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6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答案】D
【解析】这两幅图反映出:城市建设后,绿地减少,为水泥、柏油等不透水地表所取代,降水后雨水多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走,或从下水道排走,下渗雨水少,可供蒸发的水分少。雨水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到河里,使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C
【解析】城市不透水的地表阻隔雨水下渗,故选C。
6.(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难 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答案】D
【解析】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人类的发展来自于改造和利用自然,人类活动一方面会导致生物物种短缺,另一方面会保护物种。
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
B.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D.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答案】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和内涵。教材中有详细论述,明显应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