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与观点
1.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单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组合。生物群落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是自然生态系统,包括陆生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水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逐步形成。概括地说以人为主体的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人的生存环境)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就是人类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
在人类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中,环境系统不仅包括“自然因素的总体”,还包括经济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子系统、经济生态子系统及社会生态子系统。
2.生态观点
所谓生态观点主要包括以下3点:
第一,各类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生态系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二,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是否已经意识到,人们的经济开发建设活动和社会行为,都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第三,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生态规律,掌握和运用生态规律,改造环境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及生态工程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生态因素(基本条件),包括:地球物理系统(光、热、降水、大气、土地和地质等条件,以及人工技术物质);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经济、社会系统(即人为条件,如资源开发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环境意识、环境安全意识、文化、教育、科技等)。
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规律、仿照生态系统的运行原理、设计和建设结构合理、低耗高效、能协调稳定持续运行的生态系统,如: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经济区建设等。
4.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的综合统一体。《中国21世纪议程》在第2章“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中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在1999年3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如果经济搞不上去,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也不可能;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可持续,因而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的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生态建设的作用就在于提供足够的措施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可以这样说,生态建设是为可持续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
(二)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
生态设计、生态建设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其理论原则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下面概括介绍生态建设应遵循的生态规律、生态原理,以及生态设计和生态建设的一般原则。
1.物物相关律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物相关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种多样性的阈值,如果其中一个物种的数量减少到低于其阈值,整个系统的自组织就可能破坏。
2.相生相克律
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被捕食者为捕食者提供食物,同时又为捕食者所控制。
3.能流物复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停地循环,能流物复是生态系统中基本的生态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见图2-1);物质与能量不同,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地进行循环。水循环、“碳-氧”循环、氮循环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不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4.负载有额律
任何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通常都有一个大致的上限,它是由生物种自身的特点及可供它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决定的。任何生态系统对各种外来干扰都有一个耐受极限,这是由于生态系统抗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正因为如此,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规模、强度)有一个阈值,超过这个阈值生态系统就将受到损害,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所以,负载有额是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5.协调稳定律
只有当生态系统中生物种多样化或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相对协调时,生态系统才会是稳定的。生态系统协调稳定才能持续运行,协调稳定是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对“人类-环境”系统、“经济-环境”系统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协调才能稳定。
6.时空有宜律
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同时,这种区域性的生态系统也随时间发生变化。合理开发资源必须重视时空条件。如开发利用林木资源可在用材林基地选择成熟林进行采伐,而绝不能砍伐长江、黄河源头的水土保持林,或饮用水源地的水源涵养林。时空有宜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所必须遵守的规律和原则。
7.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原来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不仅包括生物所占有的物理空间,还包括它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作用。现引申应用到人工生态系统。以城市生态位为例,它主要指城市人类(居民)生存状态水平的高低或条件的好坏。“生态”指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位”是指水平或条件。生态位原理是对生态位势进行分析,寻找提高城市生态位的方向和可行途径的理论和方法。
“势”是指两个位之间的差异,城市生态位势是指理想城市生态位与现实城市生态位的差异,或是两个不同城市生态位的差异。投资者可以运用生态位原理分析不同城市生态位的差异,为投资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
在生态建设中要运用好生态位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通过对理想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的分析,找出差距,制定规划,提高生态位,使生态环境适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是根据生态位原理设计、建设人工生态系统,如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城市等,使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位,能够高效、和谐、持续地运转。
8.生态设计与生态建设的一般原则
生态设计与生态建设是运用生态学原理调节、控制、利用与改造环境的最佳途径,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生态设计与生态建设的一般原则是:
第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宗旨,以系统的高效、和谐、稳定为目的;
第二,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促进系统的良性循环;
第三,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为核心,建立低投入、多产出、低消耗、高效益的社会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