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候与水文
北回归线横穿云南南部和广西中部,西南区大部分处于副热带高压带范围。通常情况下,这里的气候应是炎热而干燥的,回归线沙漠和亚热带稀树草原应该是典型的地带性景观。由于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后不仅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季风,也大大改变了东亚大气环流系统,使近地面层被季风环流控制。高原季风、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都是西南区重要的水汽来源。高原季风的强弱直接影响西南区冬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夏季青藏热低压愈强,西南季风也将随之加强,从而为西南区带来大量降水。主要源于横断山地的西南低涡,夏半年也在西南区形成对流性天气和降水,当低涡被阻滞于四川盆地内时,可形成阻塞性大雨或暴雨。当其向东南移动时,滇、黔、桂三省区都可出现降水。
云贵高原的隆起对西南区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西南区气温分布状况,使云贵与四川盆地间出现了热量南北倒置现象。秦巴山地阻碍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西南区少受寒潮影响。西南区地理位置比较远离海岸,则大大减弱了台风影响和梅雨现象。
一、辐射与日照
西南区是全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的一个区。除横断山地至云南中南部可达5500~6000mJ/m2外,以四川盆地为中心,远及滇东北、贵州全境和广西北半部的广大地区都是一个低值区。峨眉山以 3 300mJ/m2低值而成为全国之最,盆地西部绵阳、成都、乐山、永川一带和盆地东部长江、乌江交会区仅3500mJ/m2。整个盆地、黔北、黔东和桂北边境区多在4000mJ/m2以下,黔南、广西大部和重庆东北部约在4000~4500mJ/m2间。四川盆地及贵阳以北的黔北地区辐射平衡值仅1700~2100mJ/m2,比同纬度藏南谷地和长江下游地区平均低1500和400mJ/m2,而与10个纬度以北的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相当,从而成为西南区辐射状况的一大特征。
低辐射是短日照的必然结果。川西北山地高原、横断山地及昆明以北地区年日照时数在 2400~2600h间,这是西南区唯一的日照较丰富的地区。而四川盆地西部至东南的弧形地带仅有1000~1200h,盆地边缘及贵州大部不超过1400h,广西大部则在1400~2000h间。总之,西南区平均日照日数之少,也是全国所仅见。前些年峨眉山以946.8h的数字保持着日照时数最少值的全国记录,最新统计数表明,其日照时数为1398.1h,而重庆彭水以1035.4h成为真正的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只及年日照最丰富的青海冷湖的29%。
二、气温
西南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在14~24℃间,但空间分布形式非常复杂。横断山地4~8℃,乌蒙山地和长江、珠江分水岭区低于12℃,其周围包括云贵高原大部,约在12~16℃间,是低值区,显然是地面海拔高、气温垂直变化所致,五个高值区也同样醒目。1)金沙江、雅砻江交会带谷地>20℃,2)川南—重庆长江谷地18~20℃,3)怒江下游及德宏州>20℃,4)红河下游谷地20~22℃,5)广西大部20~24℃。在西南区东部,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降的趋势比较明显。而在河口至成都的方向上,愈向北海拔愈高,纬度因素和海拔因素叠加导致气温急剧降低,经过威宁、赫章之后,地势突降,气温升高6℃,从而出现了南北倒置的现象。
7月平均气温滇东黔西低值区不足20℃,5个高值区均为26~28℃或更高,但云南大部在20~24℃间,川黔大部约24~26℃。1月平均温12℃等值线在北回归线两侧摆动,云南大部、黔南和广西北半部在8~12℃间,贵州大部和四川盆地4~8℃,黔北、滇东北<4℃,横断山地-6~0℃,而金沙江、雅砻江交会带谷地10~12℃,几乎与滇南、桂南相当。四川盆地与同纬度长江下游相比较,高2~3℃。大部分地区的冬温夏凉,使西南区气温年较差远小于其他区。云南景洪、元江、昆明和黔西咸宁、赫章一带年较差仅10~12℃,是我国大陆上年较差最小的几个地区。昆明最冷月均温7.7℃,最热月19.8℃,年较差12.1℃,因而获得了四季如春的美誉(表15.2.1)。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的春季低温(倒春寒)、云南高原的盛夏低温、贵州高原的初秋低温(寒露风)和滇南热带、亚热带在冬季强冷空气入侵时的寒害,或造成春季死秧烂苗,或导致水稻推迟抽穗、空秕,或影响水稻扬花、结实,或妨碍橡胶树安全越冬,对农业生产均很不利。
≥10℃积温以川西北山地高原(色达172℃、石渠79.3℃、理塘301.3℃)和横断山地(500~2 000℃)为最少,而滇南三大河谷南段(7000~8000℃)和广西南半部(7000~8000℃)为最多。云南元江8709℃,河口8246℃,广西涠洲岛8305.9℃是已知最大值。四川盆地普遍在5000~6000℃间,而滇东北、滇西低值区中心不足3000℃,云南北部和贵州绝大部分为4000~5000℃,但滇北金沙江谷地局部可达7000℃以上,形成另一较小的高值区。
云贵高原日平均温稳定通过≥10℃的日数多于四川盆地和桂北山地丘陵,但因其海拔偏高,夏季温度略低,积温数反而较少。例如昆明262.7天,4490.3℃,成都252.6天,5107.2℃;桂林259.6天,5920.0℃。
三、降水
西南区降水量丰富,广西全境(1200~2000mm)、云南南部(1000~2500mm)、贵州大部(1100~1400mm)和四川盆地(1000~1300mm)是区内降水高值区。高黎贡山斋公房(海拔3210m)达3020mm,广西防城松柏头顶和东兴站分别为3174.1mm和2822.7mm,云南西盟2748mm,是西南区四个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川西北高原(400~600mm),横断山干旱河谷和山地北段,尤其是澜沧江、金沙江谷地,为区内降水低值区。金沙江谷地的日瓦年降水量245mm,奔子栏285.6mm,是已知最低值。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明显呈自东南向西北和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但海拔高度和地面坡向变化也造成降水量的局部差异。表15.2.2,15.2.3和15.2.4分别列出了高黎贡山东坡、龙川江谷地和安宁河谷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其中除元谋盆地、西昌盆地两个例外,降水量随高度递增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垂直梯度则因地而异,高黎贡山东坡为96mm/100m,龙川江谷地为21.4mm/100m,安宁河谷地为47.02mm/100m。可见降水量愈丰富,垂直梯度通常也愈大。
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量差别悬殊,保山和腾冲分别位于高黎贡山东西两侧,海拔1653.5m和1647.8m,迎风侧的腾冲年降水量达1463.8mm,背风侧的保山仅有966.4mm,相差近500mm。白马雪山迎风侧的日嘴和背风侧的奔子栏,海拔分别为2080.0m和2025.3m,日嘴年降水量425mm,奔子栏只有其2/3。夹金山迎风侧的天全,海拔770m,年降水量1732mm,背风侧的泸定海拔1321.2m,降水量却只有636.8mm,即使海拔高出550m,也未能改变背风导致雨量锐减的状况。广西十万大山、大瑶山迎风侧年降水量达2000~3000mm,背风侧仅有1200~1400mm,也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横断山“干旱”河谷的成因问题。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多数人认为焚风效应是首要的原因。横断山地各山脉的走向既近似垂直于西南季风来向,又近似垂直于东南季风来向,迎风坡多雨,背风雨影区焚风效应显著,产生干旱现象,且向内陆愈突出。另一说为山谷风局地环流的影响。山谷风局地环流的存在早已被证实。在青藏高原不仅有全高原尺度的大型山谷风,还有围绕一个山系的中型山谷风和各孤立山峰附近的小型山谷风,它们使高原(包括横断山地)地面风向变得极为复杂,并对局地降水发生重要影响。还有学者指出,青藏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垂直环流系统使高原外围区域性降水量呈多—少—多的圈带状分布,横断山腹地处于少雨圈带。同样由高原热力动力作用形成的高原季风,夏季风向辐合,为热低压,冬季风向辐散,为冷高压。夏季高原强烈的上升气流需要以边缘下沉气流作为补偿,横断山地位处气流下沉带,故而干旱少雨。
区内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春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9%~35%,以西南季风降水为主而又位置偏北的地区,比例最低,以东南季风降水为主且位置偏东和偏南的地区如广西、贵州高原,比例最高。四川盆地约占17%~30%,处于中等水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38%~66%,西南季风降水为主的地区比例最高。秋冬降水量分别占全年21%~28%和1%~13%,西南季风降水为主的地区冬季成为干季。
四、河流与湖泊
1.河流 西南区河网密集,河流众多,这些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和珠江七大水系。大河多为过境河,且其中不乏国际河流。例如1)大盈江、龙川江在缅甸汇入伊洛瓦底江入海,2)怒江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3)澜沧江出境后改称湄公河,4)元江、把边江(李仙江)、盘龙江、大马河统属红河水系,经越南注入北部湾,5)水口河、平而河源出越南,入境后在龙州会合,称左江。
主要河流如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发源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元江、南盘江、北盘江、赤水河、乌江、清水河、柳江发源于云贵高原,嘉陵江及其支流涪江、渠江发源于岷山和秦巴山地,漓江—桂江、贺江发源于南岭。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提到,一是通常可能以为黄河与西南区无关,实际上黄河干流两度流经四川西北,阿坝州约有1.69万km2土地属黄河水系。二是湘江发源于广西,桂林地区资源、全州、兴安、灌阳等县至少有7000km2土地属长江而非珠江水系。
各水系面积及其在西南区属各省(区)的分布见表15.2.5。由表列数字可知,长江、珠江两水系共占全西南面积的81.28%,居于主导地位。以省(市、自治区)而论,云南省水系最为复杂,重庆市概属长江水系,最简单。
水系格式多样,横断山地诸河为平行水系或羽状水系,把边江干支流、元江为平行水系,嘉陵江干支流、乌江、西江干支流为树枝状水系,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为格状水系,桂南的钦江、廉江分别是梳状和羽状水系。河床纵比降大,纵剖面多转折,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内一些河流发育了完好的曲流,云贵高原喀斯特区多盲谷、暗河。
大部分河流雨水补给比重超过年径流量的70%。地下水补给率以云贵高原诸河最高,一般占30%,横断山地和四川盆地诸河分别为20%和10%。冰雪融水补给只限于横断山地各河流。径流丰枯悬殊,季节分配与降水量一样不均匀,年际变化也较大。
径流深值以广西十万大山、六万大山以南地区为最大(2000~2500mm),大盈江—龙川江流域(>2000mm)、雅安—荥经一带(1000~1800mm)也是高值区。金沙江谷地的四个段落,岷江上游谷地、雅砻江上游谷地各一段,则是低值区,其中的宾川、元谋、楚雄等地甚至不足100mm。参照元谋≥10℃积温高达7996℃的情况,水热组合不协调显而易见。从各省(市、自治区)看,广西多年平均径流深值795.7mm,贵州590mm,川渝两省市552.5mm,云南512.2mm,显然以广西为最多,而川滇两省变幅最大。
年径流总量为8237×108m3,其中,川渝两省市313l×108m3,云南2191×108m3,贵州1035×108m3,广西1880×108m3。以全国年径流量27115×108m3计算,西南区约占30.38%。最大河流金沙江年径流量达1320.8×108m3,岷、沱江1003×108m3,嘉陵江(546×108m3)、乌江(376×108m3)、柳江(373×108m3)、郁江(371×108m3)、红水河(326.99×108m3)径流也较丰富。此外,怒江、元江、把边江(李仙江)、左江、右江径流量都在100×108m3以上。
径流年内分配夏季一般占40%~60%,秋季25%~40%,春季10%~20%,冬季8%~12%。广西、贵州东部和重庆市受东亚季风影响大的河流,汛期来临早而结束迟,汛期径流比重占年总量的60%~80%,10月甚至11月还可发生洪水。川西云南、黔西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的河流,汛期较晚,夏汛为主而秋汛较弱。
各流域侵蚀模数普遍较小,但金沙江(1920t/km2)、北盘江(1270t/km2)、嘉陵江(951t/km2)、元江(925t/km2)和赤水河(870t/km2)的情况应该引起警惕。占西南区面积一半以上的长江流域自然条件尤其是地表组成物质迥异于黄河流域,因此长江永远不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但绝不能以此为借口放松保持水土、植树造林的工作。
2.湖泊 依湖泊数排序,四川应列西南区各省(区、市)之首。据统计,阿坝、甘孜、凉山三州面积>400m2的小湖就有1043个,其中>1km2的有49个,但是,即使把川滇两省共有的泸沽湖全部算上,湖泊总面积也只有120km2。依湖泊面积排序,云南省应列第一。云南面积>1km2的湖泊虽然只有30多个,但由于滇池、洱海、抚仙湖等面积较大,湖泊总面积达1067km2。贵州只有威宁草海见于记载。这个喀斯湖面积曾有35km2,20世纪70年代几乎被全部排干,目前仅恢复到20km2。重庆、广西基本没有湖泊(表15.2.6)。
主要湖泊集中分布于滇中和滇西,即金沙江、南盘江、元江分水岭地区和横断山地东侧。多为断陷湖,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本区湖泊都是外流湖、淡水湖,且除程海等少数湖泊外没有突出的天然萎缩现象,人为因素如修渠排干、引水灌溉、发电、城镇供水、围垦、工业废水污染等,对湖泊的演变影响至深。
少数湖泊如异龙湖、纳帕湖、清水海(车海)、威宁草海等为典型喀斯特湖,岷江叠溪海是山崩阻塞湖,数量极多而面积甚小的横断山地和川西北山地高原湖泊,则基本上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