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相对稳定
经过多年高考,高考试题已经趋于成熟,高考命题的规律性非常明显。高考严格按《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试卷结构、题型设计、试题难度和答题量相对稳定,不超纲。强调对“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程度的考查、强调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突出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突出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对计算要求降低,突出计算的工具性,将计算分散各题中。通过选择题加强对基本计算技能的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高考的趋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的导向性逐步发生了变化。对于甘肃省而言,作为最后一批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地区,新课程理念逐步在高考体现,年高考就是一个例子。在平稳过度期,我们应看清稳中有变的特点,指导我们的复习备考。
我校学生的特点
我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多数来自农村,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勤奋朴实,有利于形成了班级和学校的良好学风,但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能力欠缺。
1、突出阶段复习的重点
严格在时间上和复习重点上实现四轮复习。一轮单元复习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注重实效解决好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 3月份结束。二轮专题复习重点是研究高考《考试大纲》,对照査漏补缺,确定专题,构建知识网络,4月份结束。三轮强化训练提升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月中旬结束。四轮模拟测试训练应试能力。
2、开好备课组会议,做好协调各种关系、做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
做到三个统一”:即教学进度、训练、讲授内容的统一;“三个贴近”,即贴近高考目标与高考要求、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理;“三个突出”,即突出知识基础、突出解题规范、突出能力培养; “三个研究”,即研究考纲说明和高考信息,探求高考命题方向与特点,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三个训练”,即信息追踪的训练,纠错重组题的训练,模拟重组题的训练。开好备课组会议,及时反馈了解教学情况,做到超前计划,提前部署、及早安排,以最大限度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多深入学生,多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思想上开导他们,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在学习上鼓励他们,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专心致志地投身到备考中去。对于临界生,要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最后的阶段冲刺。
3、研究高考新趋势
注重收集高考信息,特别是研究高考《考试大纲》。研究高考的新变化,杜绝盲点,不走弯路,突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优化教法,实现有效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应用成熟的教学方法,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使每一节课让学生学有所得,让每一节课都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合理取舍资料习题,对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及能力培养有益的题目要补充,对超出考纲的题目要舍弃。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习题训练的效果。
5、重视每一次考试
真正使每一次考试都能达到检测巩固的目的。特别是月考,要精心设计,特别是难度方面要贴近高考,让学生在应试能力、应试技巧、应试心理各方面得到训练。教师要善于下“海”选题,宁可让教师变成做题机器,也不可让学生变成做题机器;教师要在“巧”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做文章,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避免面面俱到,机械重复,确保月考的质量。教师要探究变式,追求试题的新颖性。所选习题要有梯度、设置障碍、设置问题的新情境,从训练中提高接受新信息和应用新信息的能力。讲评时要讲究试题的实效性,不限于就题论题,而是就题抓考点知识,启迪解题思路,揭示解题规律,点拨解题技巧。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真正一题多得、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6、注重新题型训练,精选习题,强化训练,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要注重新题型的训练。新题型一般为信息量大,材料性强,能力要求高等为特点的一类题型,近年来,成为高考题的热点题型之一,平时要引起足够重视。
从具体操作上讲,我们研究热点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研究《考试说明》,研究它所规定的考试内容、能力要求、试卷结构;二是研究高考试卷与样卷,研究每一项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反映。如果孤立地看某一年的高考试卷也看不出太多的东西来,但把近几年的试卷放在一起研究,就可以看出各部分知识点在命题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三是研究学生答题状况,师生共同建立错题档案,分析其主要得失及形成原因,积累解题经验,掌握解题技巧,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做到遵循考纲但不拘泥于考纲,做到不随意拓宽加深,摆脱题海,避免陷入偏、难、怪的歧途。
精选习题,强化训练,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如何才能抓好基础,培养能力,是高考复习中师生要把握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要抓知识的系统性、复习的针对性、操作的具体性和有效性,把那些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形成能力,分值相对较高的知识点作为重点、热点,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使之不断得到强化训练,综合提高,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