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生物性地方传染病。鼠疫在历史上猖獗地横行于世界,吞噬了亿万人民的生命,给人类带来一次次浩劫。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抗菌素应用于鼠疫治疗,新的灭鼠杀虫药用于预防实践,鼠疫的发病率才有显著下降。旧社会,我国人间鼠疫十分严重。建国后,大力开展群众性防治,人间鼠疫才得到基本控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像过去那样大规模的鼠疫流行,一般来说,已是不大可能了,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1958~1979年间,世界共有46937例人鼠疫,但回顾1950年记载有40484例人鼠疫,说明鼠疫发病率有持续下降趋势。现在鼠疫的发病率说明鼠疫在自然疫源地的流行情况。总的来说,在1958~1979年研究期间,鼠疫的流行性有一个公认的规律,人腺鼠疫(最多的鼠疫流行类型)已在有限的区域内很少发生。大部分人鼠疫病例发生在越南南方。该地在军事行动中进行大面积脱叶,考虑是鼠疫高发的原因之一。
尽管世界上鼠疫的发病普遍下降,但受鼠疫之害的国家数目仍相当多。1958~1979年,30个国家报告有人鼠疫,其中9个国家(玻利维亚、缅甸、巴西、厄瓜多尔、马达加斯加、秘鲁、美国、越南、扎伊尔)实际上每年都有鼠疫发生。其他在鼠疫活动普遍恢复的年代中,也出现人鼠疫的爆发或散发病例。
在1958~1979年间,鼠疫活动有两次增高。首次在1961年开始,1964年达到高峰,1966年结束;第二次1973年开始,1978年结束,一些国家在这两次鼠疫活动期之间,鼠疫发病率增高。因此,在这些年间,有两种鼠疫活动周期:3~5和8~10年。在主要活动期间,有人腺鼠疫的局部爆发。
事实上,在任何时候有鼠疫疾病的发生,都表明自然疫源地鼠疫仍在流行。在此自然疫源地动物流行病学因素成为周期性活动因素。这种过程与家鼠群有关,并引起人腺鼠疫的局部爆发。另外,在这些年中有30个国家发生,这证明鼠疫的世界自然疫源地仍有较高的活动性。
(一)鼠疫的自然疫源性
鼠疫是一种通过媒介跳蚤传播,流行在啮齿动物中间的动物地方病。鼠疫的存在与周围的地理环境、生物学条件有密切关系。它年复一年地发生在限定的地理景观内,并在一次流行后,以某种方式保存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为再次流行的基础。据古生物学研究,鼠疫动物病在地质时期的第三纪,距今三千万年以前已经形成。人类社会形成以后,由于接触或被媒介昆虫叮咬,将鼠疫传染给人,造成人间鼠疫。但是,人对于鼠疫菌种群在自然界的保存,并不起任何作用。
这种在一定自然地理条件下,不依赖于人类,病源体、媒介及储存宿主三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适应,在其种族延续中长期存在的现象,被称为自然疫源性。由自然疫源性引起的疾病称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称自然疫源地。
世界上人间鼠疫虽然得到控制,但是,鼠疫自然疫源地并没减少,一些自然疫源地还不断被发现,动物中间,特别是野生啮齿动物间的鼠疫还广泛流行。因此,在鼠疫自然源尚未根除和无害化以前,随时都有人间鼠疫流行可能,鼠疫仍对人类构成不可忽视的威胁。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地理分布
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啮齿类及其寄生跳蚤的地理分布。从全球看,鼠疫自然疫源地带位于北纬48°—50°至南纬40°之间,广泛地分布在澳大利亚以外的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和部分温带荒漠、半荒漠、草原和亚高山地带。
目前,全世界有三十多个国家发现有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原苏联、中国、美国。美国中西部13个州都有疫源地。前苏联从外贝加尔一直到高加索,靠近我国的几乎整个南部边境地区都有疫源地。蒙古、印度、尼泊尔、缅甸、越南都有疫源地。这些邻国的某些疫源地和我国的一些疫源地实际上都有相似的地理环境。
我国的鼠疫疫源地面积大,分布广。大体可分以下一些较独立的疫源地。
I.松辽平原和察哈尔丘陵的干草原和草甸草原是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中哈尔滨南部及双城、阿城县部分地区是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为掩盖其进行细菌战罪行,炸毁731部队细菌工厂,使染疫鼠蚤逃逸而人为形成的较独立一块达乌尔黄鼠疫源地。
Ⅱ.内蒙古中西部及毗邻的宁夏部分地区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是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Ⅲ.西藏、青海及其毗邻的甘肃部分高原山地草原地区是喜马拉雅獭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Ⅳ.新疆的阿尔泰山地
V.帕米尔高原的森林草原是天山旱獭、长爪黄鼠和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Ⅵ.宁夏南部及其毗邻的甘肃部分黄土高原干草原是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Ⅶ.内蒙古锡盟小腾格里沙漠北部的干草原是蒙古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Ⅷ.云南川地区山地森林发现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Ⅸ.内蒙古呼盟满洲里一带的中苏、中蒙边境高原草原地区,是整个蒙古——外贝加尔西伯利亚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边缘地带。
Ⅹ.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江西等南方省份部分地区是黄胸鼠的家鼠疫源地。这种家鼠鼠疫是否都是国外传入的,在当地是否存在自然疫源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应该说明,在鼠疫疫源地带,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的不同,疫源性分布也不平衡。不能说凡有啮齿动物的地方都有鼠疫的自然疫源。即使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也有的地方并无动物鼠疫,或者只是偶而波及。在同一流行区内,其流行强度、疫源性的牢固程度也不完全一样,所以各疫源地和疫源地区对人们的威胁程度也不尽相同。
(三)动物鼠疫及其侵袭人的途径
在自然界中,感受鼠疫的啮齿动物和跳蚤很多,这些宿主和媒介由于它们对鼠疫菌的感受性和敏感性的不同,在鼠疫动物病的流行、保存中作用的不同,分主要宿主、媒介和次要宿主、媒介。还有偶然染疫的其它动物,如狗、猫、狐狸、鼬、野兔、骆驼和藏系绵羊等。按主要宿主种类,我国啮齿动物鼠疫及其侵袭人的途径和程度各有特点。
黄鼠和旱獭是冬眠动物,从它们春季出蛰起,鼠间鼠疫即开始流行,6~8月达到高峰,入蛰冬眠停息。黄鼠鼠疫主要通过家、野交窜传染给褐家鼠和跳蚤,再传染给人。旱獭鼠疫主要由于狩猎或剥食旱獭或其它偶然染疫的食肉动物、羊、野兔等时,经口或者损伤皮肤传染给人。
由黄鼠和旱獭传染的鼠疫往往形成腺鼠疫,有时继发肺鼠疫,甚至直接引起人间肺鼠疫流行,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
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是非冬眠动物,鼠间鼠疫长年流行,春季流行高峰期对人威胁较大。特别是沙鼠跳蚤极易攻击人,但其鼠疫菌毒性弱,对人的危害不如其它种动物鼠疫那么重。
黄胸鼠、褐家鼠鼠疫也是全年性的,在黄鼠疫源地带是黄鼠鼠疫波及褐家鼠中,一般5~8月为高峰。因为家鼠与人类接触密切,通过染疫跳蚤叮咬人机会多,一旦发生家鼠鼠疫,将对人类构成最大威胁。
当鼠间鼠疫猛烈流行时,一般在野外或室内会发现较多死鼠。这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等部门,采取相应的保护性预防措施。
(四)鼠疫流行病学监督
已知或潜在自然疫源地国家,有关卫生管理局继续进行流行病疫监督,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然而,许多国家最近鼠疫死
图5-8 动物鼠疫传播到人间的过程示意图
亡率表明,目前对鼠疫的监督是很不够的。对可疑鼠疫病人应及时发现和使用高效、新型、治疗药物早期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资料,1966~1978年间 38634例鼠疫中 2067人死亡(占5.35%)。给人的印象是鼠疫死亡率是比较低的,根据国家资料的分析表明死亡率实际上仍然很高。例如缅甸平均死亡率是10.8%,一般来说有周期性鼠疫爆发的亚洲国家,死亡率很高。1968年在印度尼西亚流行期间,102例鼠疫病人43人(42.2%)死亡,1967~1968年在尼泊尔37例鼠疫病人29人死亡(78%),美洲鼠疫死亡率也高,近几年平均死亡率是13.9%。在1966~1977年间,美国人鼠疫病例数和死亡数分别为97和14,死亡率是14.4%。
非洲平均死亡率是22.15%。不仅在有散发鼠疫的国家情况如此,而且在马达加斯加和扎伊尔发生流行的国家也是如此。马达加斯加平均死亡率是34.2%,扎伊尔是19.8%。在这两个国家各省之间,死亡率也有明显差异。例如1974~1975年,在扎伊尔基戊省28个病人3人死亡(10%以上),可是1976~1977年上扎伊尔省16个病人11人(67%)死亡。
(五)消灭鼠疫的自然疫源地
通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卫生措施,控制鼠间鼠疫流行,达到疫源地无害化,进而将鼠疫菌从疫源地彻底清除,消灭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实践证明,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17世纪到18世纪初期,今天欧洲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等国境内,乌克兰则到19世纪时,都有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以后由于这些地区大规模经济开发,生态环境的改变,旱獭被消灭,黄鼠数量减少,导致鼠疫疫源性的消失。
我国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自然疫源地、南方家鼠疫源地,建国以后持续大规模地灭鼠灭蚤和迅速的经济开发;满洲里一带的西伯利亚旱獭疫源地由于多年的猎獭,动物鼠疫从强到弱、直到绝大部分地区流行终息,20多年查不出鼠间疫情,再未发生人间鼠疫。这些地区显然已经无害化了。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鼠疫自然疫源性可能已经消失。如果把这些措施继续坚持下去,最终彻底消灭这里的自然疫源性是完全可能的。
灭源和使疫源地无害化方法有三种:
①火鼠,②灭蚤,③改变生态环境。
我国多年灭鼠,使许多疫源县、乡的黄鼠、沙鼠密度达到十公顷1~2只以下,旱獭密度达20公顷1只以下,二、三十年检不出鼠疫菌和血清学阳性材料,疫区群众称为“灭鼠拔源”。
灭蚤在美、苏都有小范围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但没有大范围的试验和实际应用。我国也在做初步研究。
改变生态环境是通过破坏和铲除疫源地内宿主动物最适生境,中断鼠疫菌的循环,间接或直接地清除鼠疫菌,达到灭源、无害化的目的。
例如开垦荒地、平整土地、扩大灌溉面积,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移坟深葬、铁路公路的修建、新工矿和居民区的开辟等,都能对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行分割、破坏,造成宿主栖息地和整个环境的变化。
在我国的灭源实贱中,已经把社会主义建设与改变疫源地生态环境越来越自觉地结合起来,对灭源和巩固发展灭源工作成果起到很大作用。我们相信,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一定会逐步根除和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