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
植株数量 | 灌木植物 | 1 | 1.00 | 1.00 | 1.00 | 1.00 |
草本植物 | 1 | 1.18 | 1.20 | 1.21 | 1.23 | |
地上生物量 | 灌木植物 | 1 | 1.09 | 1.10 | 1.12 | 1.11 |
草本植物 | 1 | 1.47 | 1.55 | 1.52 | 1.53 | |
地下生物量 | 灌木植物 | 1 | 1.01 | 0.99 | 0.98 | 0.97 |
草本植物 | 1 | 1.21 | 1.29 | 1.42 | 1.58 |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7.A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解析】
7.生物量等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随着时间发展,除了地下生物灌木植物略有减少,其他都是增加,简单计算可知,生物量为增加,即①对。柱物密度即植株数量,从表中可知,数量呈递增趋势,即密度增加,即③对。
8.从表直接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发展,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但是草本植物增加,符合了题目此消彼长的设问。
9.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上和地下的灌木植被相加呈减少趋势,草本植被呈增加趋势。
(2014广东卷)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解析】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减弱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沙尘。风速降低,则拦截风沙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该区域滑坡多发且集中在夏季,与该地夏季降水量多明显相关。故选B。
6.三峡水蓄水后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水体的
【答案】C
【解析】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水库水体水位发生了很大改变,而其都会导致滑坡发生可能性上升,故选C。
7.三峡水蓄水后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答案】D
【解析】水体体积变化大以及水面面积扩大,增加了鱼的生存空间,因此使渔业捕捞量增加。故选答案D。
【点评】本题组考查主体为三峡库区,库区的建成对滑坡、渔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在于对图的解读以及流域工程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的影响。
4.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6.岛处于
【答案】4.A
【解析】
4.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气候类型、自然段的分布。根据图中的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图中经线为106°E,纬度位于6°S-7°S,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的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5.题目中不能体现海拔高度,A选项错误;种源丰富和光照充足题目中也不能反映。根据题目叙述K岛有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带来大量肥沃的火山灰,为植被恢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所以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火山灰深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根据图示地理位置判断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本题对区域定位和世界板块位置要求较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014新课标II卷)图3示意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8-9题
8.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9.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答案】8. B、9.C
【解析】
【考察能力】
【地理原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答案】7、C 8、C
【解析】7、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天山山脉西部地区,①、③位于伊犁河谷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西风到达这里所携带的水汽较少,在海拔较高的③处水汽受地形强烈的抬升作用,形成较多的降水,C对。①地海拔较低,抬升作用弱,所以,A错。②、④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海洋水汽难以影响到,降水少,B、D错。
8、读图分析,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部内陆,降水少,年降水量在50—300毫米,气候干燥,沙漠面积大。所以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荒地。天山山脉以牧业为主,山地牧场广阔。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分析,图示地区地形崎岖,不便于耕作,所以山区草场面积广。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地形较平坦,形成绿洲,是主要的耕作农业区,所以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类型为荒地>草地>耕地。C对,A、B、D错。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比西部积雪稍厚。因云量分布差异不大,故排除A、C;该区域在长江三角洲,主要为偏东风,故排除D;该区东部比西部更近海,受海洋影响,冬季东部比西部温度高,故选B。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温度高的区域比附近温度低的区域积雪深度低。城区由于人口、工业集中,热岛效应明显,故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P技术可以
【解析】:GPS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导航。
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解析】11、读图、根据图中夏季径流深度判断,夏季河流径流量明显大于降水量,而在其它季节水量变化稳定。地下水径流稳定,全年季节变化小,不是夏季径流深度大的主要原因,B错。湖泊水、沼泽水主要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不会是夏季径流量大的原因,A、D错。图示流域年降水量小,最冷月小于0°,可能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与大气降水量叠加在一起,是导致夏季径流深度明显增大的主要原因,C对。12、根据图中降水量判断,该流域全年降水少,位于干旱区,多风沙天气,沙漠面积广,A错。最冷月气温小于0°,应位于温带地区,柑橘是亚热带水果,C错。该流域最热月气温约30°,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月8°,该流域不可能在青藏高原地区,D错。西北地区山地降水较多,适宜牧草生长,所以只有可能是山麓青草,B对。
考点:陆地水体的补给、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答案】3、A
【解析】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根据图示判断冰川面积在减小,冰川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说明该流域冰川面积进一步缩小,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所以干旱程度加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答案】 13、A 14、D
13、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7月份北印度洋海域区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风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油污带会随着洋流向东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海域,故选答案A。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颈、多刺、硬叶等特点,是长期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该岛生存大量这种植物,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炎热干燥,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
【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4分);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2分);年均温较低,蒸发弱(2分);地势地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2分)
【解析】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通过经纬度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里克海峡附近。“冷”是由于:纬度(气温低“、寒流影响(西风漂流)。”“湿”是因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多雨多雾(温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少)、地势地平(图示岛屿海拔较低,排水不畅)
48、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分)
49、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
【答案】:
47.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48.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49.C地位于热带稀疏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
47.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
48.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不同。
49.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稀疏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