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
近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知识感兴趣,才会由“厌学”向“愿学”转变,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地理,为学生战胜学习地理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动力和能量。比如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后,可组织学生玩“拼板游戏”,通过趣味十足的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较快地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比如在《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的教学中,可安排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著名景点、风景区。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后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学生们兴致勃勃,产生了愉快的情感,对地理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首先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以及认真设计形象直观的地理略图进行教学可达到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其次是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的形象、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促使学生立体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如讲授“火山”之前,先放一段火山爆发时的景观录像,学生就会见其形,生其疑,探其果,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如“陆地自然景观地区差异”一节,内容多,分布复杂,在讲授时采用复合投影片的形式,把整体分成部分,就会收到条理清楚的效果。
六、 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让他们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可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让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等节目。学习《地图》这节知识后,可引导学生绘制学校及周边地区平面图,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比例尺知识等都有了迁移和发展,这就比纸上谈兵要容易理解得多。学习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后,可带领学生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等。通过教师激发,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从而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每一个地理老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不断的改革教法,提高讲课艺术,把知识全面、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以适应目前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