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内部交易成本不仅与所要进行的供需协调有关,还与企业的计划协调能力有关。因为企业内部的供需协调是通过管理人员进行计划调度的方式进行的,而人的计划调度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在计划调度能力有效的范围内,企业内部的供需协调才能是低成本的,超过了计划调度能力的有效范围,必然出现各种协调错误,内部交易成本会转而上升。在企业的计划协调能力一定的情况下,计划协调是否有效主要与需要进行内部协调的“交易”数量有关,在一定的“交易”数量范围内,企业计划协调是有效的,超过了这个数量范围,企业的内部计划协调效果就趋于恶化,需要进行内部协调的“交易”数量越多,单体的内部交易成本就会越高。过去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全国统一进行供应和生产的计划调度,效益之所以很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进行协调的交易数量太多,超出了人们的计划协调能力,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1、职能部门繁多,各自为政,问题处理效率低下。
在职能部门制的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都以自己的职权范围为界划分势力范围。职能部门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分割的七零八散。并且职能部门之间常因为一点利益之争而老死不相往来,不能形成有效的协作系统。在职能部门相互交接的的工作面上,推诿、扯皮的现象非常常见。这使得一件要经过数个部门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要经过很大的协调努力才能解决,无形中增加了内部的交易成本。
2.企业高层与中、基层难以达成共识,并存在沟通障碍。
企业高层与中、基层难以达成共识并存在沟通障碍,是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创业时期,老板身先士卒并与下属打成一片,下属能充分领悟到老板的意图。但随着企业发展,老板逐渐进入“上流社会”并与员工拉开距离,与下属正面沟通的时间少了,老板讲的话大家越来越听不懂、悟不清;而老板则发现下属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和行动节拍。上下层之间缺乏有力的配合,使得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非常高,部门经理所提出的很多管理变革与创新的思路,往往得不到高层的认可与支持。而很多决策则变成到了高层是十分,到了中层只剩下五六分,到了基层只剩下两分,往往出现理解力与执行力不足。
3.企业信息系统不通畅,办公方式陈旧,办公条件落后。
由于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就可能产生大量的信息。企业首先要收集、整理这些信息,然后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这样的处理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速度太慢。很多企业现在还没有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处理设备,以及网络信息交流平台,领导不能随时掌握公司及所属各厂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因此造成的贻误时机、丢失机遇的事情时有发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应该采取多种沟通方式,保证信息准确、及时的双向传递。
4.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中国企业的制度成本高。
中国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有两种基本的文化现象:一是企业的理念很时髦、很先进,“在天上飘”,但企业家和员工的行为“在地上爬”,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造成文化虚脱症;二是员工心理契约的天然缺乏,导致企业制度成本高、管控复杂而无效。其根源在于企业文化没有落地,仅停留在时髦的口号与词汇上,企业文化缺乏内在的推进机制与执行系统,同时员工职业化程度低,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缺少自律机制,企业内部交易成本高。
5.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形成的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最大,造成的障碍也最大
计划经济时代的“等、靠、要、包”思想不单扭曲了企业文化,同时也污染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机关办事效率低下。各职能岗位不能建立起良好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措施、约束机制得不到全面得实施。整个企业的制度缺乏创新和活力,推进企业脱困发展乏力。