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2010年GDP最低的是
A.广西 B.宁夏 C.内蒙古 D.安徽
2.下列因素中,对CO2排放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A.科技水平 B.能源结构 C.产业结构 D.经济规模
图2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抚养压力最小的是
A.1982年 B.1992年 C.2002年 D.2007年
4.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
③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 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图3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位于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6.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图4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8.据图可判断
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图5示意某区域1月份0℃气温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导致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C.沿岸洋流 D.曲折海岸
10.图示地区
A.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B.南北温差大,降水量东多西少
C.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东南岸 D.荒漠草原广布,森林面积较小
某学生设计了一款计时笔筒(如图6),拟在某地(30°N,105°E)推广使用,使用时让铅笔笔尖朝向正北,铅笔的日影能在盒盖上均匀移动。读图完成11~12题。

A.30° B.36°34′ C.53° 26′ D.60°
12.若铅笔影子如图所示时,北京时间为
A.5∶00 B.7∶00 C.17∶00 D.19∶00
第Ⅱ卷(共1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7~3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0~42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
【必考部分】(115分)
37.(37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11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8分)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8分)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12分)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图12)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4)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9分)
【选考部分】(41分)
40.(15分)地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略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5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台风在甲乙两地诱发的不同自然灾害,并说明乙地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9分)
(2)说出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6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PM2.5是影响人体健康、大气能见度以及地球辐射平衡的重要污染物。PM2.5中的有机碳(OC)来源于燃烧化石燃料。表5示意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2010~2011年PM2.5中OC浓度的季节变化。读表5,回答问题。
表5
季节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春季 |
OC/μg·m-3 | 5.2 | 7.2 | 9.3 | 6.8 |
(1)说出该市PM2.5中OC 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9分)
(2)说出为降低PM2.5中OC浓度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015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
文综地理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36小题,每题4分,共144分。
1.B 2.D 3.C 4.A 5.C 6.D 7.A 8.B 9.C 10.A 11.D 12.B
第Ⅱ卷共六大题,共156分。第37题37分,第38题36分,第39题42分,第40题15分,第41题16分,第42题10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必考部分】(115分)
37.(37分)
(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1分),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1分),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2分),夏季增温较绿洲快(2分),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2分)。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2分),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2分)。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2分)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2分)。
(3)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共9分。)
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任答1点即可,3分。)
(4)该地降水稀少(1分),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2分),多干热风(2分),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2分),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2分)。
【选考部分】(41分)
40.(15分)地理
A.略
B. (1)甲地:风暴潮、洪涝(2分);乙地:滑坡、泥石流(2分)。
原因:乙地地处山地(1分),地势起伏大(2分);降水强度大(2分)
(2)①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②建立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任答1点,2分)
④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民众;⑤加强交通、通讯和供电等设施的维护;⑥渔船靠港,船只停开。(任答1点,2分)
⑦加固建筑物和堤坝;⑧建设海防林工程;⑨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任答1点,2分)
C.(1)冬季较高,夏季较低。(3分)
冬季燃烧化石燃料取暖,排放的污染物较夏季多(2分);降水量夏多冬少(2分),夏季大气自净能力较冬季强(2分)。
(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大气质量监测、预警;加大监管力度,实现达标排放;(任答1点,2分)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广清洁能源(2分);控制机动车的数量(倡导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2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