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跟踪训练及地理解析6

时间:2016-10-24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2016·广东东莞六校联考)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一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完成1~2题 。
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降水变化
C.气温变化            D.大气洁净度
[解析] 影响太阳直接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和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取决于大气中所含水汽、水汽凝结物和尘粒杂质的多少,这些物质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差,因而太阳辐射受到的减弱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也相应的越少,而与气温没有关系,故C正确。
[答案] C
2.由图2可知(  )
A.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
B.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解析] 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与天气无关,A错误;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有关,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增强,B错误;太阳的散射辐射指到达地面的一部分太阳辐射,而云层削弱的是穿透大气层时的太阳辐射,所以云层无法对太阳散射辐射起到削弱作用,C错误;晴天时,大气透明度好,参与散射的物质少,故散射到地面的辐射也少。故D正确。
[答案] D
(2015·北京丰台期末质检)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
A.①强           B.②弱   
C.③弱            D.④强
[解析] “秋阴”“雨声”说明为阴雨天气,云量大,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 D
(2015·太原一模)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4~6题。
4.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
A.陆风转湖风 8∶30~9∶30
B.陆风转湖风 10∶00~11∶00
C.湖风转陆风 12∶00~13∶00
D.湖风转陆风 13∶00~14∶00
[解析] 可以借助海陆风知识分析,若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则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空湿润水汽吹向陆地,则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则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图中10~11时是湿度明显变化的时间段,依上述分析可判断答案。
[答案] B
5.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湖陆的热力差异        B.湖陆的湿度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面积差异
[解析] 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的转变,即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差异。
[答案] A
6.与夏季相比,冬季(  )
A.陆风转湖风提前        B.湖陆风转变均提前
C.湖风转陆风提前        D.湖陆风转变均推迟
[解析] 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吹陆风,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时吹湖风;湖风转陆风时刻应该在湖泊气温逐渐升高、陆地气温逐渐降低,且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由于洞庭湖冬季水域面积小、夏季面积大,所以洞庭湖冬季白天升温快于夏季白天,则湖风转陆风会有所提前。
[答案] C
(2015·江西吉安一中段考)下图示意一天内不同时刻沿水泥混凝土面层(指路面最上层)深度的温度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B.14∶00时在10 cm深度处温度最高
C.表层温度逐渐向下传递,其最大深度为20 cm
D.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日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横坐标表示气温的变化,纵坐标表示混凝土深度的变化,图中的线表示不同时间地温的分布。横向看,可知表层气温最高值在14∶00左右,最高为43℃,5∶00最低,为23℃,日较差为20℃。深处,最高值在19∶00左右出现,为33℃,最低值在8∶00左右出现,为25℃,日较差为8℃,可知表层路面昼夜温差大,而地下深处则昼夜温差较小,D正确。不同时刻,混凝土面层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表现不同,A错;14∶00在表层温度最高,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深度越过20 cm处气温随时间发生变化,即其传递最大深度超过20 cm,C错。
[答案] D
8.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可以确定的是(  )
A.水泥混凝土比热容小,不适宜作路面建设材料
B.表层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开裂,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做防裂处理
C.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
D.一天中10∶00~14∶00水泥混凝土面层表面增温最快,应进行洒水降温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地面比热容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水泥路面的表层气温变化大于路面深处,故不同程度的温度变化导致的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会使路面开裂,所以本题B正确。经过处理可以做为路面建筑材料,A错;根据图示信息知,水泥混凝土比热容小,增温快,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错;由图可知,8∶00~10∶00增温最快,D错。
[答案] B
(2015·江西赣州十二县(市)联考)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
下图是邯郸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回答9~10题。
9.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初霜、终霜出现时间主要与当地气温的高低有关。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纬度越高,初霜时间越早,终霜时间越晚。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初霜开始时间越早,终霜结束时间越晚。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C对。作物品种、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材料中没有体现,A、B、D错。
[答案] C
10.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与不浇湿喷水的棉田相比(  )
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C.花期不变            D.花期滞后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会使空气湿度变大,比热容增大,可以使得土壤降温速度变慢,从而保持土壤温度不至太低,因此霜冻发生机率减少,A错,B对。与不浇湿的棉田相比,日均温升高,花期提前,C、D错。
[答案] B
冰川表面的气温与同海拔自由大气相比,始终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以下两图分别是我国某山地冰川分布剖面图和某日观测站A处上空温度垂直分布的日变化图(单位:℃)。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地实测最大风频为(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解析] 从热力环流角度看,①地南侧为低温区、北侧为高温区,则①地南侧为高压区、北侧为低压区;风向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该图中由南向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则①地最大风频为西南风。
[答案] A
12.一天中①地风力最强的是(  )
A.7~9时       B.12~14时
C.15~17时           D.4~6时
[解析] 图中显示一天中北京时间16时左右A地气温最高,则热力环流最强,故①地风力最强,C项正确。
[答案] C
13.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15名成员利用热气球探测到的校园附近某区域100 m高空气压(单位:hPa)。图中A处的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解析] 根据图中各地的气压可知,A处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偏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吹西南风。
[答案] B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冷热不均大气运动地理解析课时跟踪训练
  • 上一篇: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跟踪训
  • 下一篇:气压带和风带课时跟踪训练及地理解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