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极轨气象卫星及其卫星图像
	自1960 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发射的气象卫星已经超过150
	颗。气象卫星从运行特征来讲,分两大类:一类是与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它
	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5800km,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角速度相等,
	故从地面上看,是静止不动的,又称静止气象卫星。另一类是轨道经过两极
	地区,轨道高度在1000km 左右,与太阳同步的气象卫星,称为极轨气象卫星。
	这类气象卫星扫描幅度较宽,对地面扫描重复周期短,在环境监测上有其优
	越性。下面介绍极轨气象卫星及其卫星图像。
	一、极轨气象卫星
	现在正在运行的美国发射的NOAA 泰罗斯(TIROS-N)极轨气象卫星的轨
	道参数见表5-12。
	表5-12 泰罗斯极轨气象卫星轨道参数
	轨道高度833km 870km
	倾 角98.739 ° 98.899 °
	周 期101.58 分102.37 分
	每日轨数14.18 14.07
	我国于1989 年9 月7 日和1990 年9 月3 日分别发射的试验试用型风云
	一号A(FY-1-A 和风云一号B(FY-1-B)两颗极轨气象卫星其外形见(图5-
	15),其轨道参数见表5-13。
	表5-13 “风云一号”轨道参数
	轨道高度900km
	倾 角99 °
	周 期102.3 分
	每日轨数14.0
	NOAA 卫星7、9、11 号升轨过赤道的当地时间为14∶30,降轨为2∶30;
	NOAA 卫星8、10、12 升轨为19∶30,降轨为7∶30。FY-1-A 过北京台时间为
	4∶00 和16∶00,而FY-1-B 为8∶00 和20∶00。
	二、极轨气象卫星的图像
	NOAA 极轨气象卫星的传感器为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它
	有五个通道,其波段划分可见表5-14。
	表5-14 AVHRR 的波段划分及用途
	通道波长(μ m ) 用途
	1 0.58 — 0.68 白天云、地表
	2 0.725 — 1.0 云、水泥、植被、水
	3 3.55 — 3.93 火灾、夜间海温
	4 10.3 — 11.3 海、陆、云顶温度
	5 11.4 — 12.4 同上
	风云一号的传感器为扫描辐射计(HRPT),分为五个通道,其波段划分
	和用途见表5-15 与表5-14 比较,可见两者的不同是在第3、4 通道,其它通
	道的用途,两颗卫星基本相同。
	表5-15 HRPT 的波段划分及用途
	通道波长(μ m ) 用途
	1 0.58-0.68 白天云、地表
	2 0.725 — 1.10 云、水泥、植被、水
	3 0.48 — 0.53 海洋观察(水色)
	4 0.53 — 0.58 同上
	5 10.5 — 12.5 海、陆、云顶温度
	(一)极轨气象图像的分辨率和扫描宽度
	泰罗斯气象卫星图像与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基本相同,在星
	下点的地面分辨率为1.1km,向两边分辨率逐渐降低,在边缘部分约为4km。
	极轨气象卫星的扫描角较大,泰罗斯气象卫星的有效扫描角为±55°,
	相当于地面宽约2880km,而风云一号的有效扫描角度为±55.4°,相当于地
	面约为3225km。
	(二)极轨气象卫星的覆盖
	极轨气象卫星与陆地卫星不同,其重复观测与覆盖全球的速度比陆地卫
	星快得多,NOAA 卫星单、双号配合,其过赤道的时间为单号(9、11)为14∶
	30、2∶30,双号为(10、12)19∶30、7∶30。风云一号FY-1-A 的过北京地
	面站的时间为4∶00、16∶00,FY-1-B 为8∶00、20∶00。它是连续覆盖,
	每一颗卫星每天均可覆盖全球一次。
	(三)极轨气象卫星图像的投影
	极轨气象卫星图像,由于扫描宽度大,扫描带的边缘变形较大,分辨率
	较低,但经过处理和校正后,在投影上与地图相同,如球面极投影、墨卡托
	投影或等角圆锥投影。
	(四)极轨气象卫星图像用途
	极轨气象卫星图像除作为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外(如每天在电视上
	所见),在环境监测和应用上愈来愈发挥出重要作用。例如:在作物和牧草生长状况、大面积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鱼汛的预测、海雾的监测、城市热岛观测,地震的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极轨气象卫星的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地探索、研究和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