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
长江三角洲在我国未来发展中具有极重要战略地位,其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应根据区位条件、自然特点、经济水平以及对全国的作用加以确定。上海和江浙二省属于本区的各市均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力图通过三个五年计划有新的跨越,并实现现代化。这些规划的水平比过去的许多规划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在向市场经济和集约化增长方式转变方面都有明确的思路和措施。不过,若将各市的规划加以研究和比较,仍可看出缺乏综合与协调,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支柱产业的趋同,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仍无法避免。
长江三角洲是一个自然资源紧缺的地区,未来的发展不应该继续依靠大量的能源、原材料运进。本区已有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有条件将产业结构引向高度化并在全国起现代化的示范作用。目前,本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居全国各大经济区之首,拥有的高级科技人员约占全国1/5,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占全国的1/6,有一大批国家的科研院所与重点高校。这是考虑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但目前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同类地区相比,则差距甚大。
因此,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重视无形资源的利用,各类产业都必须重视发挥潜力和丰富内涵,及时更新设备。在技术设备的引进中,重视消化吸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优越的区位条件、坚强的科技实力、新的资源组合,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长江三角洲正处于一个经济腾飞的时期,通过各方面的建设,可以成为经济繁荣、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教育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的区域,这也是本区域的发展目标与模式。与此同时,它面临着持续发展的挑战,成功地解决这一世纪性的人类难题,长江三角洲必将创造出未来的辉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