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某发达国家a、b、c、d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解读。
【详解】a图老年人口较多,劳动力不足,往往迁出人口较多,b图20岁左右年轻人口较多,往往是大学城,年轻人口求学迁入造成的。d图30—50岁男性人口比重大,一般是男性劳动力迁入造成的。c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的各年龄段的比重以及男女性别比重相差不太明显,因此受人口迁移较少,故abd正确,C正确。
【点睛】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 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 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 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故答案选C项。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
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②对迁入地:
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
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l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A. 城市化 B. 国防
C. 人口增长 D. 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
【详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男性比重大,国防兵源充足,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国防, B对。影响人口再生产,造成劳动力不足,进而影响城市化发展,男女比例失衡,影响社会治安,对社会稳定影响较大,A、C、D错。
【点睛】此题强调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分析历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结合身边的实例和现象分析比较,也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下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详解】老龄化最严重即老年人口的比重(c轴数值)最大;③国家为20%最高,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读甲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5.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 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 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 ④时人口数量达最小值
【答案】5.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
【5题详解】
当甲城市的人口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和开始为正值时,人口呈现正增长。图中①②两时期的二者之和为负值,而③时期的二者之和开始为正值,所以是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C正确。
【6题详解】
③时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转变为负值时,应为人口数量最多时,AB错误;④时到时,人口数量一致在减少,所以人口数量多于⑤时,D错误。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几年来,在海南省三亚市生活的“候鸟老人”数量出现随季节而大幅度变化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文化因素
C. 气候因素 D. 婚姻家庭因素
8. 三亚市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季节,可能出现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9. “候鸟老人”现象可能对三亚产生的影响是
A. 促进玩具销售业的繁荣
B. 妨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 加快房屋价格上涨
D. 造成劳动适龄人口不足
【答案】7. C
【解析】
【7题详解】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C对。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婚姻家庭因素,不是候鸟老人迁移的原因,A、B、D错。
【8题详解】
三亚市位于热带,老年人畏寒,三亚气候冬季温暖。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季节,可能出现在冬季,D对。春季、秋季南北方不太寒冷,不是主要季节,A、C错。夏季三亚气候炎热,不是主要季节,B错。
【9题详解】
“候鸟老人”现象可能对三亚产生的影响是加快房屋价格上涨,C对。老人迁移,不能促进玩具销售业的繁荣,A错。老龄人口增多,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B错。老龄人口迁移,与劳动适龄人口不足无关,D错。
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 自然因素 B. 婚姻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经济因素
11. 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丁
【答案】10. D
【解析】
【10题详解】
图示该地区迁移人口年龄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经济因素,D对。自然因素不只影响劳动力人口,A错。婚姻因素、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不是人口迁移主要因素,C、D错。
【11题详解】
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甲、乙,甲代表婴幼儿,乙代表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应是子女随父母一起迁移,A对。丙、丁代表老龄人口,甲、丙无明显相关性,B错。老龄人口随子女迁移的可能性小,乙、丙或乙、丁无明显相关性,C、D错。
12.1982年以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社会文化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生态环境因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详解】1982年以来,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城乡差距增大,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13.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
A. 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B. 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C. 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严重问题,保障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D对。不能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A错。人口出生率提高,不能改变人口合理容量,B错。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C错。
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一般情况下,提高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下图为“北京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甲地居住区容积率低于乙地,主要是因其( )
A. 交通便利 B. 建筑高度受限
C. 地价高昂 D. 环境承载力大
15. 图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变化体现了该区域( )
A. 再城市化过 B. 人口向中东部迁移
C. 商业用地增加 D.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答案】14. B
【解析】
【14题详解】
甲地为故宫,建筑高度受到限制,因而甲居住区容积率低于乙地楼层高的商业区。
【15题详解】
图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数量增多,位置更合理,体现了该区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点睛】该题属于新概念试题,关键是对容积率概念的理解。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 1950—1960年 B. 1960—1970年
C. 2000—2010年 D. 2040—2050年
17. 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 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答案】16. B
【解析】
【分析】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婴儿潮”会降低劳动力人口比重,所以该时期的社会抚养比较高,就业比相对较低,图表中1960-1970年份的情况符合题意,1950年-1960年的“婴儿潮现象”刚刚出现.B正确。
【17题详解】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少导致的,A错误;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B正确;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C错误;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是由于劳动力减少导致的,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就业比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抚养比和就业比之间的关系.
读“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回答下面小题。
18. 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19. 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 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
B.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答案】18. B
【解析】
【分析】
影响城高功能分区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区地价上涨,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B正确。
【19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A正确。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20.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历史因素 B. 经济因素 C. 行政因素 D. 社会因素
【答案】D
【解析】
在西方大城市中,一个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某个宗教团体占优势,它的影响或势力范围可能逐步扩展,便会形成种族聚居区。
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扮成一个城市的总人口,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在2005年-2016年期间上海市
A. 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 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 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 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22. 2014后上海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可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 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 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 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 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答案】21.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21题详解】
总人口数量减去外来人口数量=户籍人口数量,可以判断在2005年—2016年期间,上海市外来人口少于户籍人口,A错。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说明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B错。外来人口是劳动力人口,大量迁入使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D对。平均年龄下降,C错。
【22题详解】
2014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可能与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关,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B对。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不是外来人口减少的原因,A错。国家户籍管理制度宽松,C错。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扩大,D错。
【点睛】根据图示总人口数量和外来人口数量的变化曲线形态、数值,判断户籍人口保持相对稳定。总人口数量减去外来人口数量=户籍人口数量。外来人口是劳动力人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
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 回答下列各题。
23. 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 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 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答案】23. A
【解析】
【23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由于它只考虑生存条件因此表示一个极限值即最大值,故①正确,选择A。
【24题详解】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是在不同的消费水平下得到的环境人口容量,这证明人口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二者呈负相关,C正确。
25.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承载力不具有相对确定性
B. 环境承载力就是合理容量
C. 环境承载力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
D. 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13亿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和合理容量。
【详解】由于环境人口容量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环境承载力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环境承载力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C正确。环境承载力指这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或最高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指最大或最高人口,而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16亿右右。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即可轻松作答。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27.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28.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 有效减轻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26.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2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导致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B正确。
【27题详解】
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A正确。
【28题详解】
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程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而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有效,C正确。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②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29.下图示意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图中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 )
A. 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
B. 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
C. 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
D. 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榨菜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流动人口较多的区域,该产品的销售份额较大。读图分析可知,西南地区的销售份额小于华南地区,这说明华南地区的流动人口多,西南地区的流动人口少;而且在2011年后略上升趋势,这说明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A错误,B正确;2011年后,华南地区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该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减少,主要是净迁入人口数量减少,该地经济发达,不可能净迁出区,故C、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读图 “某特大城市的某功能区人口数量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
31. 此类功能区通常位于 ①城市中心区 ②高校密集区③交通干道旁 ④城市边缘地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30.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30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功能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较大,且白天人多晚上人少,可判断为商业区。A正确。
【31题详解】
商业区主要是接近消费人群,因此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区或交通干道旁,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下图为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32. 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A. 城乡差别加大
B. 郊区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D. 城市化过程
33. E-F对段城市人口比重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
A. 人口向乡村地区回流
B. 城市化水平很低
C. 人口出生率降低
D. 市中心人口增加
【答案】32. D
【解析】
【32题详解】
字母A→E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即该地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是城市化过程重要标志。选D正确。
【33题详解】
E→F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城市化进程速度放缓,城市生活成本上升等影响,导致人口向乡村地区回流,城市人口比重有所下降。选A正确。
【点晴】
若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则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4. 该功能区属于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
35. “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 地租水平的差异
B. 人口密度的差异
C. 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D. 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答案】34.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34题详解】
商业区是经济活动最繁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白天,因此白天流入的车辆多,故A不符合题意;住宅区白天居民外出,晚上车流回流,B正确;工业区是居民工作的地区,白天也是以车辆流入为主,故C不符合题意;行政区是办公地区,白天也是以车辆流入为主,故D不符合题意。
【35题详解】
住宅区一般是晚上停车多,其他功能区一般是白天停车多。所以可以错开使用。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从白天和夜晚流出的数量来在白天居民上班和外出因此车辆已流出为主,晚上居民休息,车辆则以流入为主,因此是住宅区.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好住宅区车流的特点即可解决.
二、综合题(共30分)
36.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应该是数码________对应的区域,工业区应该是数码________对应的区域。
(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佳地点应选在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详解】(1)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公路交通干道会合处附近。工业区则位于城市外缘,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
(2)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外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捷之处。
(3)钢铁工业基地选址既要考虑靠近原料、水源、交通等利于产业发展的条件,还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保护。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7.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请判断出该地的主导风向。
(2)简要说明工业区分布的位置特征。
(3)图中A、B、C、D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积极影响?
(5)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偏南风
(2)①趋向于交通干线,靠近铁路、公路、河流; ②分布在河流以北(城市外缘或城市北侧);③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
(3)A
(4)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挤等原因是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而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详解】(1)图示工业区位于城市的偏北方向,工业区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则判断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2)工业区可能有水污染,故应考虑河流流向;工业区位于城市的边缘,地价低,可降低生产成本;靠近河流和公路,交通便利;工业区和城区之间有河流作卫生防护带,可减轻对城市的环境污染。
(3)A位于河流上游,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