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最近一模、二模的试题难倒了不少的学生。他给了这样一个选择题,他说“我国有一个产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得好好地加大科技力度研发”。底下一个表是各个国家的研发中心,全部是发达国家,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等。横坐标是我们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东部的,最西边的就到西安、成都,一看全是省城、大城市有研发中心的都用五角星标出来。下面设问,说这个研发中心的表格表明这个产业是什么?第一选择是钢铁。这个不会选。第二个是纺织也淘汰。后两个C和D是新兴工业。C给的是汽车。这点我觉得考生肯定都能看明白,汽车工业涉及到很多的高新技术。D是信息产业,学生容易想到的是我们的手机还有其他的信息。比如说国家的一些重点工程。但是很多学生在C和D之间犹豫。到底是汽车还是信息呢?看这个表是看不出来什么的。这时候聪明的孩子在信息处理上立刻知道有一个主官的判断。CD确定不了的时候一定是文字图表的信息不清楚。他一看就知道,纵坐标第一个国家是没有看,就是芬兰。也看这个信息所有的孩子就知道诺基亚了。芬兰在我们国家做了好些诺基亚的研发中心,在跟我们国内的品牌、跟日本的品牌、韩国的品牌在争市场。芬兰不可能在中国有汽车工业,我们作为常识是应该知道的。这种信息我觉得可能就把考生的三个层次给拉开了。
第一,正常的孩子到C、D都犹豫,但他很聪明会判断到自己最少遗漏了一个信息。
第二,这些孩子比来比去还是没看到芬兰,最后他选对了。但这和我们高考有一个特别抵触的东西,我不光政府还要速度。我们都考过试,150分钟、三科思维切换一秒钟都不敢耽误的。一般是一分钟一道题,这么一犹豫有可能两分钟就过去了。后面39题、40题就是有疑问的。
第三类孩子没有看到这个信息蒙就蒙错了。这类孩子到今天有的给我打电话说这个为什么是信息产业呢?我就反问,我说老师怎么讲的?他说,我们老师说就是信息产业。可能我做这个题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跟学生是共同面对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在信息处理上在最后10天把一些最经典的高考题目以及我们模拟题耽误的时间、甚至选错的东西再拿回来反思一下,我想应该对我们6月8日上午文综的发挥是特别有益的。
我们最近练的题特别经典,说扬州这个城市是怎么兴起的,给了两个图。很多考生考完了以后就说,老师左边的图没用啊。他说画一个长三角,就是点位置。右边的图有作用。我说怎你们答的。他说,我看到信息了,老河是标在大运河边上。我答的是“扬州是因大运河而兴的”。当时考虑到供水和航运是很合情合理的。这分我得到了。但这个箭头往北画,我一读文字按您说的图文信息结合,北边新兴铁路了肯定城市要向北迁移,还要向西迁移。西边是高速公路那对城市的发展是影响很大的。他说,我看到了大运河北边是铁路西边是高速路。向南的线特别粗是依托长江干流。所以,箭头粗代表运输货物贸易数量。他说,现在主要是向南发展依托长江干流。他说我最看不懂的是跨越的运河向动的线条很素。他们交流了说看不清楚,他说这两个信息不知道什么意思。我肯定是丢分,结果是丢两分。他就没有把这两个信息结合起来。向东跨过京杭大运河线头很粗,同时又告诉你扬州的位置离长江很近,东海、黄海都在上面标着。这表明今天扬州的发展虽然有向北、向西的趋势但更主要是向南的。依托长江实现江还联运。不光是长江的运输,扬州那个位置向东出长江口扬州的发展是面对东面韩国、日本这样的国际市场。所以,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知识到这儿已经反反复复地考、看,有一定的体系了。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在考试的能力和技能要求上,我们每年总是都有遗憾的。当然考得很好的学生也会出来感觉到那个题的信息我处理得不好,还有的紧张开始信息没有意识到。我想这个话题应该在最后10天根据我们学生典型的错误案例,应该使他们的信息处理和解读这项能力得到提升。这是我的第二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