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27--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答案及解析

时间:2015-05-17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2013·洛阳八中期末)“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
C.人均GDP在3千~5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D.人均GDP在3千~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高于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相关,但局部出现负相关。
答案:C
2.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  )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
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以及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追求人均电力消耗量和人均GDP的增长,并不能保证生活质量的连续上升。
答案:B
(2013·吉林省实验中学一模)下图是我国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湿地保护与开发情景方案设计及其生态经济效益比较。读图,回答3~5题。

3.情景Ⅰ、Ⅱ、Ⅲ分别是基于2008年、2000年和1983年当时状况设计的。下列关于该湿地景观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滩涂面积逐年减少     B.芦苇地面积略有增加
C.池塘面积增加最多     D.盐田减少变为水田
解析:滩涂面积在1983年至2000年间明显减少,但2000年至2008年间基本没变;北部芦苇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南部芦苇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总体芦苇地面积略有减少;盐田先增加导致池塘减少,继而盐田还湖,池塘增加。
答案:C
4.以上湿地景观变化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情景Ⅲ时期开发利用程度低,湿地利用类型主要是盐田和少量水产养殖
B.情景Ⅱ时期盐场扩建、水产养殖规模扩大
C.情景Ⅰ时期湿地开发以种植业为主,旱地作物比重大
D.情景Ⅰ时期盐田因产量和收益影响,已全部转为水产养殖
解析:情景Ⅰ时期水域面积最广,湿地开发以水产业为主。
答案:C
5.三种情景下的最优方案设计是(  )
A.情景Ⅰ   B.情景Ⅱ
C.情景Ⅲ   D.都一样
解析:综合效益最好的设计方案最优。
答案:C
(2013·陕西一模)读“渤海海域水污染分布情况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海域水污染及其分布特点与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港口附近进出船舶多,海运交通繁忙,故水污染最严重
B.河口附近有河流带来的农业污水、沿河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故污染最严重
C.海湾地区海域较封闭、海水流动性差,加之沿海城市与工业排放的污水多,故污染重
D.渤海海域有海底石油开采,故水污染重,外侧海域没有开采海底石油,故水污染轻
解析:渤海海湾地区海域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之沿海城市与工业排放的污水多,故污染重。图中港口附近、河口附近并不是水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渤海的水污染并不都是因海底石油开采引起的,故A、B、D项均错误。
答案:C
7.图中P海岸附近盐场较多,仅从气候条件分析,该地盐场最有利于晒盐产盐的时期是(  )
A.2~4月   B.4~6月
C.6~8月   D.9~11月
解析:P海岸春季多大风,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利于晒盐产盐。
答案:B
(2013·吉林质检)下图为1999~2007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增加值及能耗。读图,完成8~9题。

8.1999~2007年间,我国工业(  )
A.碳排放量逐年下降
B.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
C.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
D.工业增加值增速慢于能源消耗增速
解析:我国工业能源消耗量自2001年起逐年增加,碳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工业增加值能耗曲线逐年下降,说明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也说明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能源消耗增速。
答案:C
9.为了降低碳排放量,短期内我国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C.着力发展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D.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居民绿色出行
解析: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我国碳排放量一直较高,目前要快速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急需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答案:B
(2013·北京朝阳统考)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潜在回用水源主要来自用户和污水处理厂,其中来自用户的为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来自污水处理厂的为处理后的中水。
答案:C
11.污水再生回用(  )
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B.只适用于城市
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
D.属于节流措施
解析:污水再生回用,增大了水资源的供给数量,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答案:A
(2013·百校联盟模拟)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这里已探明煤炭储量为1676多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下图为鄂尔多斯电力冶金公司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为(  )
A.煤气、焦煤、电力、水泥   B.焦煤、电力、水泥、煤气
C.水泥、焦煤、电力、煤气   D.焦煤、电力、煤气、水泥
解析:①加工后形成冶金焦,故①为焦煤;利用中煤和煤矸石发电形成②,故②为电力;③为炼焦中产生的气体,经过煤化工环节形成化工产品,故③为煤气。综上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D
13.下列关于该循环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C.该模式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彻底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D.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解析:该模式对环境仍有污染,只是污染程度较轻而已。
答案:C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14~15题。

14.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属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当地环境。
答案:D
15.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该图显示了该湖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各种农业基地,培育了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答案:D
二、综合题
16.(2013·哈尔滨三中二模)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碳足迹,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碳排放,还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它标志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2007年中国各省区之间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据图甲简述中国各省区碳足迹足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内蒙古自治区碳足迹总量大、人均多,广东省碳足迹总量大、但人均少,试从人口、资源和经济(规模、结构)三方面分析其原因。
解析:(1)分布特点可依据先总后分的原则,据图说明即可;(2)首先要理解碳足迹的含义,然后注意题中提示的三个方面,结合两地区资源、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结构,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1)特点: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北方地区(或东北、华北地区)最大,青藏地区最小。
(2)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产业层次低,能源利用率低,人口较少,所以碳足迹总量和人均量均较大;广东省经济规模大,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大,但是煤炭等化石能源短缺,产业以轻工业为主,科技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较高,人口总量大,人均碳足迹少。
17.(2013·蚌埠市二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粒子形成的大气混浊现象,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材料二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霾天气,到月底甚至首次单发1月29~30日霾预警图。

材料三 大气的“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示意图。

(1)指出2013年1月29日~30日严重霾污染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析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3)请你为解决霾天气问题献计献策。
解析:第(1)题,读材料二图,按省区描述即可。第(2)题,霾天气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描述。自然方面主要是污染物难以扩散的原因;人为方面侧重于污染物增加的原因。第(3)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排放大量硫、氮的大气污染物,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要尽快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此外,还要注意材料所示时间,考虑北方季节性取暖的实情。
答案:(1)北京、天津、山东,及河南大部、河北中南部、安徽和江苏北部等地为集中大范围分布区;此外,还有四川南部和贵州、湖南、重庆交界处有小范围分布。
(2)霾分布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厂排污、汽车尾气、地面灰尘等量大;冬季取暖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和烟尘;2013年1月以来,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小,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3)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减小煤炭消费比例,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兴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减排。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
  • 上一篇: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26--交
  • 下一篇: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质量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