增长
D.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造成耕地面积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的判读。从上题分析可知,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不同,二者不呈正相关,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2006年后,GDP曲线斜率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曲线斜率,说明此时GDP增长速度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B错;该段时间该地人口始终增加,C错;根据文字材料“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等)”可知,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可能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因此D正确。
[答案] D
(2015·四川大竹调研)油橄榄盛产于地中海沿岸,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的橄榄油产量占有全球90%的市场份额。1964年开始我国引入种植油橄榄,目前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成功。下表为国内外部分油橄榄产区气候因素比较表。读表,回答5~6题。
地区 年均气温℃ 7月气温℃ 1月气温℃
地中海 13.6~15 22~30 3.8~9.2
甘肃武都 14.7 24.9 4.5
四川广元 17 26.1 4.9
四川三台 16.7 26.9 4.7
四川达州 14.7~17.6 26.0 4.9
地区 年降水量mm 日照时数h 年均湿度%
地中海 600~800 2439~2783 47~65
甘肃武都 474~900 1911.7 40~65
四川广元 800~1000 1300~1400 69
四川三台 882~1134 1356 79
四川达州 1076~1270 1355 72~80
 
5.上述四个地区中,属于油橄榄的最适生长区的是(  )
A.甘肃武都       B.四川广元
C.四川三台        D.四川达州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分析。油橄榄盛产于地中海沿岸,通过表格中四地气候资料对比可知甘肃武都与地中海气候因素最为接近,最适宜种植油橄榄,故选A。
[答案] A
6.与地中海沿岸橄榄油生产国相比,我国主产区的优势(  )
A.气候条件优越       B.消费市场广阔
C.生产工艺先进        D.劳动力成本低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区位条件。地中海沿岸属于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比欧洲西部劳动力成本低,故选D。
[答案] D
(2015·惠州一模)《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充分利用现在基础和港口条件,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汽车、石化等产业。读珠三角地区简图,回答7~9题。

7.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A.市场广阔,海运便利    B.政策优惠
C.科技发达        D.土地资源丰富
[解析] 石化产业为市场导向型产业。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大,同时海洋运输便利,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答案] A
8.下列关于珠三角地区重化工业发展举措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积极开发水电,为广东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
B.加强区域间资源调配,积极实施产业转移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D.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解析] 广东地处珠江下游,水能资源有限;加强省际联系、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培育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都利于广东省重化工业的发展。
[答案] D
9.图示区域今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城市化速度太快    B.重工业比重太高
C.能源、水源严重缺乏    D.产业转型困难
[解析] 珠江三角洲早期产业主要以纺织、玩具、服装等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随着原有优势的逐渐丧失,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发展面临较多的困难,产业转型的难度较大。
[答案] D
(2015·山东泰安一模)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中图一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图二为“乙国目前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正确的是(  )
A.目前工业化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
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大
D.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甲国城市化率很高,达到80%以上,工业化率较低,说明甲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属于发达国家,目前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城乡差别较小。乙国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50%,第三产业占30%,说明目前乙国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仍然是该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答案] D
11.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 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 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甲国属于发达国家,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乙国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
[答案] B
(2015·山东滨州一模)下列资料为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产值、三大产业构成表及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据此完成12~13题。
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产值、三大产业构成表
年份 总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年 200 47 36 17
1999年 1023 19 45 36
2008年 6110 13.4 54.4 32.2
 

12.1990年以来,该省(  )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
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
D.环境承载力下降
[解析] 结合图表资料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该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可知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1990年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选项B错误;2008年第三产业比重虽然下降,但是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呈增长状态,选项C错误;随经济的发展该省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选项D错误。
[答案] A
13.对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
C.2008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D.2008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 2008年该省城市化水平高于40%,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该省城市化水平虽然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在缩小。
[答案] C
二、综合题
14.(2015·福建质检)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
(3)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4)东北大米因品质优良而畅销全国,简述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5)为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东北地区已普遍停止开垦荒地,并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简述东北的平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解析] 第(1)题,等值线的走向明显分为东西两段,要分别描述及分析。第(2)题,“井灌种稻”自然要用地下水来灌溉,图中显示该处为沼泽地,可从地形、降水与蒸发、植被、土壤等方面回答。第(3)题,乙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而我国劳动力丰富,粮食市场需求量大,土地资源紧张,促使中国人到此租地。第(4)题,东北大米品质优良与东北地区雨热同期,日照长,生长期长,土壤肥沃,生态优良,病虫害少等有关。第(5)题,从提高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的影响因素: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
(2)地下水丰富。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
(3)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中国邻近乙地区,劳动力充足,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4)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日照时间长,营养物质积累多;土壤肥沃,生态优良。
(5)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15.(2015·课标高考备考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20世纪80年代受惠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该地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规划和管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 “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图甲)和“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产值比重图”(图乙)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2)根据图乙简述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3)近年来,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简述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地的有利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产业转移。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如: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噪声污染严重等环境污染;耕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等生态破坏。第(2)题,仔细读图乙,注意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变化,从而推断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由图可知轻纺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说明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3)题,根据广东省的发展状况可知,粤东、粤西和粤北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迁入,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产业升级;同时,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也可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①大气污染加剧;②水污染严重;③噪声污染严重;④耕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等。(答出3点即可)
(2)轻纺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
(3)①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或产业结构调整);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加快工业(城市)化的进程。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地理试题解析热点专题专练
  • 上一篇:热点专题专练6-区域图的判读地理试
  • 下一篇:热点专题专练4-农业和工业地理试题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