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中国城市发展展望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沿海城市许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立,沿海地区原有大、中城市经济实力和区域辐射力将得到加强,旧城改造,新兴港口城市发展和五大城市密集区调整进程亦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在区域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资源开发和深层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将形成一批辐射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和工矿城市。据预测,2010年中国城市总数将达到 1003个,从1995年起,平均每年新增城市27个。这些城市的合理发展与分布,将成为中国城市体系格局演化的巨大推动力。
一、城市规模结构演变
中国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呈现良好的幂函数分布。我们曾分别以5万以上、10万以上和15万以上城市样本对1985年全国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幂函数分布模型进行拟合,均显示出很高的相关性。1985年全国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分布模型:
根据上述方程(3),可推算中国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如表8.14。
表8.14 2010年中国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预测表
由表8.14可知,2010年中国将形成9个400万以上超大城市和50个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共同构成中国城镇体系的一、二级经济中心,并与82个大城市,290个中等城市和1112个7万人口以上的小城市共同构成中国完整的城市网络。
由表8.15不难看出,由于自1986年实行新的设市标准以来,新设城市较多,小城市个数比重不断上升;中等以上城市比重呈下降趋势。1994年与1985年相比,小城市比重由54.9%上升为59.8%,中等城市由28.7%下降到28.4%,大城市、特大城市由16.1%下降为11.8%。
表8.15 城市规模结构变化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另一方面,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结构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与1994年相比较,大城市、特大城市上升2.3个百分点,中等城市比重略有上升,而小城市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虽然规划新增了381个小城市,但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不仅中等城市、大城市普遍加快了发展速度,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相继晋级,而且80年代中后期新设的小城市,大多数位于沿海地区区位较好的地方,又经过近20年建设,因此,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人口规模扩大而晋级,也是必然的。
二、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趋势
1.西部地带城市数量增幅较大,城市分布稀少的状况略有改善
预测2010年前后,中国新城市设置重点将逐步转向中部地带。西部地带大部分省区地处边远山区,城镇发展比较缓慢,设市条件较差。但为促进西部地带优势资源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以边境口岸、地区政治中心和能矿资源开发型等特殊类型城市的设置占有较大比重(约占40%)。从城市数量增长幅度看(见表8.16),西部地带增长最快,1994~2010年城市数量增幅达194.7%,其次是中部地带154.5%,东部地带为152.5%。西部地带城市占全国同期城市的比重上升3.73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带均呈下降趋势。三大地带城市数量分布均衡指数略有提高。
表8.16 三大地带城市分布变化比较
*2000年与2010年数据为预测规划数;1994年数据为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